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4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8月23日前后。处暑既在立秋之后半月,当非临暑,而在暑尾,时序已是夏秋之交了。秋日的色彩与成熟,令人心生喜悦;凉爽与平和,给人以冷静的思索,这是一个让人静下心来而又满怀希望的节气。

处暑·暑气至此而止矣

一、处暑的含义

一则,“处”的含义

“处”有“消止、隐退”之意。处暑与处女、处士的“处”都有同样的意思。处暑指暑气至此而渐隐。比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释处暑说:“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一到,意味着人们终于要和酷热说再见了。

由此说,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它是从暑热高温下降的一个转折点。是气候变凉的象征,表示暑天终止。

二、处暑的两个养生原则

处暑时节决定着天地之间温度的变化,因此,我们要重视处暑时节的养生。

一则,处暑仍有“秋老虎”

处暑节气期间天气还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秋凉,晴朗之日的午后仍可感到十分炎热。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纬度、海拔高度不同,尤其在南方,即使到了处暑,仍会有尚未退散的盛夏余热。我们常把处暑后的余热称为“秋老虎”。民间有“秋老虎,毒如虎”之说。

处暑节气期间炎热的气候毕竟已接近尾声,白天的气温虽然仍较高,但早晚的温度已经变得很低。

处暑·暑气至此而止矣

农谚有“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之说。若一年分为五季,则处暑位于季夏时节。季夏就于脾。脾主湿。此时仍有高温。暑与湿相合,湿热仍盛。

由此说,处暑养生原则之一是:不仅要防暑热,还要防暑湿。要重视健脾、化湿、祛暑热。二则,处暑天气凉。 处暑时节,气温逐渐由热转凉,自然界的阳气也向收敛闭藏转变。

俗话说:“处暑热不来”,热不来则凉气至。处暑时节的天气特点是中午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特别是下一场雨后,更觉凉气逼人。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凉”,凉爽固然舒服,但要注意避凉,以免伤阳。

处暑·暑气至此而止矣

由此说,处暑养生原则之二是:要重视养脾阳,以防寒凉伤脾。三、处暑的几个养生注意事项

综上分析,处暑时节的养生方法,既不同于夏天,也不同于秋天。处暑居于夏与秋之间,此时的养生有其特点。

一则,和畅情绪,平和而静

暑热退去,人人都会感觉神清气爽。此时当借天地温度的变化,及时调畅情绪,保持平和、愉悦、宽容的心态。夏三月,心火旺盛,心神外浮。进入序时节,要让我们的内心火气收敛下来,使之静而安宁,从容不迫。

从“容平”我们知道,进入处暑节气,我们要收神敛浮越的心气,使之舒畅和顺,沉稳内敛,宽容平和。此时应避免发怒,静心养神。

处暑·暑气至此而止矣

总之,处暑是一年之中由热转凉的一个节气。此时养生,当根据当地的温度和湿度来决定具体的养生方法。若地处南方,湿热仍重,则当按暑天养生,重在养脾化湿,兼清暑热;若身居黄河流域,天气渐凉,则当按秋天养生,重在养肺润燥,兼以养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处暑   暑气   季夏   暑天   秋老虎   暑热   余热   湿热   节气   炎热   时节   气温   平和   温度   天气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