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路之父 ——“外援”军事天才高仙芝

纸张,这种书写的物质载体发明于战国后期至西汉,又经东汉的蔡伦改进,其实已早早流通于民间的贸易和旅行渠道。

当年张骞通西域,被太史公赞为“凿空”,意思是华夏西北既遥远,又为异族所占据,还有连绵不绝的战争,对一般中国人来说,那里就像有一堵厚厚的墙,而张骞的通使把那堵墙凿出个大洞,从此汉朝人就能在西域频繁出没了。

虽然汉帝国很长时间里无法抵达西域,但来自四川的货物却早就在那里流通了,这意味着无论地理险阻还是战争烽烟,都无法阻止商人出没在华夏帝通往西域、波斯、印度的条条小路上,以马驼为交通工具的长途贸易的形式,维系着一种非官方的“一带一路”交通活动。

纸路之父 ——“外援”军事天才高仙芝

纸路之父“外援”军事天才高仙芝

唐朝,众所周知,是中国历史上开放度空前绝后的一个朝代,其中一个最直观的“数据”,是外族人担任省部级高官的比例(当然,元和清要排除在外,它们本就是“征服民族”建立的王朝)。

以相当于集省长和大军区司令于一身的封疆大吏“节度使”为例,玄宗朝前后,官至节度使的著名“番将”就有粟特与突厥混血儿安禄山、突厥人史思明与安思顺、羌人夫蒙灵察、突骑施人哥舒翰、高句丽人高仙芝与王思礼、契丹人李光弼、铁勒人仆固怀恩、龟兹人白孝德、粟特人李怀仙、奚人李宝臣等。其中,高仙芝正是与纸路关系极为密切的安西节度使,统辖安西四镇龟兹、于阗、焉耆、疏勒(为总揽西域军政大权的安西、北庭两大都护府之一)。

高仙芝是个军事天才。因此在当今这个民族国家时代,中韩历史爱好者之间不时会为争夺高仙芝的“国籍”爆发冲突。在中国人看来,他既然是“少数民族政权”高句丽人,自然也算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在韩国人看来,高句丽王国统治的地域地跨如今的东北和朝鲜,名字又和高丽一字之差,与韩国的渊源肯定更深。

其实呢,高句丽是以古代生息繁衍在森林地带的濊貊、扶余等部落为主体,建立的一个一度成为东北亚霸主的王国。中前期唐人可谓海纳百川,外国的一切都在国中畅行无阻,一律视同“国民待遇”。

高句丽经历数次残酷大战,于公元688年被唐朝灭国后,数十万人移徙中原。高仙芝的父亲高舍鸡便索性从东北跑到西北,做起了唐朝的将军,那时候高仙芝还很小。但20岁时,他就与父亲“同秩”了—— 也就是官位一样大,都是将军了。那段时期的几场大战,居然孕育了我现在所说的纸路。

纸路之父 ——“外援”军事天才高仙芝

进军葱岭虏获吐蕃公主,“比拿破仑翻阿尔卑斯山还难”

高仙芝最重要的成名战,是远征小勃律。勃律国,原在今克什米尔中部,受日益强大的吐蕃帝国的攻击,西迁至克什米尔北部,也就是今天的巴控克什米尔吉尔吉特地区,中国史书称之为小勃律。

然而即便迁徙,依然逃不过吐蕃的觊觎,因为他们占据的地盘,正是从青藏高原通往中亚,特别是唐朝所控制的安西四镇的咽喉要道。在吐蕃的软硬兼施下,小勃律成为其属国,打开了通往中亚的一条孔道,严重威胁唐朝西部边疆的安全。

公元747年(天宝六年),玄宗诏时任安西副都护的高仙芝率马步万人讨伐小勃律。据《旧唐书》记载,高仙芝大军翻越葱岭(即今帕米尔高原)的路线为:从安西(今库车),骑行十五日,至拨换城(今阿克苏),又十余日,至握瑟德(今巴楚),又十余日,至疏勒(今喀什),又二十余日,至葱岭守捉(今塔什库尔干),又行二十余日,至播密川(今帕米尔河),又二十余日,至特勒满川(今阿富汗阿姆河上游),即五识匿国(今阿富汗什克南)也—— 如今若是驾车从库车至塔什库尔干,中途经由314国道,只需两天即可到达,但在彼时,那支一万多人的大军,走了一百多天,才抵达帕米尔高原深处。

从这里开始,高仙芝兵分三路,自率中路由护密国出葱岭。护密国,即今天著名的瓦罕走廊。这是位于帕米尔高原南端和兴都库什山脉北东段之间的一个山谷,西起阿姆河上游的喷赤河及其支流帕米尔河,东接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阿富汗巴达赫尚省在此与中国新疆相接。整个走廊东西长约300公里,南北最窄处仅15公里,最宽处约75公里。这个有河水流淌的狭长谷地曾是唯一沟通东西帕米尔的陆路走廊。今天的瓦罕走廊依然东连中国、西通阿富汗、南接巴基斯坦、北邻塔吉克斯坦,但却因为主体部分长期处在阿富汗的战祸纷乱之中,数十年来都是一条有重兵封锁、无公路口岸的荒废“通道”。著名的明铁盖山口—— 有一说法是当年玄奘东归入境处,就在其东端,中国和巴基斯坦交界处。

三路唐军最后会合于连云堡(据斯坦因亲赴考证,认为即阿姆河最上游,今阿富汗东北的萨尔哈特),一举攻陷了这个天险。随后相继经由巴罗吉尔和达科特岭(即唐代史籍中的坦驹岭)两山口翻越兴都库什山主脉,循亚辛河谷而下,直抵它位于吉尔吉特河主河道的出口,从西面兵临小勃律城下。突然出现的唐军瞬间摧垮了敌军的斗志,虏获小勃律王及吐蕃公主,大胜而归。公元747年,唐朝因此得以确立在西域的霸权。

20世纪初,斯坦因神往于高仙芝的“浪漫主义”,一心想搞清楚他在平均海拔五六千米以上的葱岭地区,到底是通过怎样一条路线跨越艰难险阻、“神兵天降”于北印度的。他亲赴帕米尔高原考察,最后根据中国史籍记载、考古发现和地理勘察,认定高仙芝是亲率大军,自疏勒出发,经瓦罕走廊,先后横越帕米尔和兴都库什两座巍峨大山的,这绝对算得上是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较之欧洲史上汉尼拔以至于拿破仑同苏沃洛夫诸名将之翻越阿尔卑斯山,还要困难呢!”

紧接着,高仙芝连续第二年用兵帕米尔,讨伐暗通吐蕃图谋攻击吐火罗斯坦的朅师国(又名羯师国),该国位于今巴基斯坦北部的奇特拉尔—— 此处据说是后来拉登受美军追杀时的藏身地之一。

高仙芝两次进兵帕米尔,彻底打通了安西四镇与箇失密(即克什米尔)、诸天竺之间的商道,令阿姆河南北中亚诸国均受唐廷册封,吐蕃势力一时受到极大压缩,退出了中亚,而唐朝的声威则远及里海之滨。连带的收获是,自此,中国对于跨越帕米尔高原直至北印度、大夏、粟特、伊朗东部的各条道路和沿途地理,都有了相当精确的认识和记录,如斯坦因所言:“中国官方对于这次伟大远征的记载,在地形方面,每一处都准确无误。”

来源:汽车博物馆

纸路之父 ——“外援”军事天才高仙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9

标签:塔什库尔干   克什米尔   帕米尔高原   帕米尔   吐蕃   吉尔   安西   斯坦   中亚   阿富汗   西域   巴基斯坦   葱岭   外援   唐朝   中国   天才   时尚   军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