杨沫与卢嘉川的原型路扬(一)


杨沫与卢嘉川的原型路扬(一)

——摘编于《文史春秋》2008年第2期



  路扬,1917年生,原名路天庚,河北省临城县石城村人。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投笔从戎,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冀西先遣支队第二团政治处主任,冀西先遣支队政治科科长,冀中十分区第二十七团总支书记,十分区政治部教育科科长、宣传科科长,《前线报社》社长等职。

  参加过河北安次县调和头战斗、十分区神堂战斗、辛戊战斗和百团大战。

  

杨沫与卢嘉川的原型路扬(一)



  当杨沫还未认识马建民时,就曾与路扬相识,并有过一段比较亲密的友谊。但是,后来不知什么缘故,他们分手了。

  几年后,在炮火连天的抗日根据地,两人重逢时,杨沫已经嫁给了马建民,而路扬仍旧孑然一身。

  杨沫对路扬有些愧疚,路扬也很痛苦。以后两人有机会碰巧又工作在了一起,随即发展了一段感情,但最后又因为路扬离队治病产生了误会……

  

  大约在1941年左右,冀中十分区根据地沦为敌占区,中共领导的抗日斗争自然陷入了非常艰难困苦的境地。

  但即使这样,英勇不屈的共产党干部战士依然想方设法团结和发动广大群众顽强抗日。在这种极其艰苦的生活和残酷斗争的双重摧残下,杨沫病倒了。

  

  杨沫只好随卫生部来到铁路西的后方医院治病。经过一段时间的疗养,病情稍微有所好转,杨沫便急着想回到自己的岗位上,与同志们并肩战斗在一起。

  然而由于敌人戒备森严,多层封锁,她显然已经回不去了,只得来到十分区政治部宣传科路扬的手下,当起一名小报编辑。


  当时,杨沫病得不轻,患了疟疾,总打摆子。每天或隔一天身上就一阵阵的先冷后热,难受得她总要缩在老乡的炕上低声呻吟。

  工作部门发给同志们的晚饭一般是一个玉米饼子。同志们给她送来饭时,她没有胃口吃,就拿饼子换房东大娘的小米粥喝。

  谁知换了几次之后,被有的同志发现并反映到领导干部那里,说她娇气,不珍惜宝贵的粮食。

  在那样一个革命至上的年月,一个衰弱的病人用玉米饼跟老乡换碗小米稀饭喝,竟然也会招来某些非议。杨沫得知后,心里十分难过,可又不便说什么。

  

  路扬知道这件事后,悄悄来安慰杨沫,表示了难得的春风送暖般的同志关怀。

  他向杨沫解释说:“由于敌人的‘三光政策’,边区生活很苦,粮食十分紧张,大家都吃不饱。一个饼子对常常挨饿的男同志是什么分量,你一个女同志可能想像不出,所以同志们对你的不满是很自然的……”

  

  路扬恳切理解而入情入理的一席话,说得杨沫心悦诚服。自此,杨沫对路扬有了好感,觉得这位比自己还小3岁的顶头上司真能干,说起话干起事还挺一套一套的。


杨沫与卢嘉川的原型路扬(一)


  那时,出于革命工作的需要,也由于斗争环境的艰险困难,杨沫与丈夫马建民各自专注于党的工作,几乎一直是两地分居,感情上不免出现了问题。

  杨沫觉得丈夫待自己不像刚开始时那么好了,加之两人性格等方面越来越多的不合和极少沟通,多日不见面,见了也不冷不热的。

  而在一起工作的路扬虽然比她小,却很有修养,性格温和细致,对杨沫较为体贴入微。

  

  当然,这段含有某些爱情成分的友情,中间也曾经出现过一些曲折与误解,让杨沫痛心过,也让路扬怀恋并痛苦过。

  

  路扬曾经送给杨沫一本《鲁迅选集》。在那样一个极其动荡不安、危机四伏的战争年代,她一直将这本书视为珍贵之物带在身边。

  即便是1943年春天左右,在爬封锁沟、涉大清河的时候,杨沫宁肯舍掉其他物件,也要带着这本书。从1943年到1945年整整两年,一直带着它东奔西跑。

  1945年春天,遭遇敌人铁壁合围的紧急时刻,杨沫把它收藏在新城县东照村一位姓杨的村长家中。可惜由于村子发大水,这本书就再也没能找到了。


  1942年春,杨沫听说路扬私自脱离部队,到敌占区去了。从这天起,杨沫一想起这个朋友,就感到惭愧,不愿意再回想,并驱逐了过去对他的好感。

  

  后来,经过整风运动的洗礼,杨沫对此事做了公开的检查,彻底消灭了对他的那种感情。

  

  1949年2月,杨沫在石家庄一家医院看病时,无意中巧遇6年不见的路扬。当晚,路扬就急切地找到杨沫,解释了他们之间过去的误会。

  原来事情的真相竟然是这样的——他说他并不是私自去敌占区,而是因为患病,刘秉彦司令员批准他去治病的。病好些后,组织上就让他和刘民英一起在保定地区工作了。

  

  原本经过整风运动后,杨沫已经消除了对路扬的感情。而始料不及的是,二人这次意外的重逢不可避免地再次提及这个事情。

  他还情绪激动地说,为了心中已有的杨沫,1942年他拒绝了别人对他表白的爱意。前两年,因为婚姻问题的刺激,他随便找了一个老婆,没当回事,结果在党校整风时,别人批评他对婚姻问题不严肃。


  接下来,路扬告诉杨沫说,他目前一个人在石家庄看病,遇见了她非常高兴,并表示想和她重修旧好。

  

  杨沫内心矛盾极了。她虽然被路扬这么多年来一直怀恋她的感情所感动,也为现任丈夫马建民对她冷漠、夫妻感情淡化所不满。

  但是,考虑到眼下自己已经是一位有4个孩子的母亲了,已经有过与张中行合合离离的痛苦经历,思来想去,理智还是战胜了感情冲动,她坚决地拒绝了路扬的要求,害怕自己重蹈过去痛苦之覆辙。

  路扬最后失望地走了。

  

  后来杨沫才知道,解放战争时期,路扬历任冀中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晋察冀军区三纵队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十九兵团六十三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等职。在清风店和石家庄两大战役中,他充分发挥了自己政治工作的才能,对保障战役的胜利,起了很好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路扬先后任十九兵团兼陕西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十九兵团六十三军政治部主任等职,并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因成绩突出,荣获志愿军总部的嘉奖。

  

  1951年9月,在杨沫开始构思、动笔写作《青春之歌》的日子里,意外地收到了久已中断了联系的抗日战友路扬的信。

  这封信来得真是时候,像雪中送炭,唤起了她心中这段美好经历的回忆。这为她构思与写作眼下的小说大大助了一臂之力。

  她的思维更加活跃起来,人物刻画找到了更好的影子。因为,用杨沫的话来说,当时27岁的杨沫与24岁的路扬之间有过一段罗曼蒂克的美好友情。


(图文摘编整理自网络,感谢原创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临城县   整风运动   冀中   敌占区   宣传部   饼子   对路   石家庄   军区   兵团   原型   同志们   政治部   痛苦   感情   工作   卢嘉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