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草医小记

儿时嬉闹玩耍,常有破皮伤肉、生瘩长疮的事情。采一把桂叶,塞进嘴里粗咀快嚼,忍住那股苦涩与草味,待叶渣与唾液糅合一团,用指头敷至伤口,用布条扎紧包好,只需几次,就可收到化脓生肌敛口之奇效。

那年夏季,家中还是用老钵头烧煤煮粥,封炉起钵时,母亲不慎把滚烫黏糊的粥撒到大腿上,父亲立即送她到市里一家比较大的医院,又是打针,又是吃药,又是外敷,三管齐下,果然见效,伤口没有化脓,红肿逐渐缩小,但因为伤口面大度深,那些皮结伤疤久久无法消蜕。大姨见了赶紧找来她丈夫的堂哥。这人在一家国营工厂做事,懂得我们来意,搬出家中凳子让妻坐下,用镊夹把那些结瘢一块一块撬起,掀开,拔掉······一些伤口仍然渗出血水,甚至凹陷下去。他取出一瓶自制的半透明药膏,用一截小竹片层层地抹匀,然后用纱布轻轻包上。

那药只生肌不长瘢,只长皮不留疤,让你在不知不觉、不痛不痒中好起来。要不是沾亲带故,母亲肯定要制作一面锦旗,写上“妙手回春,华佗在世”,谢他医德,扬他大名!

那人既不挂牌张扬,也不传后赚钱,每天照样平平常常过日子,辛辛苦苦上下班。不懂他究竟解救了多少人的伤痛。

各种药物似乎都无法万能。但中草药有其独特的疗效。从一定意义上讲,凡草皆是药,万物都有性。中草医讲究天人合一,自然与人间沟通,几近玄奥,却颇神奇。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村里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奶,患了咳喘病。那咳嗽咳起来,那是看着的人都受不了!从早咳到晚啊,连睡觉也不得安生。到医院看了多少次了,药也吃了,针也打了,却没有多大的效果。

一家人看着听着难过,无奈找了一个“土医”,“土医”说:这病简单,只是需要一只活的黑猫作引。说罢,就抓配了一副药,向这家人交待了一番。听起来,不仅是充满玄机,简直带点邪气呢!

民间草医小记

这家人回家后,四处向人寻问,最后在西边郊区的一个村庄里,买到了一只黑猫。一切准备好后,就开始煨药。

中大火药汤煎滚,转为小火收浓,眼看着三碗水煎成一碗左右,老奶的大儿子一手抓住黑猫背皮,一手持尖刀,向黑猫肚子一剖,快速取出猫肠一挤,只见一串新鲜的猫粪蛋,落入了药汤之中。

家人把药汤滗出,给老奶送去,并服侍老奶喝了药躺下。

说也奇怪,老奶睡醒之后,从此一声未咳。直至八九十岁归天,一直再也没有咳过。

我的姑妈随儿女迁居香港,古稀之年患上腿疾,膝头肿疼不已。看过许多医生,透视拍片,吃药贴膏,并不见效,终是个谜。

回乡经朋友介绍,找了一位骨伤科“土医”,一无职称,二无学位,根植民间,全凭实践感悟。他给姑妈诊断:望、切、问、摸······自开自配自找几样中草药,连如何煎,如何服,药渣如何倒,配合哪些食物,禁忌哪些食物······都交代得一清二楚。

大约服了十来帖中草药,配合“食疗”,伤痛缓减,又转单,增减药味;返港后再捎几次药,断断续续吃,不知不觉好起来。

这就是中草药的性能。祖先已归纳了一套套经验,总结出了一本本专著。民间有许许多多不上书、未揭秘的单方、秘方,一代又一代传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咳喘   华佗   安生   药渣   沾亲带故   黏糊   古稀之年   姑妈   中草药   小记   黑猫   见效   伤痛   家中   伤口   家人   民间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