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散文:童年乘凉往事

乡情散文:童年乘凉往事

乡情散文:童年乘凉往事

文:丁晓光

   记忆中入梅还没多久,炎炎夏日便不打招呼般地匆匆赶来了。

   白天火辣太阳的炙烤,夜晚整个人就像在蒸桑拿,闷热难耐,浑身的不自在。于是,很自然地打开了空调,窝在沙发里,看着电视,吃着冰淇淋,让疲惫的身心休憩于一片清凉中。

  这在小时候是难以想象的,那时某家有台电扇,便是奇迹,更别提空调了,听都没听说过。每每到了夜幕降临,人们纷纷拿着小板凳,手摇蒲扇,到屋外乘凉。

乡情散文:童年乘凉往事

乡情散文:童年乘凉往事

  夜有时黑得很深沉,没有一丝的风,大树耷拉着脑袋,一付有气无力的样子,偶尔聒噪的蛙鸣,时断时续,直搅得人更觉烦躁异常,但这些是不会影响到人们纳凉的好兴致的。也许他们早已习惯了这种休闲的方式,哪怕那嗡嗡而来的蚊虫侵袭,哪怕那豆大的汗珠还在脸颊流淌,依旧那样闲哉悠哉地摇:着蒲扇,叨叨家常里短,叙叙儿女情长,说说婆媳关系,道道育儿经验,直到东方泛白才肯离去。

  我们小孩子,更是将乘凉作为一种白天因.上学而无法尽情玩耍的补充,围在大人身边,吵着闹着,皮得不亦说乎。有时嬉戏过于声大,换来家长一阵呵斥,这才会安静片刻,不久又打闹起来,直让大人们哭笑不得;有时,实在太过分了,一位大人突然捉住其中一个,边拍打着那孩子的屁股,边用严厉的口吻嚷道:“看你还敢如此放肆!”这无疑起到了杀鸡给猴看的效果,好家伙!才热闹的场面,顿时变得鸦雀无声,一片寂静,我们面面相觑,惊得连大气都不敢喘了,乖乖地坐在了一边,再也不敢打闹了。

乡情散文:童年乘凉往事

乡情散文:童年乘凉往事

  后来,镇区的马路边逐渐有了路灯的身影,能将漆黑的夜渲染成白昼般。人们就把乘凉的阵地转移到了那里。由于有了光亮,那纳凉的方式越发多了起来,不仅仅局限于聚在一起大聊山海经那样单调了。除此以外还有打扑克的、下象棋的、最文雅的要数喝功夫茶了-----

  平常喜欢象棋的我是那里的常客,好容易盼得夜黑了,做完功课的自己经得家长同意,径直来到那里。那儿早已人满为患,围在两位下棋者边上,有的窃窃私语,有的交头接耳,只见两老汉,低着头,双目注视着棋盘,一旦思虑成熟,便落子如飞,常看得年少的我云里雾里,不知所以然!有时一老汉为了一步错棋想悔棋,另一老汉硬是不让,还说道: "落棋无悔真君子!”于是,两人从棋盘楚河汉界中的争斗渐渐演变成了口角,继而将棋盘弃之于地,棋子散落,滚去老远。此刻许多棋友良言相劝,这才偃旗息鼓,化干戈为玉帛,终究抵挡不住象棋的诱惑,就拾起棋盘,摆上棋子,又重新跃马飞象,行车走跑,斗得昏天黑地,不分胜负不罢休。我在旁观看,崇拜老先生们精湛的棋艺,也为象棋的深奥所折服,有时看得沉迷,完全忘了闷热和蚊虫的叮咬,直到前来唤我回家的老爸就在身后,自己竟还浑然不知。

乡情散文:童年乘凉往事

乡情散文:童年乘凉往事

  再后来,家里添了电扇,购置了电视机,蒲扇也退出来历史舞台;又过了若干年,曾经的度夏奢侈品空调飞入寻常百姓家,从那时起,每当黑夜,我慢慢发觉在外乘凉的人们日渐减少,这道从前夏日的风景线在不知不觉间渐行渐远,成为历史的某一-刻。

  如今乘凉很难再现当年的壮观,但它已然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恐怕再也无法忘怀了。

  作者简介:丁晓光 原籍江苏南通,在上海生活近50年,如今系上海银行外包保安。作者平时喜爱文字,常有习作在《惠南报》,《周浦文学》,《浦东安全生产》等报纸发表,也曾在《新民晚报》,《组织人事报》,《上海大众卫生》,《浦东时报》,《松江报》,《鹤翔航头》,《新场报》等报纸上有所斩获,并在不少征文比赛中获奖。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联系删除。欢迎文友原创作品投稿,投稿邮箱609618366@qq.com,本号收录乡土、乡情、乡愁类稿件。随稿请附作者名,带图片最好,请标注是否原创。乡土文学公众号已开通,欢迎您搜索微信公众号:xiangchouwenxue,关注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乡情   上海大众   乡土文学   散文   童年   往事   蒲扇   蚊虫   电扇   棋盘   老汉   棋子   象棋   闷热   空调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