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港澳落成后,几乎成为西方笑料,中国是如何打脸外国佬的?

2021年4月25日凌晨1时左右,在建的宜阳灵山洛河步行桥第四跨因水势过大导致满堂架被冲毁,造成第四跨两根系梁坍塌,钢构变形。在洪水来临时,大众就知道这是一场天灾,意味着会有伤亡,但是大多是人心里是有底的,直到了4月25日正在建设的大桥被冲垮,人们一下子没底了害怕了,这大概就是人祸的可怕吧。好在值得庆幸的是这是一座在建的大桥还是一座步行桥,所以当天灾降临时有比较大的概率不会造成人员的伤亡,可是如果是一座在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巨大意义的大桥会怎么样呢?

珠港澳落成后,几乎成为西方笑料,中国是如何打脸外国佬的?

落成已久的港珠澳,身前身后名

曾经让一代大家文天祥在这里叹零丁的伶仃洋上,已经建起了一座横跨三地的大桥。这座桥东接香港,西接广东珠海和澳门。在这座桥建成之后,三地相距200公里左右的距离近三个小时的车程缩短到了半小时。

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正式开通运营的背后是长达35年的漫漫准备之路。早在1983年,具有长远眼光的时任合和实业主席的胡应湘就抱着奉献故乡的抱负提出了建设连接珠海与香港的跨海大桥的设想。在当年的科学水平提出这种设想是多么的疯狂,以至于这个方案一直是束之高阁,知道了20年后的2003年8月政府才批准了三地政府开展港珠澳大桥的前期准备工作,经过了多年的沉淀也将当时横跨两地的内伶仃洋大桥升级成为了横跨三地的港珠澳大桥。这个跨越了一代人的想法终于照进了现实,中国人也从此走上一条征服奇迹的道路。

珠港澳落成后,几乎成为西方笑料,中国是如何打脸外国佬的?

这是集桥、岛、隧于一体的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

这做大桥起初除了技术的原因造成的种种的困难外还有各种的人为因数,在香港回归之前港英政府对建桥的态度就极其的冷淡,时任香港总督的彭定康以‘香港建此桥的时机并不成熟’这样荒谬的理由拒绝了珠海政府的建桥申请。同年,澳门的部分专家见香港政府如此态度,只能将希望寄托于国务院,他们陆续给国务院领导写信,提出了兴建大桥的申请并从中提出了很多各地区之间能平衡利益点的方案。直到此时,这座大桥还在因为人为的种种原因导致建设方案搁浅。

一直到了2002年亚洲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香港政府才认为有必要尽快的建设连接港珠澳三地的港珠澳大桥,来发挥自己的优势,寻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刚好在2002年内地经济在快速的发展,珠三角地区城市群快速崛起,香港的经济却在不停下滑。

珠港澳落成后,几乎成为西方笑料,中国是如何打脸外国佬的?

见此情形,胡应湘又再次提出了建设港珠澳大桥的方案,很快使人香港区行政长的董建华明确表示支持,随后就主动得向中央政府提出修建昂港珠澳大桥的建议。

2003年8月三地政府才在国务院的批准下正式准备建桥的前期准备工作,至此,港珠澳大桥才摆脱人为的因素,跨入到正式开工建设的这一步。

在海上建设出那么大一座桥,自然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针对中国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的保护,中华白海豚被称为‘水中大熊猫’。如果这项工程会威胁到中华白海豚的生存,那建桥方案是万万实施不下去的。于是港珠澳大桥前期准备工作协调小组委托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开展专题研究,国家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召开“港珠澳大桥对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影响专题研究报告”专家评审会。

珠港澳落成后,几乎成为西方笑料,中国是如何打脸外国佬的?

2008年11月,国家渔政局最终批复了《港珠澳大桥工程对珠江口中华白海豚的影响专题研究报告》。得力于有了这一难题,才使得建桥方案得到一次升华,在针对困难的层层克服的同时一步步的完善了建桥方案,使得工程在工艺与环保上完美结合。还发生一件让媒体津津乐道的伴生奇迹--主体工程完成后,中华白海豚的数量比以前有所增加!

建桥设计师对于完美的追求,使得他们在2004年选址的时候又遇到了麻烦、不仅要在路网连接以及物流方面考虑,同时还要照顾到落脚点城市的外来城市发展考虑。偌大的三地可以选择的地方就不多了。设计师们否决了各种方案,从空中、地面、地下等等方案都没得到设计师们的同意。以至于他们自己沿着澳门海岸从头至尾的跑了一遍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地点。

珠港澳落成后,几乎成为西方笑料,中国是如何打脸外国佬的?

最后在澳门口岸和拱北口岸之间发现了一块地方,这个地方即可以连接到设计师们想要的横琴岛又不会影响到澳门。最终这个地方经过专家论证,三方都表示同意,这才把路线以确定下来。2005年,港珠澳大桥最终以‘y’字形呈现,一端连接澳门,一端连接珠海,全场55公里。

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就确定下来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可是对于港珠澳大桥这样的超级工程来说每一步都是艰难无比的,它不仅开头难、中间难、结尾时也不轻松。

2017年5月2日,港珠澳大桥已经走到了‘接生’的地步了,在众多媒体的关注下港珠澳大桥的最后一节沉管“成功”下放,已经有媒体发出了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成功贯通的消息。

媒体发出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大桥的真正成功,所有大桥的工程师们并没有开始庆祝,他们正在等待真正的成功--测量数据。

测量数据一般在沉管下方后2~3个小时就会发出,但是这次8小时了还没有测量出数据,敏锐的总工程师林鸣预感到。肯定是出现了问题。于是林鸣带上了所有的负责人去了现场,

珠港澳落成后,几乎成为西方笑料,中国是如何打脸外国佬的?

在林鸣等人的见证下再次测量得到:最大横向偏差已经达到了17厘米,但结构正常,滴水不漏!

从数据上看这个偏差是无法容忍的,但是结果上又没事。这给了总工程师林鸣很大的压力,如果重来一次有极大的概率有失败,可是强行继续贯通,这将会给这个超级工程画上一个巨大的败笔。尤其在那些等待着看中国笑话的西方媒体面前。

在所有人的等待中林鸣做出了决定:重新对接。

5月5日下午7点这次林鸣更加严格的要求,甚至偏差在2~3厘米之内了,完全符合设计要求,任然要继续调整。

最后皇天不负有心人,他们成功了,甚至又创造出一个奇迹,把偏差控制在毫米之间。

港珠澳大桥被英国卫报称为“新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正是工程师们对完美的最求,才造就了这么一项奇迹。

珠港澳落成后,几乎成为西方笑料,中国是如何打脸外国佬的?

港珠澳大桥设计使用寿命达120年,并要求能抗8级地震,抵御16级台风。这些正正板板的数字给了我们稳稳的幸福。

港珠澳大桥所带动的不仅是港珠澳三地的互通互联,更能直接带动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走向快车道,为未来湾区的业态发展,以及在湾区工作生活的人才提供更多选择的可能。

港珠澳大桥对大湾区经济增长有重大的支撑作用,经济价值也远超大桥本身1000多亿元港币的投资,会为区内经济产生几十万亿经济效益。

技术层面上,我国凭借港珠澳大桥一跃成为这个行业的领军国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澳门   珠海   国务院   笑料   香港   大桥   中华   偏差   港澳   测量   设计师   奇迹   方案   媒体   政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