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我国最早的书籍装订形式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我国最早的书籍装订形式

中国古籍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其装帧形式因成书材料、成书方式和用书方法的不同,在时间的变迁中,逐渐完善着自我的形态。装订是书刊印刷的最后一道工序,书刊印刷在印刷完毕后,仍是半成品,只有将这些半成品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连接起来,再采用不同的装帧方式,使书刊杂志加工成便于阅读、便于保存的印刷品,才能成为书籍、画册等,供读者阅读。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我国最早的书籍装订形式

我国书籍装订形式,自古至于有许多形式,而简和策是我国最早的读物。公元前,把文字写在狭长的木片上,称为木简,写在竹片上称为竹简,统称为简,如现今的“页”。把文字写在较宽的竹茎,木板上,称为牍。将简或牍用丝、草或藤编排串连起来,就成为一篇文章,称为策,策的含意与现今的“册”相似。策便成为我国最早的书籍装订形式。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我国最早的书籍装订形式

著名书史学家钱存训指出:“书籍的起源,当追溯到竹简木牍,编以书绳,聚简成篇,如同今日的书籍册页一般。”什么样的东西才算书?殷商时龟腹甲、牛肩胛骨上的文字只是占卜后刻上去的卜辞,并未构成书。商周时青铜器上的铭文即所谓“金文”是王公贵族们对铸器缘起的记述,尽管有时为了夸耀自己的功勋,文字很长,但其性质仍和后世纪功颂德的碑刻相近似,也不能算书。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我国最早的书籍装订形式

中国殷商时已开始在竹木简上写文字,《尚书》的《多士》篇里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册”的古文字就像两根带子缚了一排竹木简,“典”则像以手持册或将册放在几案上面。这时期开始,中国古籍才有装订这最后一道工序,也为书籍流传奠定好了基础。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木简   卜辞   形式   书籍   殷商   竹简   成书   先人   半成品   工序   古籍   中国   书刊   装帧   现今   文字   我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