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中国古典目录学起源和发展

我国古典目录学源远流长,内容相当丰富。自从西汉刘向、刘歆父子编定《别录》、《七略》,开创了群书目录之后,目录学就逐渐发展起来了。

及至清代、特别是在乾嘉时期,因为考据学的兴盛,目录学由原来的学术史的旁门别支转而成为当时学制士人几乎人人都要演戏的必修之课,达到了目录学的璀璨鼎盛时期。

概述中国古典目录学起源和发展

概述中国古典目录学起源和发展

七略

中国目录学的起源中国目录学的起源有几种观点,归纳起来如下:一是认为从殷商时期就产生了目录学;二是以孔子整理古代历史文献和古代诗歌为目录学的起点;三是把刘向、刘歆的《别录》、《七略》作为我国目录学的开端。

概述中国古典目录学起源和发展

刘歆像

其中,以第三种观点最为通行,似乎已成为权威性的看法,例如清朝章学诚的《校雠通义》就持这个观点;就连《辞海》(1979年版)也这样写道:“我国传统目录学始于西汉刘向、刘歆撰的《别录》、《七略》”。但笔者认为:中国的目录学不应以《别录》、《七略》为起点,更不能把孔子时期甚至殷商时期看作目录学的开端,真正的目录学是在南宋郑樵的《通志·校雠略》之后才形成。

概述中国古典目录学起源和发展

录其实是目和录的合称,“目谓篇目”,即指文章的篇名和书名;“录谓叙录”,即文章或图书内容的介绍,或者说是对目的说明和编次。有目无录或有录无目都不能称为目录。而目录学则是研究和评价出版物的内容和形式,并探讨目录索引编制的方式方法的一门科学,它把图书和目录作为研究对象,即包括博大和精微两个方面。

概述中国古典目录学起源和发展

概述中国古典目录学起源和发展

录其实是目和录的合称,“目谓篇目”,即指文章的篇名和书名;“录谓叙录”,即文章或图书内容的介绍,或者说是对目的说明和编次。有目无录或有录无目都不能称为目录。而目录学则是研究和评价出版物的内容和形式,并探讨目录索引编制的方式方法的一门科学,它把图书和目录作为研究对象,即包括博大和精微两个方面。

概述中国古典目录学起源和发展

随着古籍数字化的推进,现在网络科技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很多古籍文化类的网站也会相应的建立古籍总目数据库。鹏为古籍建立的品籍网里,就建立了以中国古籍总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等官方汇编,制作古籍书目数据库,涵括中外现存所有中华古籍,以版本分计三十余万条资料。为广大喜爱古籍的书友提供了搜索便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目录学   孔子   总目   篇名   目的   殷商   篇目   精微   古籍   中国   起源   时期   目录   内容   图书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