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 下一次见面,会是什么时候呢?


近来的好消息两则:「回港易」上周已全面恢复,而「来港易」计划也于今天(9/15)推出,虽有条件及配额限制,但这一丝曙光还是让很多人难掩兴奋。

对于希望周末往返一趟香港的人来说,没有「离港易」的单向通关,去香港依然是件繁琐复杂、时间成本极高的事情。简单来说就是,还得继续等。

这两年,各种事情的终结或无尽的等待,算是让我体会了,也只有在以前,才能云淡风轻地说出那一句「不知道哪一次会是最后一次」。


香港 | 下一次见面,会是什么时候呢?


上次看到一位读者留言:「没想到那平平常常的一个周末去香港,却变成了这几年最后一次去香港。」

是啊,有些告别发生得如此措不及防,也就极不情愿让「最后一次」的记忆消失。

这次,换我从回忆出发,寻回最后一次去香港的片段。不妨跟着文字和图片,来为你的想念找个出口。


香港 | 下一次见面,会是什么时候呢?



// 真是疯狂的三场红磡演唱会


还记不记得小时候看的那些报章杂志,红馆的演唱会总是占据着娱乐新闻头条。

港乐歌迷对红馆绝不陌生,如果你去过,肯定能描述出N个「一生一定要去一次」的理由。


香港 | 下一次见面,会是什么时候呢?


而我终于体验了这句话的奥妙。说实话,整段经历挺爽的。

一来,是传奇般的红馆欸。

是多少明星演出生涯的里程碑,能一口气排上十几场演出的都是怎样的大神级人物,要知道,早期演唱会门票还要靠排队抢的。一踏上红馆的台阶,甚至感觉连周围的空气都变了。

二来,我在一个周末,一口气连看了三场演唱会。

从山顶、山腰再到摇滚区前排,左中右三个角度的全方位体验,只能说是运气太好。不要问票怎么买的,低调,哈哈~


香港 | 下一次见面,会是什么时候呢?

*前排体验很爽,同时全程仰着的脖子也很酸爽…


至于是为谁如此疯狂,不如你们看图说话,或许会有当时擦肩而过的朋友么~

印象深刻的,当属在内地基本体验不到的一个环节——看演唱会偶遇台下坐着的明星。

某场进入尾声,台下突发一阵骚动,原来是Eason低调地坐在内场,好笑的是台上歌手本人也是唱着唱着才发现的。接下来就发生了,台上歌手邀请他清唱歌曲最后一句的名场面。这种事情,大概只能是红馆限定了。


香港 | 下一次见面,会是什么时候呢?

*去年,Eason在红馆开了场没有观众的四面台演唱会

via.TME live预告片


只可惜没能体验到红馆最最经典的四面台,还想着等以后大把机会呢,没关系,慢慢来。

那时是真的没想到,这一等就是两年。

如今红馆的演唱会已经在人流量控制下重启,但对香港之外的我们来说,始终还差一道通关程序。

因此连看三场这种很多人看来疯狂的行为,现在看来,又觉得幸好啊,在不知何时能再去的日子里,留了一份足够特别的回忆。



// 热烘烘的蛋挞配好local的市景


到香港如何能不吃蛋挞?但我那次吃的不是传统蛋挞。

那时非常红的bakehouse,听说是由前四季饼厨主理,最出名的就是12块一颗的焦糖蛋挞,天天引得人大排长龙。


香港 | 下一次见面,会是什么时候呢?

via.Google


结果那天不知道哪来的好运,周六上午,挤在窄窄的人行道上排队,没多久就成功买到两只,要不是还有其他觅食计划,我必定买上一整盒了好吗……

买的人多,蛋挞也就极其新鲜。才看着店员把刚出炉的蛋挞夹进面包柜,紧接着就落入我们手中,滚烫得很。


香港 | 下一次见面,会是什么时候呢?


还有个小插曲,排队前的我已经是自暴自弃的状态,排完队后满血复活,是那颗蛋挞的功劳?想太多,这得感谢旁边那间五金店。

你想想,当忘记带转换插头,酒店没得借,超市里的贵到怀疑人生,手机和移动电源电量都即将耗尽的两个人,在路边偶遇的五金店买到8块一个的转换插头,简直是抓到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感人。小店有惊喜,这也是我对香港的一个记忆吧。


香港 | 下一次见面,会是什么时候呢?

*呐,就是旁边那间白底红字招牌的店,开在bakehouse旁边有种旧与新、中与外的碰撞感

via.Google


话题回归那颗蛋挞,为了寻觅安心品味它的地方,我和朋友乱逛到附近一个体育场,看着有顶棚遮荫的看台,很好,就是这里了。

还没坐下就着急地咬了一口,幸好还热辣辣的。挞皮是类似可颂的口感,酥软又有牛油香,厚厚的挞心可太滑嫩了,浓郁的蛋奶味让人幸福得忘了大热天吃热食的双重高温。


香港 | 下一次见面,会是什么时候呢?


这时,身旁的朋友撞了撞我,「诶,这里好local啊」。

还真的是,眼前球场上路人穿梭,年轻人步伐紧凑,老人家拄着拐杖在烈日下慢慢走,玩乐的小朋友则满头大汗躲进荫凉地,附近似乎是一群东南亚人的周末聚会……这不是满眼奢华的shopping mall、川流不息的地铁站,也不是打卡照里挑选过的港风街景,而就是那种,在生活里每天都会经过的公园,游客不为它而来,本地人却再熟悉不过。


香港 | 下一次见面,会是什么时候呢?


我们两个误闯的人,也就舒服地融入三三两两的人群里,手上的蛋挞吃完了,还眷恋眼前这份充满生活气的惬意不愿离去。


香港 | 下一次见面,会是什么时候呢?

*离开时才发现这是个有历史的球场,背后的故事温馨美好


至于那颗令人回味无穷的蛋挞,前阵子广州有间叫TEMP的面包店也出了同款,特地试了下,不够嫩滑,但也足以在吃不到bakehouse的日子里解个馋了。


除了蛋挞,让我更念念不忘的是帝苑饼店的蝴蝶酥。


香港 | 下一次见面,会是什么时候呢?

via.DZ-Style


据说是全港公认最好吃的蝴蝶酥,真的是层层酥脆,没一层疲软,没一点马虎。牛油味香浓醇正,吃得出是高质量用料,最外层砂糖粒裹得克制,甜度刚刚好,不用配咖啡或茶,一口气就能磕掉好几片。

98港币一小罐的蝴蝶酥,除了贵,挑不出任何毛病。


香港 | 下一次见面,会是什么时候呢?


那罐蝴蝶酥是我带回家的唯一一份手信,但吃得我母亲大人喜笑颜开。以至于两年后的现在,在任何一间烘焙店看到蝴蝶酥,她都得来上一句「只有你在香港买的那个最好吃」。唉,别说了,我倒也是想吃……


也有失望的。

特地再去吃一次的旺记冰室,在这之前,我真的很爱它家的叉烧滑蛋饭。


香港 | 下一次见面,会是什么时候呢?


要体现香港茶餐厅把鸡蛋料理得出神入化的技能,滑蛋绝对是最标志的代表:底层刚刚好到达凝固的界限,表面微微流动的蛋液在将熟未熟的边缘,这滑蛋滑得名副其实。叉烧在滑蛋的光环下,也只能算是个配角。

只可惜兴致冲冲地来,虽然吃上了前一次售罄的茄汁餐肉通粉,叉烧滑蛋却没有印象中那么优秀了。


香港 | 下一次见面,会是什么时候呢?


记不得是怎么个失望法了,就记得侧身入座都怕蹭掉桌上的餐盘,随耳一听就是隔壁桌输出的职场八卦,还有风风火火、态度没多好的店员。

对了,如果你们在香港吃过哪家店叉烧滑蛋饭做得巨巨巨好吃,麻烦留个言好吗,等开关了我要去吃!


香港 | 下一次见面,会是什么时候呢?


说起香港local的食物,我还带北方的朋友吃了顿烧腊。也不是什么特别的店,就在酒店楼下,看到档口挂满诱人的肉食,就爽快地推门而入。

外地人对香港美食的惊喜,让对这些食物早已习以为常的我重新调动起了新的热情。烧鹅烧肉、椒丝腐乳通菜,我们再熟悉不过,而北方朋友吃得啧啧赞叹。看,这就是我们家常的粤菜。


香港 | 下一次见面,会是什么时候呢?


怎么说呢,香港美食真的是去多少次都吃不腻,花样百出,本土与国际化一样不落。

但我最后一次在香港的觅食经历,更多是作为一种载体留在了脑海里,下次若有机会再去同样的地点吃同样的食物,希望不要物是人非才好。



// 一些碎片


当时随手留在了手机里的照片,可能没太大意义,但感谢它们的存在,才能把一些旅程中的碎片从丢失的记忆里捡回来。


香港 | 下一次见面,会是什么时候呢?


No.1

18年通车的广深港高铁,终于坐上了一次。


香港 | 下一次见面,会是什么时候呢?


一般来说,从广州去香港,许多人更倾向选择广九直通车,晃悠晃悠的慢节奏,以及传闻中无比美味的鸡腿,都给通往香港或回家的旅途留了份期待和回味的空间。(至于那鸡腿多出名?就是很多食谱会特别标注「广九直通车鸡腿」作为美味保证的程度。)


香港 | 下一次见面,会是什么时候呢?


但高铁的高效率绝对值得赞叹,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不是梦,这不就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嘛。(但票价实在是,唉,只能用那句「时间就是金钱」来安慰自己……)


No.2

初夏的天气足以让人烦躁不已,周末逛到大馆,坐在广场的树下歇脚,近处金发碧眼的一家人在打闹,远处是西洋风的建筑,一时恍惚像是在外国的街头。


香港 | 下一次见面,会是什么时候呢?


怎么说,现在想到那个场景,就会不自觉地由大馆联想到广州那个被拆掉的红专厂,一样是综合型的创意园区,最后却走上了不同的命运道路,心里有些难掩的可惜。


No.3

看完演唱会出来,通往海边的小道上能看到一条路,没什么特别,但就觉得红色的士经过时特别好看,那画面很简单却很「香港」,马上趴在路边栏杆上拍起照来。


香港 | 下一次见面,会是什么时候呢?


几个行人路过,以为我们发现了什么奇景,纷纷凑过来围观,半天看不出个所以然。于是大家就站在昏暗的小道上大眼瞪小眼,一时间场面显得搞笑又荒谬。

放在任何地方都能成立的趣事,却因为这张照片,被紧紧捆绑在香港的限定记忆里。


No.4

在香港几天的好心情来源之一,是随时可以看见海,和天上缱绻的云。

不过这只是我作为广州老城区人,一到夏天就想看海的执念吧,真羡慕可以随时看海的城市啊。


香港 | 下一次见面,会是什么时候呢?


No.5

以及,香港的巴士司机都把双层巴士当跑车来开的吗?是不是我的打开方式不对啊……


香港 | 下一次见面,会是什么时候呢?

*请以路牌的模糊程度感受车速


过山车般穿越城市的速度与激情,有。



// 没想到是最后一次的道别


离开香港的那天早晨,初夏的海港城市下起瓢泼大雨。要送朋友去机场,于是一咬牙,几个人打了部的士就往机场赶。


香港 | 下一次见面,会是什么时候呢?


机场偌大的出发大厅,与香港众多公众场所一样冻到不要钱似的冷气,匆匆往关口走的人群,一场又一场的道别每日都在这个场景上演。

当时,有位朋友入围重要奖项,临近颁奖日;另一位朋友则是已经办好离职,打算回乡创业,很碰巧地都正处于一些人生的转折点。而那次之后,直至现在,我们还不曾再见过面。


香港 | 下一次见面,会是什么时候呢?

*昔日香港机场的热闹,现在暂时不见了

via.wikiwand


象女士的文里有令我很深刻的一句,「口罩下的告别,记忆中连最后的脸都没有呢」,太伤了,真怀念那个时候的告别,如果能重来一次,一定要好好地面对面,再认认真真说一句再见。


香港 | 下一次见面,会是什么时候呢?

via.小皮筋百货店


回程天空已微微放晴,在西九龙下了巴士往高铁站走,忙着低头跨过一汪又一汪积水,又上了天桥,才留意到附近有片工地正轰隆隆地运转着。

当时只觉得是这座永远停不下来的城市中,再平常不过的一角罢了。

直到前些天才知道,我最后一次看到香港的户外风景,那片还什么都没有的工地,时隔两年,现在已经落成一座庞大建筑,那是一条与内地、与中华文化的纽带——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香港 | 下一次见面,会是什么时候呢?

via.西九文化区


回程还是那贵森森的高铁,不过一个多小时,就已经回到广州,再次为了生活而忙于奔波,一切快速得让人仿佛穿越了一场梦境。

而现在来看,那些香港关内外能来去自由的日子,才更像是一场丢失已久,时常想要找回,却无能为力的梦境。



// 等待,然后总会再见的


明年年中,香港故宫就要正式开放了。

不知道一切情理之中与意料之外的发展,会不会让我们有机会去见证这座场馆的重要时刻。

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再看上一场红馆的演唱会,不奢求四面台了,是红馆就好。

不知道未来再去吃那些美食,味道还能不能唤回被淹没的记忆……

太多太多的「不知道」,都交给了我们总挂在嘴边的,「来日方长,总会再见」。


香港 | 下一次见面,会是什么时候呢?


以上,是时至今日,关于我个人的最后一次香港记忆。

也想听听你的故事,听听你最后一次置身香港,它留在你脑海中的样子。




/ 点睇&网

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香港   鸡腿   故宫   巴士   叉烧   牛油   广州   口气   演唱会   没想到   周末   蝴蝶   记忆   朋友   城市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