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出版机构百科——来薰阁

“因为来薰阁的初衷一直未变,它并不是在做花一分钱买一本书的买卖,而是让读者在买书过程中享受愉悦的文化消遣的感觉。”马建农说。

古籍出版机构百科——来薰阁

来薰阁是陈氏在清咸丰年间开创的,一开始是出售古琴的,名为“来薰阁琴室”。光绪年间,由于经营不善,陈氏将其转租于他人。直到1912年,才由陈氏后人陈连彬(字质卿)接手经营,名为“来薰阁琴书处”,以经营古旧书籍为主。

来熏阁书店开业时,只有四五个人,随着营业的发展,逐渐增加人员,买卖最兴隆时,共有学徒店伙十几个人。除去学徒以做杂活为主外,有的学徒专门负责收购图书,有的以修补破旧图书为主,活少时还要帮助门市上招待买书的顾客,有的则专门在门市上卖书,可谓分工明确。

收进的古旧图书,较完整的可以摆到门市书架上出售,而那些残损的,如虫蛀、受潮或撕毁的书籍,就要进行修补加工。修补破损的古旧书籍技术性很强,必须根据其朝代的不同,纸张的不同,版式的不同,以及如何损毁的,经过浸洗、刷污、平整、修补等仔细加工,将破损书籍“修旧如旧”。来熏阁是个设厂刻版印刷可以出书的书店之一,主要出版刻版线装书。选用梨木作为制木板的材料,松烟墨汁也是自己制作使用。

古籍出版机构百科——来薰阁

日伪统治时期,北平已经沦陷,大批的文人学者奔往大后方,却也因为资料匮乏,陷入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研究困境。胡厚宣就是其中之一,身在四川的他,十分缺乏研究资料,于是写信给陈济川请他帮忙买书。陈济川找到书后,限于北平与大后方的通邮困难,于是将书拆散,分单页装入信封,分多次陆续寄给胡厚宣。就这样,一封封信辗转多地,纷至沓来,最后在胡厚宣手中合成了一本书,令胡厚宣感动不已。到了1945年抗战胜利后,回京的胡厚宣一安顿好,就来到来薰阁,想把书款邮费付清,没想到,陈济川却笑而拒收,只称这是他分内的事。胡厚宣回忆说:“来薰阁书店陈济川先生的这种深情厚谊,我非常感激,终身难忘。”

来到熏阁看书、买书的都是有知识的文人,淘旧书对当时的文人学者来说,是一种充满快乐的生活方式,使其在来薰阁与读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天然的联盟关系。有的还是闻名全国的专家、教授、学者。像鲁迅、朱自清、郑振铎等都是来熏阁的常客。来熏阁为了多做买卖,在店堂内设有几个座椅,为客人坐着看书选书用,而且还有热茶供客人饮用。店中学徒和伙计都必须热情为客人服务,这是来熏阁的店规。违反这个店规,轻者批评教育,重者辞退。来熏阁要求学徒、伙计都必须做到,客人进门要说“您来啦!请进!”客人坐下看书、选书要为客人取书放书。要为客人端茶水,为客人点烟。客人走时,要将客人送至店门,并说:“您走好。”

但从那以后,北京的城市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网购和电子阅读方式的流行,原来文人享受的淘旧书、古书的形式,以及将书店当成修身养性之所的想法也淡化了,来薰阁的读者群有所减少。不过,由于它已经形成了品牌效应,所以依然有专家学者定向来购买图书,甚至很多海外华人都会到这里来参观。

古籍出版机构百科——来薰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店门   北平   大后方   古旧   伙计   学徒   文人   古籍   旧书   门市   百科   学者   客人   买卖   书籍   书店   机构   图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