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什么害怕中国崛起?

1894年6月,汉阳铁厂正式生产,张之洞亲自到铁厂视察一周。

这座铁厂是中国的第一座铁厂,它的建成与投入生产,引来了国内外的关注,尤其是邻国日本,一直在关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日本为什么害怕中国崛起?

两个月后,8月1日,中日甲午战争打响,历时9个月。

7年后,日本的第一座同类铁厂建成,为什么,比日本早7年落地的亚洲的第一铁厂在中国,甲午战争还失利?

一、

缔造汉阳铁厂的人是张之洞。早期的张之洞,是个清流派,不赞成洋务运动,直到他到了山西当巡抚之后,他用老一套的办法把脉革病,在一定的程度上,山西的GDP上来了,但是放眼整个世界,这点成绩并不算什么。

日本为什么害怕中国崛起?

张之洞在山西的图书馆里翻阅资料,想要找到一些办法,在众多资料中,他看到了一个洋人教士的建议,大意是按照西方国家的路子来发展,透过这份资料,张之洞看到了微弱的希望,可他并没有完全信任这张药方。

张之洞找来了写下这文章的洋人,洋人叫做李提摩太,英国传教士,来到中国已经十几年了。经过多次交谈之后,张之洞清楚地认识中国的差距,以及要缩小这段差距,只有办洋务。他的决心定下了,在1883年5月,张之洞设立了“洋务局”。

洋务运动从1861年开始,李鸿章、曾国藩都是先行者,22年后,张之洞才加入了这一行列。

不过没多久,中法战争爆发,张之洞被调往两广,主持战争事务。已经有了办洋务想法的张之洞,在广东也在谋划“实业兴国”的计划,并且还跟国外的公司签下协议,引进机器。

汉阳铁厂的雏形,就是在广东形成的,当铁厂所需要的设备运到广东后,张之洞又被调往湖北,那些设备怎么办呢?

张之洞不会放弃的他的事业,他希望可以在湖北继续办铁厂,张之洞的继任者李瀚章对办洋务没有心思,张之洞留下的设备让他很头疼,这是李瀚章的李鸿章出了一个主意:让张之洞把设备都带走。

听到这个消息后,张之洞喜出望外,美滋滋地把设备带走,同时李鸿章也在等着看张之洞的笑话,在李鸿章的心里,张之洞搞的都是大工程,见效慢,一定会出问题。

日本为什么害怕中国崛起?

虽然当时的清廷派系林立,但是在工业发展上,各有各的心思,而张之洞在办洋务的过程中,没有贪腐一两白银,他的心中,装着的是一个富国民强的中国梦。

铁厂经过了一波三折后,终于在1894年正式投产,汉阳铁厂的规模之大,参观一圈都需要几个小时。看着这么一座大厂,西方认为中国要觉醒了。

而邻国日本,则是担心了,他们害怕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比他们快,铁厂是当时生产武器弹药的重要渠道,有了铁厂,就有了源源不断的武器。

但是,汉阳铁厂让国人大跌眼镜,李鸿章要看的笑话也出现了。因为汉阳铁厂是一个中看不中用的大机器,根本就无法炼铁。

这主要是张之洞要引进设备时犯了一个错误,他认为中国地广物博,要啥铁矿石和煤都有,不顾钢铁工业的准则,没有提前化验铁矿石和煤炭。

在汉阳铁厂无法开工的情况下,张之洞没有选择放弃,他一边改造铁厂的设备,一边找煤矿。因为湖北没有现场的煤矿,只要到处找,找了两处,都不能用,最后只能购买煤来炼铁。

转了一圈,到头来,张之洞花费百万白银,却没有生产出所需要的铁。

二、

自从日本的明治天皇继位之后,日本国内经过了戊辰战争,日本开始踏进了明治维新时期。

1869年,日本设立招魂社,10年后正式改名为靖国神社。在成立招魂社的两年后,日本正式派出大臣出访欧美考察。

他们回国后,日本则迎来了一次资本主义改革,四岛之国搞工业搞得如火如荼,但这个弹丸之地,工业原材料根本就不够,也不能满足日本的野心。

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制订了对外扩张的计划,一共分为五步走。

第一步,攻占台湾。

第二步,吞并朝鲜。

第三步,进军满蒙。

第四步,灭亡中国。

第五步,征服亚洲,称霸世界。

在这个计划中,中国是最为关键的一环,所以,这就能完美地解释了,张之洞建设汉阳铁厂时,日本为什么那么在意,那么紧张,那么着急。

因为他们担心,一旦中国的工业实力强大,日本称霸世界的美梦将不能实现,日本将会在中国战败。

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清军入朝,日本找到了一个借口,出兵朝鲜,攻击清兵,并由此演化为甲午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最为关键的是双方的海军决战。清廷搞洋务运动搞了30多年,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舰队。

日本为什么害怕中国崛起?

但是,日本是出了名的偷袭,1894年的黄海海战中,日本舰队突袭北洋舰队,致远号的指挥官邓世昌面临日舰的包围,打出了中国人的血性,他说:“就算死,也要壮出中国海军的威风。”

虽然黄海海战惨烈,但是中国的抗日精神,也从此而生。抗日,从1895年就开始了,直到1945年,半个世纪,50年。

清廷在甲午战争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但是张之洞,永不言弃。

《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人被允许到中国办厂,张之洞对待这些日本商人,据理力争,不让日企蚕食中国的工业发展。

比如说中国火柴厂,在1901年差不多有20家,虽然工艺差,产量小,但利润高。日企看到这里面的丰厚利润,想在汉口办火柴厂,张之洞肯定不愿意,一直不给日企办厂许可证,即使日本方面无论怎么狡辩,那也没门。

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的工业萎靡不振,但借着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日本工业再次起飞,并且还掌握了一定的技术专利。

就拿1990年左右兴起的电池产业,日企松下布局已久,吃到了第一代电子产品的红利。可是,生产电池的日企却有一个非常团结的约定,那就是不在中国办厂,但是我们偷了他们的技术和设备。

换句话说,到了现代,日本也担心中国工业崛起。

但是,日本电池生产的设备,也是进口的,所以,只要我们的企业能买到设备,有一定的技术研发的实力,那就能生产电池。

天能电池算是中企的电池龙头,但真正要打倒电池日企的,是比亚迪的王传福。

王传福没有成立比亚迪之前,一直在研究电池,他成立比亚迪时,启动资金只有250万,压根就不够买一套自动化设备。

设备是死的,人是活的,王传福把生产电池的每一个环节拆解成一个又一个步骤,再培训工人,用人工来代替自动化,一条便利、便捷的电池生产链也就成形了。

日本为什么害怕中国崛起?

并且,王传福对电子电池进行改良,形状比日企精美,型号比日企多,实现了真正的物美价廉,一举把日企狠狠甩尾。

技术封锁又怎么样?凭着中国人埋头苦干的精神,一切技术都将在不久的将来突破,一切工业供应体系将会越来越完善。

中国崛起,正在进行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2

标签:日本   明治维新   甲午战争   北洋   洋务运动   朝鲜   洋务   清廷   铁厂   山西   湖北   中国   中国崛起   害怕   电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