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和家园电台|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王大绩:赏古代诗歌 品生活雅韵

恭和家园电台|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王大绩:赏古代诗歌 品生活雅韵

恭和家园电台|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王大绩:赏古代诗歌 品生活雅韵


编者按: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中国古代诗歌,犹如一幅幅唯美的画。诗歌的意境美各有不同,有的雄伟壮阔,豪放旷达;有的含蓄典雅,婉转纤细。

在诗中感受意境的神韵之美,这既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也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本期,我们邀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王大绩老师,为恭和家人们分享《中国古代诗歌》,在诗歌中感受别有一番风味的世界。



以诗歌作伴
感受意境之美


恭和家园电台|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王大绩:赏古代诗歌 品生活雅韵


— 正文 —


恭和大家庭的朋友们,大家好。我叫王大绩,是一名语文教师,很高兴本期在恭和电台和大家谈谈中国古代诗歌。


“景语”“情语”

古代诗歌表达感情的方式


谈到中国古代诗歌,首先,我要引述毛泽东主席的一段话为开头:“旧体诗要发展、要改革,但是一万年也打不倒,因为它反映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特性风尚,可以兴、观、群、怨,怨而不伤、温柔敦厚”。毛主席这段话的意思,是指诗歌和中华民族的民族性高度吻合。杜甫也说过:“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通过写一首诗歌,吟诵一首诗歌,来陶冶自己的性情。各位老先生和老大姐们历经世态沧桑,了解世事,但是我们的后代年轻人,性情容易急躁,所以帮助他们朗读古代诗歌,于他们而言有很大的益处。


恭和家园电台|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王大绩:赏古代诗歌 品生活雅韵


我们谈到诗歌,《毛诗序》里讲:“诗者,志之所之也”,指诗歌抒写人的志向,所以说:“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就是说诗歌用来抒写人的思想感情,是诗人心灵世界的呈现。

古代诗歌表达个人感情,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抒发胸臆,通过写诗直接把感情说出来,这个通俗易懂;另外一种是寓情于景,王国维先生就此说过一句名言:“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句话说得非常绝对,没有半点通融和转圜。

一切“景语”都是“情语”,什么是“景语”呢?比如,我拿着一杯水问孩子:“这是什么?”孩子说:“一杯水。”这个回答很好、很聪明。但是,对于我们老年人来说,经历过很多生活和沧桑,我们就不会认为它只是一杯水。它是一份清凉、一份滋润、一种生机、一种渴盼、一种体贴、一种关怀。孩子给我倒一杯水,我从心里表示感谢。此时,我觉得手里不仅是一杯水,更是一份关爱。

苏东坡曾说过:“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虽然我和各位大哥大姐们一样,都不是儿童了,但我们要从这个“景语”中悟出内涵。因此,王国维先生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是一条客观规律,变成我们写诗、读诗的行为,即体味“景语”、感悟“情语”。


恭和家园电台|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王大绩:赏古代诗歌 品生活雅韵


下面,我举诗为例。举一首很简单的诗:唐代韦应物写的《滁州西涧》,我相信各位都能熟读和背诵。“独怜幽草涧边生”,“幽草”是指河边的小草,诗人关注它干嘛?“独怜”里的“怜”是爱,为什么诗人只爱河边的小草呢?我们再看下一句“上有黄鹂深树鸣”,黄鹂鸟那么漂亮,叫声那么悦耳,人见人爱。可是诗人为什么对“幽草”情有独钟呢?看来诗人和幽草同病相怜,在社会底层被人忽视、任人践踏,所以他不喜欢高树上的黄鹂。而自己的经历,让我也能懂得诗人的感情。“春潮带雨晚来急”,写的是自然界的春潮晚雨,但是喻示着社会动荡、民生不安。那么,诗人的感情是什么呢?他既然注意到这种现象,所以他想报效社会、拯救民生。如果站在一个渡口上,他应该挺身而出、普渡苍生,可是诗人却没有机会。“野渡无人舟自横”,他此时只能站在“野渡”(荒野的渡口中),“无人”(没有人理会他,也没有人需要他),“舟自横”(让船横停在这里)。这句诗写的是诗人满腹牢骚、怀才不遇,“横舟”(横着的船)是诗人心情和感情的形象写照,而“野渡无人”是他的客观处境。诗人的感情是抑郁、愤懑的,但是留给我们的诗句却是如此美好,“野渡无人舟自横”是一幅可以入画的场景,这就是毛泽东主席所说的“温文敦厚”吧,这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怨而不伤”,要温文和含蓄。我们教育现在的年轻人应该如此学习,因为这是中华民族民族性的一个突出体现。


恭和家园电台|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王大绩:赏古代诗歌 品生活雅韵


我还教学生学过韦应物的四世孙(玄孙)韦庄的词《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韦庄从战乱的关中辗转四川,当时关中烽火连天、生灵涂炭、一片破败,当他到了江南之地的四川,面对当地的景色,则是一阵惊喜。他写道“春水碧于天”,这里是如此的宁静和明丽,这是一种陶醉的状态;“画船听雨眠”,终于可以安稳睡上一觉;见到四川的人物,又是一阵惊喜,“炉边人似月”,这里竟然有这么美丽的女孩子;诗人在此时达到了一种忘情的程度,“皓腕凝霜雪”,我真想上去握住这双雪白的小手啊;可是他毕竟思念家乡,接着说道“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首词开始有一个“老”字,“游人只合江南老”,而现在又有一个“老”(未老莫还乡)字,两个“老”字,这是什么意思呢?我想:两个“老”字遥相呼应,“老”是去世的意思,诗人对于“还乡”有些濒临绝望,是否还能回到家乡?会不会客死他乡?诗人实际是濒临绝望的感情,但留给我们的诗句居然如此美好。“画船听雨眠,皓腕凝霜雪”,不仅继承了韦家诗词风格的传统,这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传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传统和中华民族民族性的传统。我觉得,人没有一生一世的顺利,通过这两首诗词,教育我们的后代,在逆境的时候,应该如何客观地面对自己。


“景语”表达“情语”

中国诗歌屹立于世界文学史巅峰


古代诗歌,是陶冶性情的一种方式。前面讲过,读诗有两条途径:一个是直抒胸臆,这个好懂。但更重要的途径,是通过“景语”来表达“情语”,用形象来表达抽象的东西。毛泽东主席曾说过:“诗歌贵在形象思维”。他觉得唐诗优于宋词,因为唐人懂得形象思维。

有一句李清照写的词,非常普及。我说一句,大家在后面都能跟着说,不信咱们试一试。我说一句,各位如果知道,可以马上跟着大声说出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我经常听到别人,在我面前说这种话,“怎一个愁字了得”,“怎一个苦字了得”,“怎一个累字了得”,“怎一个蠢得了得”等等。李清照在说这句话之前,她已经树立了一系列形象:“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年华易逝、红颜不在;“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寂寞孤独、愁苦难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缠绵悱恻、难解难消。她在树立了一系列形象后,才说“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太单薄、太抽象、太概念化,没有个性特点,不足以表达诗人和读者的行为体验。


恭和家园电台|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王大绩:赏古代诗歌 品生活雅韵


李清照的意思,绝不是讲说一个“愁”字不行,难道说一万个“愁”字就行了吗?她是一位诗人,她懂得诗歌的规律,她想告诉读者:一个愁字,不足以表达李清照。各位理解我的意思吗?比如我在前面谈到的形象和“景语”,以后如果哪位好朋友在你面前说这样的话,“怎一个某字了得”,那你就拉住他,不让他走,还要问他:“一个字都不能‘了得’,那还要怎么‘了得’啊?你不要说一万遍,你要给我说具体形象,我才能继续了解你啊”。因此,用“景语”表达“情语”,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独门绝学,这也是中国诗歌屹立于世界文学史最高峰,且经久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


联想和想象

体会感悟此景此情


如何做到体味“景语”、感悟“情语”呢?那就需要联想和想象。有一次,我听一个老师讲授柳永的《雨霖铃》。我问老师:“请给我说说,词里写的是一个女孩子送柳永走,还是一群女孩子送他走?”那个老师反问我:“这有什么用吗?”我告诉他:“需要想象啊。”
我们想象出一个场景:柳永离开的是哪里?词里说的很明白,“都门帐饮无绪”,离开的汴梁是国都;他要走多长时间呢?“此去经年”,一年多的时间,应该是一个大动静,整个汴梁都轰动了,歌女们万人空巷来送柳郎。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是一个女孩子送他走,告离别,他不用描述那么大的排场,“督门帐饮”的场面很排场;如果是一个女孩子送他走,两人临别时得拥抱一下,但词里写的“执手相看泪眼”却很矜持。柳永到什么地方去呢?词里说的很明白,“应是良辰好景虚设”,“纵有千种风情”,他从朱梁缠绕的汴梁城换到风花雪月的环境中去。诗人在此塑造了中国婉约词派的第一印象:“杨柳岸,晓风残月”,是那样的凄情动人,虽然许多女孩子围绕他,但他心里却只装着一个女孩子,这种感情让人觉得特别珍重。如果没有想象,我们看到的只是苍白的文字。所以,“景语”悟“情语”,靠的是想象。


恭和家园电台|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王大绩:赏古代诗歌 品生活雅韵


另外,还有联想。我想,大家应该知道,杜甫在人生里写的最后一首诗是《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暮春时节是一个“景语”,也是“情语”,它既是季节的暮春时节,也是王朝的没落时节。唐朝经过安史之乱,已经不如昔日繁盛,同时这也是人生的落花时节,垂垂老矣,一语三关。诗人能把一语三关打通,把“景语”和“情语”打通,靠的是联想。诗人一语成谶,写完此诗后不久,他搁笔再也没有写诗。

今天,我们就简单地谈谈诗歌,希望以后有机会,再和大家谈谈诗歌的方方面面。
最后,祝大家健康、幸福、快乐。


恭和家园电台|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王大绩:赏古代诗歌 品生活雅韵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

北京市丰台区政协委员、丰台区有突出贡献知识分子,现任北京市中学语文学会理事;北京市教育学会语文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兼职教研员、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学院特聘顾问;

中国科协教育学术委员会委员;

商务印书馆教育图书中心特聘研究员;
《同学月刊》、《考试》杂志编委,《中国高校招生》、《中学语文》特聘专家。


- END -

恭和电台 下期预告


恭和家园电台|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王大绩:赏古代诗歌 品生活雅韵


下一期,我们邀请双桥恭和家园的音乐治疗师万姗老师,为大家分享《音乐放松进行时》。欢迎大家准时收听,不见不散。


乐人达己 美好丰盛

让世界,倾听您的温暖

录播咨询

请关注“恭和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北京市   汴梁   关中   诗歌   幽草   野渡   民族性   黄鹂   中国古代   中华民族   诗人   语文   电台   女孩子   古代   感情   形象   老师   教师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