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谜团,科学家发现中老年血压高变异性确可显著增加认知损害

作者 孙国根 吴苡婷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郁金泰教授携手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立医院神经内科谭兰教授团队,历时5年,通过一项1546例的大型临床队列研究揭示了不同血压特征和认知损伤的关系,并首次发现脑内tau蛋白病理改变可能是血压影响认知损伤的关键环节(如阿尔茨海默病的两个主要发病原因是,脑内存在老年斑和神经纤维缠结所致,前者是由β-淀粉样蛋白形成,而后者主要是由病理形态的tau蛋白聚集形成),而中年以及老年期的血压高变异性均可显著增加认知损害。相关研究结果近日已发表在最新一期国际期刊《阿尔茨海默病与痴呆症杂志》 ( 《Alzheimer's & Dementia》 )上。

破解谜团,科学家发现中老年血压高变异性确可显著增加认知损害

据悉,高血压和痴呆症均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然而,世界医学界对血压和认知损伤之间的关系一直尚未完全明确。这为针对认知损害人群制定更精准化的血压管理方案提出了严峻挑战。

据郁金泰介绍,为搞清楚这些问题,郁金泰研究团队在建立的CABLE队列(中国人阿尔茨海默病生物标记和生活方式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建立了大规模的认知障碍临床研究数据库和生物样本库,其中包括参与者每天的血压数据、认知评估数据和阿尔茨海默病(AD)病理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水平。研究团队首次纳入并探讨了多种不同血压特征(包括高血压诊断、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平均动脉压以及血压变异性)与认知损伤,以及阿尔茨海默病病理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血压和认知及阿尔茨海默病病理之间的关系存在显著的年龄特异性:中年时期的高血压显著增加认知损伤风险, 而这一作用在老年时期则并不明显。相反,老年时期血压过低似乎对认知及大脑更不利。而高脉压差(收缩压-舒张压)无论是在中年人群还是老年人群中均显著增加认知损伤风险。进一步研究证实,阿尔茨海默病核心的tau蛋白病理改变可能是血压影响认知损伤的关键环节,其作用程度可高达30%。这一发现为揭示血压影响认知损伤的具体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除以上几种常规血压测量指标外,郁金泰研究团队还发现血压的高日间变异性和认知损害同样高度相关,即中年以及老年期的血压高变异性均可显著增加认知损害。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血压变异性并不影响阿尔茨海默病的淀粉样蛋白以及tau蛋白相关病理改变,这提示其可能通过其他致病机制参与认知损害。

郁金泰说,以上研究结果首次通过临床队列研究详细揭示了不同血压特征和认知损伤(包括阿尔茨海默病)风险之间的关联,并揭示了其潜在的生物学机制。而这一机制的发现表明靶向tau相关病理,或可能成为预防血压引起的认知损伤的重要靶点。同时,该研究成果对血压的管理及老年痴呆的预防同样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认知损伤高风险人群的血压管理不能单纯以降低血压为目标,更应该综合考虑多方面的血压特征,例如脉压差和血压变异性。因此,在未来的治疗中针对不同人群采用个体化、综合性血压调控方案是有必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变异性   认知   脉压   收缩压   高血压   谜团   队列   中老年   病理   郁金   损伤   蛋白   血压   老年   中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