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一统论,不要分家,更显中华文明之大统本性!

中华文明在百家争鸣之前,是没有儒道之分的。你看先古文章,他们论仁、论义、论德、论道,是那样自然合一,大统一致,多么高明,多么协和。

百家争鸣就是在这种大统合一的文化氛围中,继续探索思考,走向专一,走向论证的。这原本是一个好事。在各家都详细论证自己的观点时,难勉不強调自己视点的正确和重要。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遗憾地是:当后人学习他们的观点的时候,不是吸收各家的长处,统认各家的正确观点,而是站在一家的立场,去攻击别家。从而使全面发展的人性走向了认知的单一化偏见化,专业化。而把原始的整体文化观给抛弃了。这是很悲哀的一件事!

就拿中国的儒、道两家来说,它们都是中国的原始文化孕育出来的学派。如果不讲他们后来的分化,而看他们之前的总体论述,那是多么辉煌灿烂、和谐一统的文化观呀!

我读书不多,特别是先古一统论的文化,在孔子创立儒学之前,在老子写《道德经》之前的远古先著,即能看到儒的内函,又能看到道的内函。可以说,儒家,道家都是从这些先古文化里孕育出来的。我引用的这段话出自姜子牙的《六韬》。六韬是姜子牙的兵法著作。而兵法离不开文化。所以,姜子牙在回答周文王的《文韬》中说了这样一段话。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財,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该段文字从人文智慧生命二元反映论来看,他反映的就是″王者之道",也是做人的″仁者之道",也是向环境求利、分利的″共享之道"。他的仁、义孕育了儒家文化。它的德、利孕育了道家文化。他的″仁义道德″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我研究中国文化二十余年。要叫我选取一段文字来代表中国文化的精髓。我就选取这段文字。因为这段文字的内函就包含中国文化内容的全部。你说博大精深也好,你说精微细致也罢,它都是名正言顺的。

如果我们真正地读懂了这段文字,王道天下的人性素质自然就合格了。人世间也就不需要霸道行为的出现了。

一直到今天,看看世界局势的纷乱复杂,美帝的称霸,中国的多元合作,西方的霸主排队,俄罗斯的以武拒霸,中国的连营甩霸。是谁最知道:″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的道理?中国也。中国文化之″正大光明"是西方文化所不及的。中国人的文化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关心地是天下;西方文化最高的境界是达尔文的″动物竞争",是″弱肉强食″。这显然是一个在″天堂″,一个在地狱的。在″天堂"看到地是″天下者,乃天下人之天下";在″地狱″看到的是″我第一,我强霸,我制裁,我震压"!这就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在根源上的不同。

中国人读中国书,博大精深而浩如烟海。小船苦渡一生难寻箴言。特别是汉唐之后,独尊儒术,独祟诗文,而研读经书者,苦海捞针,寥寥无几。唐诗宋辞,明清小说,竞成时人捧读之珍宝。而古代文化中的文治武略,却难入教材。我希望复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道德经   达尔文   反映论   儒家   儒道   百家争鸣   博大精深   道家   兵法   中国   本性   西方文化   中华文明   走向   观点   文字   文化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