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双旗手”记:张艺谋为何安排一个小男孩在姚明的旁边?

一个代表团的旗手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标志性人物。

2021年东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双旗手,分别是由朱婷和赵帅担任。

北京奥运“双旗手”记:张艺谋为何安排一个小男孩在姚明的旁边?

朱婷我们都熟悉,中国女排的绝对主力,在里约奥运会率领女排夺冠。赵帅也在里约奥运会夺冠,他创下了一个记录,实现了男运动员在跆拳道这个项目的零突破。

双旗手是此次奥运会开幕式的一个史无前例的创举,若是翻看往届的奥运会开幕式,会发现“双旗手”的先河并不是东京奥运会的首创,因为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旗手姚明的身边,还有一个“小棋手”林浩。

北京奥运“双旗手”记:张艺谋为何安排一个小男孩在姚明的旁边?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出现的这个场面,原本不在导演张艺谋的计划之内,他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完全是出于“无奈”,并且在当天的现场也出现很多失误。

一、

有人把张艺谋称之为“国师”,他总能在电影呈现出中国元素,也能讲好中国故事。

所以,在2001年的申奥宣传片拍摄中,选定了张艺谋为导演,执导了《新北京,新奥运》。

北京奥运“双旗手”记:张艺谋为何安排一个小男孩在姚明的旁边?

当北京获得了第29届奥运会的主办权后,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闭幕式上,北京要在雅典搞一场文艺表演,宣告奥运会进入了北京时间,而这一人选,又落到了张艺谋的肩上。

张艺谋到了雅典,见到了雅典奥运会“两式”的总导演,对方告诉张艺谋:“这可不是那么好干的。”

接着,对方表明给张艺谋的时间:只有6分钟。6分钟对于张艺谋来说远远不够,于是北京奥组会跟雅典奥组会交流,最后争取到了8分钟。

在短短的8分钟里要展现出带有中国元素的表演,并且还在表演之前就喊出了“让全世界期待震惊”的口号,张艺谋的压力自然可想而知。

2004年8月30日的凌晨,“中国八分钟”在最后时刻上映。张艺谋策划的这场表演中还是延续他以前的风格:茉莉花、武术、京剧、红灯笼等

北京奥运“双旗手”记:张艺谋为何安排一个小男孩在姚明的旁边?

“中国八分钟”的表演可圈可点,可还是引来了大范围的谈论,其中一部分认为:张艺谋在“中国八分钟”那里遭遇了滑铁卢。

有人认为张艺谋早已“秦”驴技穷,盛名之下,不过尔尔。也有人认为张艺谋的思维空间已经不可能再大了,他的脑瓜子再怎么聪明‚也抵不上千千万万个人一起想办法。

大量的劣评如潮水般涌来,好似已经在说:张艺谋已经不适合当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导演了。

这些评论给了开闭幕式团队一定的参考,开闭幕式的导演也在筛选阶段,张艺谋能否实现“三连冠”还是个未知的答案。

2006年4月16日,离北京奥运会剩下800天的时间,北京奥组会通过大量筛选国内外知名导演,最后确定由张艺谋来担任开闭幕式的总导演。

北京奥运“双旗手”记:张艺谋为何安排一个小男孩在姚明的旁边?

一石再起千层浪,人们再对这个任命发起谈论,张艺谋身上的压力也更加重了。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一个窗口,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向世界展现自己。

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不可能在短短的两个小时把五千年的历史全部展现出来,张艺谋团队只能择优而选,提纯汉、唐、宋等几个不同时间节点的文化,经过艺术加工展现出来。

这是呈现中国深厚渊源的历史,另一边为了展现中国现代的精神面貌,主创团队从筹备一开始,就在收集孩子的笑脸。笑脸,是为了让全世界看到中国人的微笑。

北京奥运“双旗手”记:张艺谋为何安排一个小男孩在姚明的旁边?

有古有今,这些都是围绕着北京奥运会的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进行的。

但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让张艺谋不得不考虑,在开幕式中加入“抗震”元素。

二、

2008年,汶川在5月12日这天出现了大地震,此时距离北京奥运会还剩下两个多月。但在体育盛会面前,灾情更能牵动中华儿女的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时间,全国奔赴汶川。

完成救援工作后,汶川的余震也基本消停,此时,社会各界向张艺谋传输这么一种呼声:要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加入“地震”元素

张艺谋采取了这个建议,先是想了一个方案,编排一个来自灾区的表演,但灾区刚刚经历这么一件这么大事,几乎没有心情去搞什么文艺表演,所以最初的表演方案很快就放弃了。

北京奥运“双旗手”记:张艺谋为何安排一个小男孩在姚明的旁边?

既然表演不成,张艺谋想了一个比较“偷懒”的方法,团队跟国际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讨论:希望他能在开幕式的发言致辞中,发表他对汶川地震和自己的看法。

雅克·罗格找了一个好的借口回拒了,他说:“这样不妥,也不能让大家被动接受这个信息,大家都是奔着奥运会来的。

两个方案都被毙掉,那时的张艺谋就像是一个在战场上打了败仗的将军,不过他还没有放弃,经过导演团队的再次讨论,决定让旗手姚明和一个来自灾区的孩子一起走向主席台。

现在的问题放到了究竟是哪一个孩子?他们筛选后,选中了林浩。

北京奥运“双旗手”记:张艺谋为何安排一个小男孩在姚明的旁边?

林浩是个抗震小英雄,2008年他才9岁,读二年级。在汶川地震发生时,林浩在学校上课,地震来袭,房屋倒塌,有些同学已经跑了出去,林浩和未跑出去的同学被压在了废墟中。

林浩是班长,在危难关头,他展现了冷静、镇静的一面。他先是安慰同学们,接着组织大家唱歌,抚慰了同学们的恐慌情绪。

更为关键的是,林浩想办法从废墟中逃了出去,并且还协同救援人员,把同学们都从废墟中救出来,灾后林浩获得了“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的称号。

张艺谋团队选定了林浩,就立马把林浩接到了鸟巢,准备参加开幕式。

三、

在一切都安排妥当之后,却出现两个关键失误。

第一个失误是没有通知到姚明,姚明根本就不知道林浩的存在。第二个失误,则是代表队的4个领队也没有收到通知!

北京奥运“双旗手”记:张艺谋为何安排一个小男孩在姚明的旁边?

2008年8月8号当晚,中国代表队入场,但是张艺谋在上面掌控整个场面时,却没有看到林浩的身影。

张艺谋在指挥室看到这一幕都傻眼了,立马在耳机里面询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林浩呢?

没多久,张艺谋收到消息:副导演带着孩子上去的时候,被领队拦了下去,以为是某个家长带着孩子进入会场。

这是多么大的失误!张艺谋当机立断地说:“拉也要拉进来,冲也要冲进来。

北京奥运“双旗手”记:张艺谋为何安排一个小男孩在姚明的旁边?

于是,副导演带着林浩一路小跑,把林浩带到了姚明的身旁,可此时姚明已经到了主席台的位置,张艺谋想要的效果已经不存在了。

他原本设想,当姚明到了主席台的位置后,把林浩举起来扛在肩膀上,这寓意着“中国的一个巨人上面站着一个地震灾区的孩子,就是我们的下一代”。

当姚明看到身旁站着一个小男孩时,楞了一愣,但姚明还是对林浩笑了一笑。不一会儿,姚明好像领悟了,他把林浩扛在肩上,林浩向世界各地的观众摇手打招呼。

北京奥运“双旗手”记:张艺谋为何安排一个小男孩在姚明的旁边?

接着,后面方队的运动员接过林浩,一个传一个的,把林浩放到肩上,开幕式结束后,林浩说:“我也成了一个火炬。

这一幕张艺谋想要的效果没有达到,但开幕式还是圆满结束了,在这两个小时里场面宏大壮观,有活字印刷术与高科技结合呈现出来的震撼效果,也有形状似青铜鼎的大鼓,更有震惊世界的15秒:李宁举火炬飞天,用火药点燃主火炬。

不过,会后张艺谋在谈到这个纰漏时,扼腕叹息:还可以更好,还可以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旗手   里约   雅典   汶川   主席台   灾区   开幕式   北京   中国   北京奥运   北京奥运会   奥运会   导演   团队   两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