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上海高考的这道作文题,投资者该怎么写?


2021上海高考的这道作文题,投资者该怎么写?

编辑丨前海创汇

任何一个经济体发展都有特定的阶段,大家都知道如果能在2015年之前买房"上车",就能赶上房地产的最后一波红利“暴富”,但如果你错过了这波红利,那么一定不要错过最“坚定”的城投,获得经济发展的下一阶段红利。


今年的高考,上海卷的作文题在投资圈意外的走红了。


“有人说,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不少投资圈人士看完纷纷表示:这说的可不就是投资么!只要能坚守价值,长期投资,最后将获得时间的奖赏。


再具体到投资品上,做股票的同学,条件反射想到了白酒;做债券的同学,条件反射则想到了城投。


这些年在债券市场,经过时间的沉淀和违约的吊打,大家越发坚信:只有城投债才是债券市场最“坚定”的品种。让我们看看,城投债如何成就这篇高分作文?

2021上海高考的这道作文题,投资者该怎么写?

时间的价值:从默默无闻到繁荣

事实上,所有好的东西都需要经历时间的沉淀。


好的投资品也一定是经过了时间的淬炼,其投资价值才逐渐被大众所认知,城投债就是其一。


城投债是地方政府以基建拉动经济增长的动机和旧《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不得举债共同催生的融资工具。


作为“准市政债”,城投债是一种介于地方政府债与一般企业债之间的特殊品种。城投平台自诞生之日起,便与地方政府关系密切,主要体现在组织人事任命、承担职责以及风险兜底均由地方政府占主导。


从最早1993年上海城市建设投资总公司发行第一只城投债“浦东建设债”算起,城投债已经走过了28年的发展历程。


刚开始,城投债融资规模还比较小。数据显示,1999-2008年,城投类企业债券仅发行157支,合计2154亿元。


2009-2014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后刺激经济的背景以及“城投信仰”的裹挟下,城投债快速发展。2009-2011年,城投债存量规模从4716亿元上升至1.04万亿元,年复合增速48.7%;2011年以后,信用债市场扩容,2014年底存量规模达到4.26万亿元,年复合增速59.8%。


2015-2019年,随着43号文的颁布,我国地方债发行体系正式建立,城投债融资大幅放松,监管政策在“防风险”与“稳增长”之间相机抉择,城投债的净融资额随之起起伏伏


2020年至今,疫情下的融资面宽松,加上城投平台承担了承接疫情应急贷款以及发行“疫情防控债”的特殊角色,城投债进入繁荣发展期,2020年全年,城投债发行数量达到5574只,融资规模达到43703.24亿元,分别较2019年全年同比增长了31%和24%。

2021上海高考的这道作文题,投资者该怎么写?

城投债的多重担保

买债券,就是买安心。


与其他债券品类不同,城投信用取决于城投公司无法及时兑付时,地方政府的救助能力与救助意愿。正是由于政府的“隐性担保”,投资者才能更为放心地进行债券投资。


此外,从风控措施来看,城投债项目常用的风控措施,除了担保公司提供连带责任担保以外,还会有土地、房产等实物抵押、应收账款质押等措施。


土地抵押属于物权转让,需要双方当事人的参与,并且主管部门会对材料的真实性进行严格的核查;“应收账款”根据相关规定,会纳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这些都是比较好的增信措施。


融资手段来看,现阶段城投平台大多注重良性循环,随着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逐渐形成“公司融资”与“项目融资”相辅相成的融资模式。融资渠道包括政府发债、股权转让、资产转让、银行贷款、信托融资、融资租赁以及发行定向融资计划等。多样化的融资模式和融资渠道可以有效的分散风险,进而保护投资人合法权益。


政策保障来看,2016年《中国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中强调了制度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可信赖性,指出“不得以政府换届、领导人更替等理由违约毁约”,建立政府失信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


按期还款意愿来看,如果发行人拒绝兑付,将会面对后期融资非常困难的局面,同时还会影响同一区域其他城投公司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成本,更严重一点可能会引发区域性的债务问题,所以城投债的这些融资人普遍存在不愿意本地区融资受到过多负面影响的心理,也都不愿意做第一个违约人。

2021上海高考的这道作文题,投资者该怎么写?

土地收入税务征,如何影响城投?

近日,财政部等四部委发布发布一则通知,将四项非税收入,特别是作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重要来源之一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的征收权,由“自然资源部”改为“税务部门”征收


此新政一出,很快就引发了广泛的热议,甚至还出现了一些过度解读的声音,认为会冲击“城投信仰”,但多数机构认为,这一转变对于大多数城投的信用影响有限


一方面,按通知所述,土地出让金列入地方政府预算的科目是不变的,政府性基金收入的留存或使用范围不变,因此地方政府财政总收入的来源不会改变,土地出让金仍将作为地方政府偿还债务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鉴于此,地方政府对城投的潜在支持能力还在,“城投信仰”的支撑还在


另一方面,从城投平台诞生以来,其与地方土地市场的绑定就十分紧密,历史上曾经承担过土地收储等职能。但随着国家对地方政府及城投的不断规范化约束,城投平台的土地收储职能早已剥离完成,只有在土地出让过程中存在违规操作的非规范城投企业才会受到较大影响


事实上,此新政的真正目的在于使得地方政府土地收支更加规范和合理,防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增长。客观来说,也给投资者提供了一个筛选弱资质城投的机会,更是一个规范城投行业的利好所在

2021上海高考的这道作文题,投资者该怎么写?

下半年的城投:风险可控,长期利好

自上而下来看,下半年的城投,整体风险仍是可控的,政策环境、制度保障、政府意愿都希望“城投债”这一优等生能够进一步规范发展。


尤其国企华晨集团和永煤先后违约后,央行会同发改委、证监会下发文件,指出要从源头上控制信用债(包含城投债)无序扩张的源头。发行人、承销商、信评机构等卖方,需要对自己的行为承担更多的责任,对各方的发债冲动以及程序合规都形成一定的约束。


进入2021年后,城投债的发行参照财政部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红橙黄绿” 等级划分,对债务风险大的地方城投发债也加以约束。这样的监管事实上是在进一步明确城投公司和城投债的身份地位:正是由于城投是帮政府干活,所以城投的债务是政府的(隐性)债务,所以中央为了防范政府债务风险才要严格管控城投债务。


在这样的把关与约束下,当前城投债发行总量受控,新增债质量提高,意味着这一轮政策收紧对城投债长期偏利好。


作为投资者,我们要明白,任何一个经济体发展都有特定的阶段,大家都知道如果能在2015年之前买房"上车",就能赶上房地产的最后一波红利“暴富”,但如果你错过了这波红利,那么一定不要错过最“坚定”的城投,获得经济发展的下一阶段红利。


当然,在行业的规范发展下,未来优质的城投债将逐渐成为稀缺资源,投资者也依旧要提高对城投债个券的甄别能力,挑选地方财政实力雄厚、承担重要社会公益职能和自身产生现金流能力较强的城投平台进行投资,方能得到“稳稳的幸福”。

2021上海高考的这道作文题,投资者该怎么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财政部   隐性   红利   疫情   利好   地方政府   债券   债务   上海   融资   投资者   土地   措施   风险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