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容易呛?喝水总是咳?警惕这种“隐藏危险”

平时喝水吃饭,我们都有过因吃喝得太急或太猛而被呛的经历,普通人不会把这当回事,若老年人时常发生喝水吃饭呛咳的现象,应警惕是否吞咽功能出现了问题。

吞咽功能是人体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包含从对食物的认知到咀嚼、咽下等一系列复杂的生理过程。

吃饭容易呛?喝水总是咳?警惕这种“隐藏危险”

吃饭时,为什么会呛到?

从解剖上来讲,食管和气管是两个并行的器官,在气管的上方,也就是喉部,有一个可活动的会厌组织。

当我们说话或呼吸时,会厌组织向上,使气道打开;当我们吞咽时,会厌组织向下,将气道盖住,使食物或水不会进入气管中。

如果我们在说话的时候吞咽食物,会厌组织来不及关闭,食物就会进入气管,引起呛咳。

当然,这种情况下偶尔被呛一次,一般不会有太大问题。但是,如果我们在静静地吃饭、喝水时,也会出现呛咳的情况,一定要警惕吞咽困难,尤其是老年人。

吃饭容易呛?喝水总是咳?警惕这种“隐藏危险”

为什么老年人喝水时咳嗽要警惕吞咽困难?

其实吞咽问题对老人来说是生死攸关的事,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常见引起吞咽问题的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脑中风:由于中枢和周围神经在吞咽过程中起调节和控制作用,患脑中风后可出现进食水时呛咳,常伴有言语含糊不清、口角歪斜和偏瘫等症状。

②食管癌:早期表现为胃部闷胀感,进食时有胸骨后针刺样疼痛或有食物通过困难、滞留等感觉。以后可出现持续性和进行性吞咽困难,逐渐消瘦。

③食管裂孔疝:由于胃、肠或其他腹内脏器经横膈食管裂孔进入胸腔,而引起疼痛、咽下困难和食物反流,以及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的胃肠病。除吞咽困难外,上腹部疼痛并向肩部放射,餐后尤其卧位症状加剧,而站位则明显减轻。

④食管炎:常于进食后发生胸骨后烧灼样疼痛,卧位时明显,直立位可缓解。疼痛可放射至颈部和背部,严重者会因胃食道返流引起局部痉挛。

⑤抑郁症、老年痴呆症等也会造成老人吞咽困难。

吃饭容易呛?喝水总是咳?警惕这种“隐藏危险”

吞咽障碍、容易呛咳的老年人,吃饭要注意什么?

1.不要边吃饭、边说话

前面我们提到过,食管和气道是两个并行的器官,吞咽时说话特别容易引起呛咳。其实,不仅仅是老年人,我们所有人都应该避免边吃饭边说话。

2.调整进食的速度与量

小口吞咽,可减少食物在咽部的残留量。每一口多吞咽几次,吞完清喉咙,确保吞咽干净,避免食物或药物残留。如果使用吸管容易呛,可改用汤匙或斜口杯,控制进食量。

3.调整食物质地

增加液体的浓稠度-可将水或汤加入增稠剂或勾芡,变的浓稠一点,降低液体的流速,避免太快流入呼吸道。不要吃太黏稠或太硬的食物,避免卡在咽喉。

4.改变食物的软硬度

老年人咽部肌肉力量是减弱的,同时,他们的咀嚼肌可能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把食物送到咽部,把食物做软一点,比如把肉块剁成碎碎的,一小口、一小口地吃,也会有利于咀嚼和吞咽。

当然,如果老人除了肌肉力量不够以外,还有牙齿残缺或牙周炎的问题影响咀嚼功能,也要进行相应评估和治疗。

5.调整食用姿势

通过不同姿势来改变食物的流向。低头吞咽,可保护气管通道,避免食物或液体太快流入咽喉部,让进食更安全。卧床长者,则需摇高床头90度。

6.卧床患者,把床摇高

低头可以增加吞咽力量,但是对于卧床的老年人来说,很难做到低头。

我们一般建议把床摇到30-45度,颈部垫一个毛巾卷,这样保证食管和喉部呈一条直线,也会有利于吞咽。

当然,每位老年人吞咽障碍的程度、口腔情况、营养状态等等都有所不同,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个性化的干预治疗。

7.咽部吞咽运动

呼吸管喉部上抬运动,可帮助喉部上提,关闭呼吸道。将吸管的一端含在口中,用手指盖住吸管的另一端,用力吸,感觉喉结用力上抬到最高处,维持5秒,重复8次。

8.假声运动练习

帮助喉部上提,关闭呼吸道。发/一/的声音,慢慢提高音调,音调升到越高越好,直到最高音,维持高音5秒,重复8次;撑住舌头运动:可增加舌根和咽部肌肉的力量,减少食物残留,舌头前伸,牙齿轻咬固定舌尖,吞咽口水,舌尖仍要维持在外面,重复8次。

吃饭容易呛?喝水总是咳?警惕这种“隐藏危险”

呛咳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分享给我们的家人、朋友,一起为健康护航!

来源: 医学微视、吞咽康复师、乐龄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小口   裂孔   会厌   喉部   食管   吸管   呼吸道   气管   老年人   疼痛   食物   困难   危险   力量   组织   功能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