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实力的中国戏剧之王,代表作《闲情偶寄》让他名垂青史

最具实力的中国戏剧之王,代表作《闲情偶寄》让他名垂青史

李渔能编能写能演能交谈,他既是那个时代的畅销书作家,创作了大量风靡一时的戏剧,又亲任班主,招募演员、组织戏班,带着演出队四处演出。他还根据自己的实践进行梳理,形成完备的戏剧理论体系。

最具实力的中国戏剧之王,代表作《闲情偶寄》让他名垂青史

真正让李渔名垂青史的代表作《闲情偶寄》,是我国最早的系统的一部戏曲论著。该书包括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等八部,其中,前三部是讲戏曲的。其中,李渔提出了“结构第一”的命题,把故事结构放在首位,依次为“词采第二”,“音律第三”,“宾白第四”,“科诨第五”,“格局第六”,全面广泛地论述了戏曲创作中的诸多问题,其中对结构、语言、题材等论述尤为精辟。而后面五部则涉及养生之道、园林建筑、花鸟虫鱼等。林语堂在谈到《闲情偶寄》时说:“李笠翁的著作中,又一个重要部分,时专门研究生活乐趣,时中国人生活艺术的袖珍指南,从住室与庭院、室内装饰、界壁分隔到妇女梳妆、美容、烹调的艺术和美食的系列。富人穷人寻求乐趣的方法,一年四季消愁解闷的途径、性生活的节制、疾病的防治……”

不仅写书,李渔还办戏班,一方面是兴趣使然,一方面也是生活所迫。在他五十六岁那年远游西北的过程中,平阳(今山西临汾)地方官送给他一名姓乔的少女,该女聪慧过人,跟李渔一见倾心。李渔喜欢她的灵性,她崇拜李渔的才华。不久,在甘肃兰州,又有人赠送他一名姓王的少女,该女扮相极佳,尤其擅长男妆,与乔女搭档,简直天衣无缝。有了这两个天赐的主角,李家戏班敲锣打鼓成立了。

最具实力的中国戏剧之王,代表作《闲情偶寄》让他名垂青史

在李渔调教下,乔、王二姬迅速进入角色,红遍大江南北,“全国九州,历其六七”,每到一地,宿儒名流纷纷相邀。但李渔的固定主顾,还是各地的富豪大贾、士绅官员,靠给他们唱堂会获取赏赐。这也是李渔为后人诟病的地方,他们下意识地以一个文人、一个知识分子的标准来要求李渔。殊不知,此时的李渔,只是一个戏班班主,他必须广交朋友,周旋于各色人等之中,即使油滑些、虚伪些,也在情理之中。据说,李渔算得上那个时代交游最广的人,除了当时的上层人物,他也与蒲松龄、钱谦益等著名文人交往深厚,并互有诗赋往还。

不幸的是,六七年后,乔、王二姬先后积劳成疾,香消玉殒。年届七旬的李渔因为骤失知音而伤心过度,不久也郁郁而终。一代宗师就这样离开了人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声容   平阳   宿儒   闲情   李渔   士绅   名垂青史   戏班   班主   戏曲   代表作   文人   戏剧   乐趣   演出   实力   少女   结构   中国戏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