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你胖了,是体脂秤「变」了丨野兽生活

不是你胖了,是体脂秤「变」了丨野兽生活


Hello,大家好!今天又是一直走在减肥路上的可达楚。


相信很多小伙伴和我一样,喜欢时不时用体脂秤测量一下,自己最近体重和体脂有没有下降。但是我发现秤上显示的体脂率和肌肉含量总是忽高忽低,让我怀疑自己是不是减了个假肥……


搜集了大量资料后,我才发现,这原来不是我的错,都是「不靠谱」的体脂秤搞的鬼!



01 体脂秤真的有问题!


为了更直观,可达楚直接给大家上实验!


1· 相差仅4分钟,体脂增加3%


下图是我的某位神秘同事在同一天早上、用同一个体脂秤测量的数据:


不是你胖了,是体脂秤「变」了丨野兽生活


诡异的是,他的体重虽然不变,但体脂率和肌肉率却有很大的不同,脂肪突然变多了,而肌肉变少了。


2· 喝杯水体脂减少2%


后来,我又让他测试了喝水前后体脂,结果发现:


不是你胖了,是体脂秤「变」了丨野兽生活


喝水前的体重是77.6kg,在喝了300g水之后,体重变成了77.9kg,体重变化正常。


但是!喝水后肌肉增加了2%,而体脂降低了2%。


这是什么情况?


虽然我知道多喝水可以帮助减肥,但效果也没这么神吧?!体脂称真的有问题!



02 体脂秤的测试原理有缺陷


体脂秤的问题,就出现在它的测量原理上,因为体脂不是真正「测」出来的,而是通过公式「算」出来的!


无论是家用体脂秤,还是健身房的Inbody体脂仪,它们的测量原理都只有一个——BIA生物电阻抗法。


对体脂秤来说,人体其实就是一个无情的大电阻。


当你光着双脚,站在体脂秤上,称上的金属电极片会发出微弱的电流通过身体,这些电流是依靠身体中的水分传导的。


肌肉的含水量高,电阻小,导电率高;而脂肪含水量低,电阻高,导电率低。


根据导电率的不同,体脂秤就可以根据公式计算出电阻,啊不,人体的肌肉率和体脂率。


通过测得的电阻值和电抗值可以求得瘦体重的数值:


不是你胖了,是体脂秤「变」了丨野兽生活


由于体重=瘦体重+脂肪重量,那么脂肪重量和体脂率也可以由此算出来啦:


不是你胖了,是体脂秤「变」了丨野兽生活



03 影响「体脂」的因素


既然,你的身体在体脂秤面前就是一块无情的电阻,那么只要是身体含水率不同,测出来的数据都会有所不同。


影响体脂秤的因素有以下:


1· 测量时间影响结果


我懂我懂,像我这种不爱运动的人,唯一可以激励我坚持下去的就是身材的变化,时不时上个秤,看到体脂降低,瞬间动力满满!


但是,看到体脂没有降低,也千万别灰心!很可能是你测量时间不统一!



所以,真的没必要因为短期体脂波动而影响心情!


2· 身材影响结果


是的,梨形身材貌似更惨。


一般家用的体脂秤有6或4个电极,我们站在体脂秤上,电流从一只脚流进,另一只脚流出,这时电流通过的大部分区域都是我们的下半身。


如果一个人的大部分脂肪堆积在下半身,那么测出的体脂率就会偏高。


不是你胖了,是体脂秤「变」了丨野兽生活


医用的体脂秤通常有8个触觉电极,4个接触双脚,4个接触双手,电流会流过人体大部分区域,结果会比只有6或4个电子的体脂秤准确一些。


不是你胖了,是体脂秤「变」了丨野兽生活


但不论电极多少,这种依靠导电率计算出来的体脂率和肌肉率很难反应真实情况,因为相比不变的体重,人体成分可是非常多变的。



04 体脂秤到底咋用?


那么,这么不靠谱的体脂称到底要咋用?


首先,要树立一个正确观念:不要死磕短期数字,重点观察趋势就好。


如果你实在想记录自己每天的体脂,那么最好选择同一时间相似状态下测量。


如果你正在减肥,则推荐以一段时间为单位测量一次,比如一周或者一个减肥周期。由于减肥期间人体成分变化较大,重点观察自己体脂大致的变化趋势就好。


当然,如果你只是想发一条凡学朋友圈,那可以在剧烈运动后喝瓶水,再上秤测量~


不是你胖了,是体脂秤「变」了丨野兽生活



05 还有这些准确测量体脂的方法


1· 水下称重法


顾名思义,是一种在水下进行称重的方式。


不是你胖了,是体脂秤「变」了丨野兽生活


这个方法发明于1947年,主要原理就是根据阿基米德定律来得出人体体积以及密度,再通过SIRI公式计算出体脂率:体脂率 = [495 / 人体密度] – 450


但是这种方法不是很接地气。先不说家家户户有没有足够大的浴缸能让人浮在水里,测量的过程更是需要专业的操作和被测量者的配合。


2· 双能量X线吸收法(DXA)


这个方法看起来就更高级了。它的原理是通过两种不同能量的弱X线穿过人体,利用脂肪、肌肉、骨骼等对光线的吸收率不同,计算脂肪含量。


这种方法无法普及,设备十分昂贵,只有大型医院或科研机构才会配备,所以可能只有在进行临床检测时普通人才有机会用DXA测量体脂率。


3· 皮脂钳


相比来说皮脂钳就更容易操作了。选取固定的部位,用皮脂钳一夹,测量出皮脂厚度。测量出至少3处位置的皮脂厚度之后,再通过Durnin-Womersley公式,就能计算得出人体密度。


不是你胖了,是体脂秤「变」了丨野兽生活


相比较于前两个测试方法,皮脂钳可以说是最简单的一种,可以通过测量皮脂厚度,来看看自己最近有没有瘦。



06 也许你应该放下身材焦虑


每天上称很多次,体重、体脂、肌肉率全都要关注,如果你就是这样,请先放下你对「秤」的执念吧。


研究表明,频繁称重除了对减重没有任何帮助外,还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对成年人来说越频繁称体重越容易发胖。


不是你胖了,是体脂秤「变」了丨野兽生活


尤其是对于女性,频繁称体重会导致女性更加在乎外表、增加肥胖的焦虑和身材焦虑。


不是你胖了,是体脂秤「变」了丨野兽生活


别忘了,你的身体,在体脂秤面前,就是一块无情的电阻啊!


它才不管你最近有没有吃更健康的食物,有没有积极的运动,一切都按照生硬的公式来计算还不咋准,所以,真的没有必要去死磕数字!


不是你胖了,是体脂秤「变」了丨野兽生活



最后的话


其实,相比较于死磕体重、体脂、肌肉率这些数字,我们不妨把精力花在选择更健康美味的食物,做让自己更开心的运动。


只要身体告诉我们它更健康了,那就是最好的!


不是你胖了,是体脂秤「变」了丨野兽生活



今日互动


你家的体脂秤诡异吗?


参考资料:


1.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899900700005530?casa_token=s8qDwxaBLBgAAAAA:QsD9uo_u2C1F6tjR_t0kzTE82ZaiwKG0zLtHZ7OPM337Lehz1ZbMcjXduIC-uwwIIJpl5_DB1Q

2.Siri, W. E. (1956), “Gross Composition of the Body,” in Advances in Biological and Medical Physics (Vol. IV), eds. J. H. Lawrence and C. A. Tobias,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3.Durnin, J.V.G.A. and Womersley, J. (1974). Body fat assessed from the total body density and its estimation from skinfold thickness: measurements on 481 men and women aged from 16 to 72 years. 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 32, 77-97.

The End


本文✏️作者

不是你胖了,是体脂秤「变」了丨野兽生活

不是你胖了,是体脂秤「变」了丨野兽生活

本文 ️ 设计

阿翔

不是你胖了,是体脂秤「变」了丨野兽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皮脂   称重   阻抗   电极   电阻   电流   野兽   公式   脂肪   肌肉   测量   体重   身材   原理   身体   人体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