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调研纪要与CXO龙头业绩对比21Q2

药明康德调研纪要与CXO龙头业绩对比21Q2

【药明康德近期调研纪要】

关于药明康德公司的投资逻辑,请翻阅往期链接:

聊聊这家A股CXO龙头的投资逻辑

关于业务整合

Q:药明康德把整个业务模块重新进行拆分和组合,成立Wuxi Chemistry,把IDSU和CSU放进来,与原来的CMC和CDMO团队相比,未来会有哪些积极的变化?

A:1)能更好的服务客户,提供端到端服务的时候,客户过去要跟几个团队打交道,今后只要通过一个团队来管理;

2)能更好的转化项目,从早期discovery到pcc到临床前到临床到商业化,能更好的follow the molecule。

Q:在Wuxi Chemistry成立之前,CSU和STA之间就有关系,所以是不是发现了转换率有提升所以把STA放进来了,从以前项目的转化率或和协同性上讲,我们会发觉CSU协同之后有什么很大的改善吗?

A:1)业务有明显的切割几乎是不可能的。CSU做前端实验室的工作,STA做后端development和manufacturing工作,但是中间这个切割,比如pre-clinical阶段,谁做都可以,所以过去不清楚谁来做。

2)STA越来越注重商业化生产、GMP的生产,因为STA所有的厂房都是GMP,所以很大一块早期non-GMP工作就丢失了。这个时候CSU在早期这方面有很强的化学能力,所以把CSU和STA放在一起后,这些优势都会明显的发挥出来。

Q:有没有期望未来的Wuxi Chemistry在全球的CDMO当中有多大的市场份额?

A:具体的数字很难给出。Lonza做了10亿就停下来了,小分子再也做不大了,但是STA今年就是10亿。考虑到中国因素的时候,很多以前的概念都不存在了。我们仍然有工程师的红利,没有其他地方能拥有一支2万人的化学家团队。我们所有的原材料都在当地有供应链,执行力也是全球没有其他地方可以有的。

分享一个亲身经历,前段时间我们想在海外收购1个API工厂,对方的管理团队做了4个小时的presentation,还没有听完我就决定不收购那个工厂,对我们更有信心了。他们厂条件跟我们工厂没法比,团队的执行力也不如我们。

Q:相对于实验室服务和CDMO服务,药明临床还没有那么大体量,公司如何发展临床业务?

A:临床业务是Wuxi Testing平台的重点,1)继续做大国内业务;2)之前讲到中国企业扬帆出海,并不是一上来就做临床III期,可能是从早期临床实验开始,聚焦1-2个疾病领域,我们就需要精准地为这些企业提供服务;3)这个服务并不是传统的简单的临床服务,而是一个可以定制化的服务,让客户体会到他们不仅仅在和CRO合作,而是一个全方位的平台。

2个创新客户例子:a.第一个客户是用我们CRDMO平台(临床平台+药明生物平台)做一个ADC项目,我们能提供非常精准的服务,且如果在临床实验执行非常好,能与生产形成协同。b.第二个客户用到药明生物+wind平台项目,在进入临床时我们能把一条龙服务延续下去,所以我们能与只做临床/不做临床前或者只做海外/不做国内的外包公司形成差异化;c.临床团队850个人,SMO团队4000个人,每天触及近1000家医院。

Q:未来有没有可能从III期甚至是商业化的时间点直接从其他的竞争者手里拿到订单?

A:从后期引入的项目数已经占一定的比例了。药明生物是这两年才提win molecule,而我们已经有好几年win molecule了。今年上半年341个molecule,其中临床II/III期加起来应该是20个。

Q:1)合全药业CDMO每年新批产品数量会不会持续提升?之前说全球1/3-1/4获批小分子新药都在药明康德生产,但是今年所有的平台整合到了一起,是否还认为1/3-1/4是整个chemistry平台的极限?2)因为不是所有客户做全产业服务,所以服务层面来讲,未来增量多大?

A:1)我们每年帮客户获批的新药大概在7-8个。FDA全年大概30个左右,所以基本占到了1/4。我们希望也相信会持续增长,最后具体极限到哪希望越多越好。

2)上下游的转化方面,已经很明显看到了从D到M的转换,所以我们商业模式取得了成功。经过整合以后,我们希望产业链继续往前伸到M到R,具体几年以后应该就能看到结果。上下游的转化效应的增强肯定会增加客户的黏度,所以会获得更多的业务。

Q:开发候选药物的研究和早期临床板块未来最大的机遇是什么?5年后,对这个板块的期待是什么?

A:核心是follow the science,follow the molecule,know the molecule,希望最前端的发现部门能感知未来,把重点依次传到下面所有部门。例如,药明生物部会针对不可成药的靶点、新肿瘤、复杂的检测、模型开发新技术。对于不可成药的靶点,我们会出台其所需要的高尖端的生物物理的检测方法。对于复杂的联合用药、神经科学、衰老疾病研究都有相应的模型出台。临床前方面,针对first-in-class的靶点、new modality要有新的分析方法。对于测试部门所有的难点都是机会,因为越难开发的项目,科研积累越多越有优势;对于安评部门,继续做大产能,因为有旺盛的需求。

关于海外业务

Q:与海外制剂CDMO做竞争的时候,Wuxi Chemistry怎么赶上他们的技术进度,怎么样获取更多海外CDMO订单?

A:制剂方面国外主要是Catalent和Patheon,我们主要还是有Development的优势,因为我们可以有一个庞大的团队,世界其他国家是比较难做到的,所以技术还是很快可以补上的,我们现在已经有各种技术也在迅速的发展。与他们竞争只需要把生产放在海外,加强在国内的研发团队,这样竞争上就有优势了。

Q:从成本和效率角度上来说,海外产能能不能继承现阶段国内的优势?

A:目前我们在海外的计划主要是做商业化生产。做商业化生产,都是24小时生产基本上不存在效率的问题,不像development的弹性非常大。同时商业化生产的成本是比较可控的。目前计划把所有研发部分保留在国内,发挥它的优势。

Q:海外怎么安排产能?

A:瑞士工厂有2条商业化生产线,后期会根据需要继续增加商业化生产线;特拉华基地有2条制剂的商业化生产线,8个API的生产区域,可以同时做8步反应。海外的布局,我们以制剂为主,以API的商业化最后2步为主。

Q:Wuxi ATU在全球比较敏感的环境下如何去做自主研发,如何从海外获得新技术?中国、美国、英国境内外如何协同?

A:1)细胞基因疗法赛道赢在科学技术的开发。Wuxi ATU采取两道并行:内部开发、外部引进。外部引用方面,今年3月收购Oxgene后强化了早期的技术能力和开发,之前我们做不了质粒的优化和设计,Oxgene和我们技术是完全互补的。同时,以最高的优先级follow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内部无法及时研发出来的话,会考虑从外部license in;内部也在加强建设,在中国美国吸引全世界最好的人才。

2)我们定位很清晰:英国团队做早期技术和工艺开发,美国和中国团队定位在后期技术开发和优化,平台技术都可以互相分享的。

Q:我们在国内没有细胞基因治疗的平台,后续在国内和美国怎样分工,会不会更多的像CDMO一样把D放在国内,美国去做比较偏后期的项目,还是两边同步进行?

A:我们绝对会利用中国的人力红利。我们平台启始是在美国,中国区分公司的建立是在3年前开始的,还是要有段日子才能成长上去。美国现在有820名员工,15%是技术性的人才,现在中国员工数从今年的250人成长到年底的300-400人,到明年的700-800人。在快速成长中,我们要加大投资人才,全力利用中国的人力红利,把D做上去,D是重中之重。美国开发的程序到中国来做优化,或者中国直接会开发基因细胞治疗程序。

Wuxi ATU业务模式是非常清晰的,就是发展D的能力把成本降下来。像20年前抗体药的生产,产率也就0.5-1g,现在药明生物都能做到10g甚至更高。所以细胞基因治疗方面我们现在Tessa技术能迅速把成本降下来,这样客户数量、项目数量和利润就回来了。

关于产能

Q:原来常州车间的总反应釜体积大概是1400m3,未来两年左右,常州6个车间+泰兴9个车间会投产2486m3,在后端follow molecule这一块,未来manufacture是否是一个特别大的驱动因素?

A:1)今年增长了40%,过去两年CAGR是34%。按30%来算,3年以后我们得重新建设一个现在的金山和常州。原来我们有15个车间,3年时间还得建15个车间。

2)商业化项目随着CRDMO战略的成功占比越来越越重,商业化项目需要的产能就更多。

Q:订单增长情况是比产能增长更快,还是相对比较匹配的?

A:到目前为止订单增长比产能增长的快。实际上现在常州建了十几个车间,一直是还没有建好就填满。CRDMO的商业模式增加了M的预见性,在手订单和未来订单趋势都是非常强。从历史上能看到,在快速扩建产能的过程当中,并没有影响到利润率,我们预期未来也不会。

Q:今年对海外产能布局力度加大很多,包括瑞士库威、美国特拉华州工厂,布局这些海外工厂的出发点是什么?这两个工厂产能多少?

A:1)制剂业务是很需要在海外布局的。之前很多原料药客户说如果在欧洲或者美国有个制剂厂,马上就把他们的项目放在那里,所以一直想在海外建一个制剂厂。2)瑞士库威现在有2条商业化生产线,但是如果有需要,我们可以在建筑不增加的情况下继续增加产能;美国特拉华州主要也是用于商业化生产。

关于政策影响

Q:7月政策是否会对国内需求产生影响,会不会出现缺口?

A:目前还没有感受到这个影响。1)我们在国内的业务只有12%。2)很多国内客户是冲着全球申报去的,所以影响不大。

Q:CDE新政策下,公司如何调整产品和管线规划?会不会更倾向于去筛选best-in-class和first-in-class的药?

A:2019年年底,DDSU就制定了发展新方向:强调做精品new modality,会从源头保证优于其他竞争品。best-in-class要做完临床才知道是不是best-in-class,但是我们希望临床前数据能优于对标品种。New modality研发难度非常大,我们会找到专利空间做出优异的产品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们一贯都是这个措施,所以没有很急迫地调整。

关于股权激励

Q:这次激励方案虽然金额不小,但是解锁期比较长,对于团队的长期绑定效果比较好。这个方案产生费用如何以及对后续利润匹配带来怎样的影响?出台这个方案的初衷是什么?

A:1)总体成本大概10-20亿。公司的未来的收入增长的表现是可以看到的,肯定能消化这些成本的。

2)出台的初衷是过去半年,我们的人员变动一直在增长,因为我们的员工在市场里很有吸引力,竞争对手喜欢挖。同时,这个激励方案和股价挂钩,对于药明康德和股东肯定是双赢。

Q:从过程端看,公司如何推动部门间和部门内的导流,比如有哪些KPI规定?

A:每个团队都有不同的KPI。CDMO项目团队从头到尾负责项目,所以他们有动力把项目从头推到尾;生产部门是一个支持部门,不负责业绩,考核标准是准时、高质量;每个业务部门有自己的销售团队,帮助自己的部门完成销售业绩,同时也鼓励共同服务大客户,比如大客户可能是一家生物科技公司有多种业务的需求。公司通过2种机制通过这个机制,1)不同部门KPI努力转化;2)客户信息共享和转化上有成熟的机制。

关于行业趋势

Q:1)行业方面,AAV和LV整体的外包率是不是都比较高,原因是产能不够吗?2)大家都说现在整个全球的产能不够,缺口大概有1-2个数量级。如果Tessa技术这么强,是不是意味着未来获取订单是非常有优势的,且未来增速理论上是否会超过行业平均水平?

A: 1)病毒载体外包非常高的主要原因是病毒生产和测试放行难度大。考虑到病毒生产车间要有负压,所以厂家除非有大量的需求,一般都会外包给我们专业的CTDMO/CDMO。这个情况中美都一样,我的前公司虽然自己内部做CAR-T的生产,但LV是完全外包的。

2)完全同意。现在全球AAV和LV产量确实严重不足。Tessa会以同样的生产能力,产出10-100倍以上的产量,且质量会高出很多。我们现在正在做GMP生产方面的准备,在明年Q1就正式向业界推出GMP生产。目前我们正在让业界和学界有机会体验我们新的生产方式,毕竟过去十几年的传统生产模式需要一段时间来进行转型。这个过程大概需要5年,但我相信一旦有客户正式使用Tessa,有关产量和质量的正面的评价会加速大家的接受过程。

CTDMO模式中T和M都有了,D正在发力。Tessa就是D,会颠覆AAV生产工艺。目前我们正在从实验室转向生产的过程,放大到200L甚至到2000L规模,预计可以占领市场。所以我们要把Tessa工艺做到极致,让AAV生产成本真正降低,实现高产率10-100倍,从而在行业里形成了优势。D的一个关键是人才目前人才大部分还在美国,所以接下来我们要大力发展D的capability,就像药明生物一样打造D的能力,这样才能在我们的赛道里做到全球领先。

Q:现在这个行业的增速非常快的,但是现在因为细胞疗法包括Car-T成本特别高,整个行业都不是特别赚钱,所以这个行业大概什么时候能够有大规模的利润以及Wuxi ATU大概什么时候能够开始贡献利润?

A:产品公司赚钱后会投资新的产品,大公司投下去可能5年以上投资都是负的。所以很多产品公司和CDMO公司要自动化来降低成本来提高利润率。自体细胞疗法能把成本大量降低的情形还是很困难的,因为1个批号1个病人。真正要做颠覆性的还是要做异体细胞治疗,1个批次给数百个病人成本会大量降低。

Q:大部分公司还是愿意由外包公司做testing,是技术原因还是性价比的原因?

A:技术原因。之前讲过,能做类似的测试,可能在业界就只有2家,但是我们是唯一的能把这个Testing和D和M结合的CTDMO公司。

Q:现在CGT CDMO的leader:Catalent、Lonza、Thermo Fisher、Charles River在病毒载体和细胞治疗技术上有没有特点,他们的优势是什么?

A:Thermo Fisher是收购的Brammer Bio,Brammer是早期开发慢病毒的先驱者,所以Thermo Fisher有早期开发的优势;Catalent收购的Paragon,Paragraph是早期开发AAV的先驱者。我们Wuxi ATU收购了Oxgene是有更先进的293的细胞株。虽然我们是后来居上,但是我相信我们平台的品质是有超过上面两个竞争者。要强调一点,我们Tessa颠覆性的生产方式,产量是10-100倍,新的生产程序绝对比竞争者传统的生产方式更有优势

关于未来展望

Q:这两年公司不断在进行部门组织架构的迭代和创新,其内在动力是什么?全球化具有端到端的CRDMO及CTDMO其实非常少的,未来有怎么进一步扩大在全球的领先优势?

A:要服务全球的新药,我们始终是要专注在2个C:capability、capacity。随着公司规模扩大,我们具备的每个专业领域的能力也越多,为了让客户有更好体验,我们管理上要高效,所以就要做一些组织架构调整,使得在一个垂直领域里面能做到全世界最好,五大平台都要将2C做到极致。因为现在新药研发的发展是很快的,所以一起管理能帮助我们更迅速地把新技术转化成赋能客户的能力和规模。现在打通5大板块,每个板块都在细分领域里面,都知道前沿的技术在哪里。比如,Wuxi Chemistry有大量的PROTAC生产,比传统小分子工艺更复杂Wuxi ATU是发展也非常快的,所以必须有一个很强的专业团队,把能力建立起来,掌握客户需求,我们才能在全球的创新领域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同时,中国、全球都要发展。因为很多情况下创新是来自于各个地方,所以我们要持续的与全世界客户交流。

Q:如何展望Wuxi Chemistry?

A:过去已经打造了成功的CDMO商业模式,今后想打造一个成功的CRDMO模式,加大领先地位,碾压所有竞争对手。我们前面一直专注于传统小分子药,已经申报了130个,还有100多个在管线中;之后继续坚持精品策略做好的小分子产品,同时在new modality新品上要迅速放量;协助拥有产品的企业更快速得到NDA以及通过团队工作获取更多的提成。

Q:如何展望Wuxi ATU?

A:未来重点是病毒载体。入药明康德前,服务方在做病毒载体的研发、生产的产能和技术是远远不足的。过一年,我们把病毒载体当成重点开发。现有的AAV平台和未来Tessa平台都是我们重点开发的项目。现在AAV和LV的生产方式都不是最理想的,所以我们在设计将来的生产方式。2022年后我们能远远超过市场的成长。

Q:司的发展战略?

A:主要是五个方面:

1、follow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follow the customer,follow the molecule。①这个行业是不断创新的行业,不断的有新的科学技术发现,比如,mRNA疫苗瞬间改变了整个疫苗产业动态,所以我们必须紧跟科学技术。②赋能客户,客户需要什么我们建设什么能力,甚至前瞻性的来建能力。③客户在我们平台上研发出药物分子以后,我们就跟着分子走

从Discovery到临床前到CDMO到临床一直到上市,这条战略在药明康德20年的实践中,被证明是非常的有效。

2、意愿代表不了结果,所以我们持续坚持capability和capacity,不断加强我们的能力和规模建设,今年的CAPEX是比较大的。有能力和规模以后,才能赋能全球的创业者和新药公司。

3、这个行业是一个高度人才密集的行业,所以人才对药明康德的发展是极关重要的,所以我们持续地要吸引、培训、保留优秀的人才来保持公司高速发展。

4、过去10年实行的长尾战略:刚融到资的小公司刚开始没有太多的实验室能力,我们帮这些客户发展。举个例子,像Arvinas是PROTAC第一家公司,一开始跟我们合作只有两个FTE化学家帮它做,然后一直帮它做到临床,现在给它做生产。像Arvinas这种客户每年外包到我们的化学家至少100个以上。

5、过去每年我们几乎都会做并购,并购战略都是来补足我们的能力。今年药明做了两个并购:①英国的oxgene,拿到基因治疗领域原创的研发技术;②瑞士BMS的一个制剂工厂,扩充欧洲的制剂能力和产能。

-------------------------------------------------

附:行业龙头基本面数据对比(VS康龙化成VS凯莱英VS泰格医药)

康龙化成是一家领先的全流程一体化医药研发服务平台,业务遍及全球,致力于协助客户加速药物创新,提供从药物发现到药物开发的全流程一体化药物研究、开发及生产服务。按照主营业务类型可以划分为实验室服务、CMC(小分子CDMO)服务、临床研究服务、大分子和细胞与基因治疗服务四大服务模块。

凯莱英是一家全球领先、技术驱动型的CDMO一站式综合服务商。通过为国内外制药公司、生物技术公司提供药品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CMC服务、高效和高质量的研发与生产服务,加快创新药的临床研究与商业化应用。根据 Frost&Sullivan按2020年收入的统计数据显示,公司是全球第五大创新药原料药CDMO公司和中国最大的商业化阶段化学药物CDMO公司。公司凭借深耕行业二十余年积累的深厚的行业洞察力、成熟的研发生产能力以及良好的客户声誉,成为创新药物全球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每个人,每个产品,每次服务开始”,提供贯穿药物研发至商业化的药物全生命周期的卓越CDMO服务及解决方案,致力于成为全球制药产业可靠的首选合作伙伴。

泰格医药作为国内领先的综合临床合同研究组织,为客户提供设计、执行及管理服务等全面而综合的临床研究解决方案,保证研究质量、降低研发风险、缩短研发周期、节约研发经费,推进产品市场化进程,让患者早日用上更新、更优的医药和医疗产品。

1、业绩

1)营业收入:药明康德>康龙化成>泰格医药>凯莱英

2)营业收入增速:康龙化成>药明康德>泰格医药>凯莱英

3)扣非净利润:药明康德>康龙化成>泰格医药>凯莱英

4)扣非净利润增速:药明康德>泰格医药>康龙化成>凯莱英

药明康德调研纪要与CXO龙头业绩对比21Q2

药明康德营收、利润方面远超其他三家,只是在营收增速上略逊与康龙化成,但其增速也达到了45.7%,也是不错的,公司从2018年第一季度至本报告期末,公司保持了连续13个季度的销售收入环比增长(2020年一季度由于新冠疫情除外),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销售收入环比增长分别为4.9%和12.8%。

凯莱英相比其他三家比较弱,主要是公司89.14%的收入来自海外汇率损失,还有股权激励因素影响。扣除这些因素,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按照固定汇率计算,收入同比增长51.19%,剔除股权激励、汇率相关损益之后的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40.46%。

2、国内外营收占比

药明康德2021年上半年国内客户收入占营收比例为23.74%,境外客户占比为76.26%。

药明康德调研纪要与CXO龙头业绩对比21Q2

康龙化成2021年半年报中没有分国内外营收,但是根据历年的年报情况看,大部分营收也是来自国外市场。

凯莱英2021年上半年国内客户收入占营收比例为10.86%,境外客户占比为89.14%

药明康德调研纪要与CXO龙头业绩对比21Q2

泰格医药2021年上半年国内客户收入占营收比例为53.89%,境外客户占比为45.79%

药明康德调研纪要与CXO龙头业绩对比21Q2

中国加入ICH 带来了更多国际合作的机遇,拥有全球化布局的公司将有机会获得更多红利。

3、盈利能力

1)毛利率:泰格医药>凯莱英>药明康德>康龙化成

2)净利率:泰格医药>药明康德>凯莱英>康龙化成

药明康德调研纪要与CXO龙头业绩对比21Q2

药明康德调研纪要与CXO龙头业绩对比21Q2

盈利能力上,药明康德不是最优秀的,毛利率为36.99%,同比增加0.09个百分点,经调整Non-IFRS毛利率为38.93%,同比下降0.44个百分点,其中CDMO业务的强劲恢复和中国临床CRO业务的复苏使得毛利率明显提升,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和部分客户BLA递交延迟导致的美国区实验室毛利率下降部分抵消,公司毛利率处于小幅波动状态。净利率为25.55%,同比增加1.66个百分点,经调整Non-IFRS 净利率为23.23%,同比增加3.06个百分点,净利率的提升主要源于公司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大幅提升(10.25 亿元、同比增长 62.82%)。

泰格医药的毛利率和净利率是最高的,毛利率高于同行是因为它的临床试验技术服务(临床试验业务及医学注册、医学翻译及药物警戒等服务),其中医学翻译及注册服务是高毛利的。近些年公司净利率的连续提升得益于股权投资贡献正向收益。

4、控费能力

1)销售费用率:药明康德>泰格医药>凯莱英>康龙化成

2)管理费用率:泰格医药>康龙化成>凯莱英>药明康德

3)财务费用率:药明康德>凯莱英>康龙化成>泰格医药

药明康德调研纪要与CXO龙头业绩对比21Q2

药明康德调研纪要与CXO龙头业绩对比21Q2

药明康德调研纪要与CXO龙头业绩对比21Q2

期间费用率和医药公司比起来,低了很多,尤其是销售费用率。药明康德在销售费用率上比其他三家高点,但同比是下降中的,整体控费能力不错。

5、偿债能力

1)资产负债率:康龙化成>药明康德>凯莱英>泰格医药

2)有息负债率:康龙化成>药明康德>泰格医药>凯莱英

药明康德调研纪要与CXO龙头业绩对比21Q2

药明康德调研纪要与CXO龙头业绩对比21Q2

药明康德偿债能力比较好,资产负债率维持在30%左右。负债增速比较快的是康龙化成,近两年蹭蹭往上走,主要是长期借款较去年年末增长117.56%,是新增项目建设借款所致。

6、研发能力

研发费用率:凯莱英>泰格医药>药明康德>康龙化成

药明康德调研纪要与CXO龙头业绩对比21Q2

药明康德2021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为人民币40443.13万元,较2020年同期增加21.29%,主要系公司致力于平台赋能建设,包括酶催化、流动化学等。并加大研发投入,重点投入了AI逆合成及资源排序算法开发等一系列新能力建设研发活动。和其他三家相比,研发费用率不是很高,还是要加强点。

研发投入上,相对比较高的是凯莱英,2021年上半年研发投入1.64亿元,同比增长50.68%,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 9.31%,位于行业前列。2020年,公司30%的临床II期或以后的临床阶段项目及商业化阶段项目中应用了连续性反应、生物酶技术等新兴技术,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效率。保持对前沿技术的积极探索与应用是CDMO产业发展中越来越重视的关键问题,前瞻性的技术储备能够使公司迅速、有效地解决项目中的技术问题,进一步成为公司创新发展的引擎。

7、运营能力

1)资产周转率:凯莱英>康龙化成>药明康德>泰格医药

2)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凯莱英>药明康德>康龙化成>泰格医药

3)存货周转天数:凯莱英>药明康德>康龙化成>泰格医药

药明康德调研纪要与CXO龙头业绩对比21Q2

药明康德调研纪要与CXO龙头业绩对比21Q2

药明康德调研纪要与CXO龙头业绩对比21Q2

在总资产周转率方面,凯莱英、康龙化成、药明康德相差不大,泰格医药比较差;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上看,药明康德同比有所下降,凯莱英是最高的;

存货周转天数上看,药明康德同比略有增长,凯莱英还是最高的,这主要是公司有大量的原材料,和公司性质有关。

8、杜邦分析

药明康德2021年上半年净资产收益率为7.73%,同比下降1.85个百分点,主要是权益乘数同比降幅比较大,这是好事,而且销售净利率都是上升的。

药明康德调研纪要与CXO龙头业绩对比21Q2

康龙化成2021年上半年净资产收益率为6.19%,同比增长0.17个百分点,主要是权益乘数增长,正好好药明康德相反。需要持续关注。

药明康德调研纪要与CXO龙头业绩对比21Q2

凯莱英2021年上半年净资产收益率为6.91%,同比下降3.04个百分点,主要是资产周转率下降过快。

药明康德调研纪要与CXO龙头业绩对比21Q2

泰格医药2021年上半年净资产收益率为7.58%,同比下降13.65个百分点,主要是权益乘数大幅下降,销售净利率和资产周转率也小幅下滑。

药明康德调研纪要与CXO龙头业绩对比21Q2

净资产收益率:泰格医药>药明康德>凯莱英>康龙化成

药明康德调研纪要与CXO龙头业绩对比21Q2

9、现金流

现金流:康龙化成>凯莱英>药明康德>泰格医药

药明康德调研纪要与CXO龙头业绩对比21Q2

10、估值

药明康德目前市值为4248亿,PE-TTM为,处于高位区;PS-TTM为,处于高位区;

康龙化成目前市值为1667亿,PE-TTM为,处于高位区;PS-TTM为,处于高位区;

凯莱英目前市值为1009亿,PE-TTM为,处于高位区;PS-TTM为,处于高位区;

泰格医药目前市值为1399亿,PE-TTM为,处于中位区;PS-TTM为,处于高位区。

药明康德调研纪要与CXO龙头业绩对比21Q2

药明康德调研纪要与CXO龙头业绩对比21Q2

基本面数据对比小结:

根据上述的基本面数据来看,

在业绩规模和增速上,药明康德都是很优秀的;

盈利能力上,药明康德毛利率不太高,净利率比较稳定;盈利能力最好的是泰格医药;

控费能力上,药明康德相比其他三家也有点高;

偿债能力上,药明康德不错;

研发上,药明康德还需要不断提升;最舍得研发投入的是凯莱英;

运营能力上,药明康德不错;

净资产收益率上,药明康德相对比较稳定;

现金流上,药明康德不是很充沛;康龙化成是比较充沛的;

国内外营收占比上,药明康德境外营收占比达到70%以上,全球布局占优。

特别提醒:本文为投资逻辑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

药明康德调研纪要与CXO龙头业绩对比21Q2

投资理财##巴菲特##股票##财经头条#

药明康德调研纪要与CXO龙头业绩对比21Q2

巴菲特读书会

价值投资理念、知识经验学习与交流平台,投资风险教育平台。

发现价值,践行价值。书会长期开展独立投研活动,定期发布原创研究报告,组织线下分享活动。

“行稳致远”,秉持“专业、谨慎、诚信”的精神,努力与会员和客户共同实现长期价值稳步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康德   净利   纪要   美国   产能   中国   龙头   业绩   团队   能力   客户   未来   业务   医药   项目   时尚   平台   技术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