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至清末,中国古代印刷术的发展史

唐初至清末,中国古代印刷术的发展史

古代的中国,自汉末三国魏晋南北朝数百年动荡之后,到公元589年隋文帝灭陈,实现了南北统一的隋朝;至公元618年,开始了以唐朝为始,直至清末,长达一千多年的社会文化持续发展的历史时期。其间虽经唐、五代、宋(包括与宋同时期的辽金西夏和蒙古)、元、明、清数朝,但从总体上看,中国这段时间主要处在国家统一的局面之下。历史经验证明,国家统一,文化事业才能发展,科学技术才能进步。印刷术在社会文化持续发展的推动下,得到了持续而稳定的发展与繁荣。

唐初至清末,中国古代印刷术的发展史

在中国历史上,唐朝是最强盛的朝代之一。知人善任、勇于纳谏的唐太宗开创的"贞观之治",使中国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治武功,盛况空前。尤其是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的实施,大大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使中国处在国泰民安、四夷诚服、经济繁荣、文化发展、宗教盛行、科技进步,历史上少有的良好环境中。印刷术也因此进入了它的初期推广应用期。

唐初至清末,中国古代印刷术的发展史

五代虽短,但梁、唐、晋、汉、周五朝,继唐遗制,对文化事业非但未作重大破坏,相反却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长达二十二年之久的大规模刻印工程──冯道刻《九经》。客观上这与从事这一事业的四朝元老冯道,五代景威(今沧州相国庄)人,距余故里二十余里,前托人访,言此庄已无冯姓人,亦无冯道寸迹遗留。或因冯道历事四朝十君为后人鄙视,其后裔迁离此地之故吧? 然冯道刻《九经》,为中国监本之始,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刻印工程却功不可没。不无关系。朝代更替,《九经》刻印未曾易人,使这一工程得以完成,为宋代雕版印刷黄金时代的到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唐初至清末,中国古代印刷术的发展史

宋朝重文轻武,文化教育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它不仅继承唐朝以来的科举取士制度,而且不论出身门第,大大激发了中下层人民子弟发奋读书、以求出人头地的愿望,从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加之皇帝及各级臣僚的重视,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太学、律学、宗学、武学、道学、算学、州学、郡学、军学、县学,以及民间富户办的私学,比比皆是。这无疑会大大增加对书籍的需求,印刷业也随之得以迅速发展和繁荣。

唐初至清末,中国古代印刷术的发展史

元、明、清三代──尽管元、清二朝为北方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政权──均沿用唐宋科举取士制度,教育事业仍在维持或发展,服务于教育事业的官私机构的建立和对教材课本以及相关读物的广泛需求,促使出版印刷事业持续发展。自唐至清长达一千多年科举制度的实行和完善以及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推动印刷术及印刷事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唐初至清末,中国古代印刷术的发展史

起于公元七世纪的唐初,迄于十九世纪的清末,时约一千二百多年。这一千二百多年是中华民族创造印刷辉煌的年代,因此也是中国对全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时期。在这一历史时期,封建王朝的长期统治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既推动、促成了印刷术及其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加速了人类社会前进的步伐,对世界文明与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又因其重文轻工和历代焚书、禁书、文字狱等种种弊端,限制和阻碍了印刷术向机械化方向地进一步发展,致使西方后来居上,这也是今日中国印刷业需要认真反思和总结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3

标签:印刷术   清末   刻印   印刷业   科举   朝代   发展史   中国古代   唐朝   中国   公元   繁荣   历史时期   多年   事业   制度   工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