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褐斑为什么难治疗?怎么选择药物、护肤品,及中医内调方法

女人都躲不过的,除了结婚生娃,还有讨厌的黄褐斑。也是大家认知中的黄脸婆,黄褐斑表现为面部淡褐色至深褐色的斑片,通常两侧面部对称分布,随着时间逐渐加重。特点是属于活性斑,日晒、情绪不稳定、熬夜之后会变更严重。

黄褐斑为什么难治疗?怎么选择药物、护肤品,及中医内调方法

为啥会长黄褐斑?

最主要的还是跟性激素、日晒、遗传相关,以及其他因素;

  1. 遗传易感性:容易出现在深肤色人种,如果很不幸的有家族史,你的黄褐斑会很难治;
  2. 日晒:紫外线、热刺激会导致皮肤中的琉基破坏,琉基失去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在酪氨酸的指使下,色素体肆意生长,导致黄褐斑发生加重;
  3. 性激素水平升高:雌二醇、孕酮不仅能让女性魅力四射,也能让黑素细胞兴致高涨,不眠不休的释放黑素体,试图毁掉皮肤的清白干净。当然,妊娠、服用避孕药、长期服用激素药物等,也会导致雌激素水平偏高,引起或加重黄褐斑;
  4. 微量元素:是个小众而惊讶的结论。研究表明,黄褐斑人群体内的铜、铁、锌水平明显高于一般人。再进一步,黑素体中含锌,铜、铁能增加酪氨酸活性,有人可能会问:那咋办?正常就好,避免去额外补充这些微量元素,实在不放心的可以去抽个血查个微量元素;
  5. 其他:过度紧张、熬夜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产生促黑素因子,化妆造成的皮肤屏障损伤等,这些都是黄褐斑的好帮手;

为啥说黄褐斑很特别?

黄褐斑之所以如此“鹤立鸡群”,是因为它的复杂性。别人都只是存在色素增加的问题,它可好了,不仅有色素,皮肤里面还在悄悄咪咪的打架,这一打可不得了,炎症细胞上阵杀敌,导致血流成河—组织里面的小血管增加,尸横遍野—皮肤屏障功能被破坏。也就是说,黄褐斑同时存在着色素增加、皮肤炎症、局部血管增生、屏障功能破坏这四大问题。

这对治疗有啥影响呢?

吃力不讨好。医生们治疗起来往往有种顾头就顾不了尾的感觉。用激光吧,会激惹皮肤炎症,好不了不说,还加重了;用果酸焕肤美白吧,还是比较刺激,也有激惹炎症、可能色沉的可能;用温柔一点的方法吧,你们又觉得太慢,咋没效,我不想看了……

黄褐斑为什么难治疗?怎么选择药物、护肤品,及中医内调方法

因此,被冠上“治疗困难、容易复发”名头的黄褐斑,确实是一个让皮肤科医生头大的主儿。

咱们再来看看皮肤科专家的黄褐斑治疗共识是咋说的。

目前对黄褐斑仍缺乏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基本策略:避免诱发因素,强调防晒,注重保湿和修复皮肤屏障;恰当联合系统用药、激光和中医药治疗”,你品,你细品。

黄褐斑为什么难治疗?怎么选择药物、护肤品,及中医内调方法

第一步,先看看啥叫诱发因素:

1. 引起激素水平失调的药物要避免,比如前面的避孕药糖皮质激素药物;

2. 光敏性的药物要避免,有人可能要问,啥是光敏?就是会增强日光对皮肤伤害值的药物,比如抗生素(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及各种沙星、四环素、多西环素)、抗过敏止痒药(扑尔敏、苯海拉明)、利尿药(氢氯噻嗪)、抗炎止痛药(布洛芬、阿司匹林)、安眠药(立眠宁),一般说明书都会标注自己是不是有光敏性,实在不能避免的话,服完之后防晒严密一点也行;

3. 注意修复皮肤屏障,十个黄褐斑九个会外用氢醌,氢醌的特点是,美白效果一流,伤害也不小,除了氢醌,许多外用的美白精华也是具有一定皮肤刺激性的,使用他们是必要的,需要配合成分简单的保湿护肤品,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4. 某些肝脏疾病、妇科疾病会诱发、加重黄褐斑,注意排查治疗;

第二步,防晒:

不仅是黄褐斑,不管啥斑都应该乖乖防晒,遵循“防晒霜为打底,出门打伞戴帽,避开高紫外线时段”的原则,当然,还可以参考手机天气预报里面的紫外线指数,选择具体的防晒方式。

黄褐斑为什么难治疗?怎么选择药物、护肤品,及中医内调方法

第三步,注重保湿和修复皮肤屏障:

  1. 不过度折腾皮肤,比如过度清洁(使用洁面仪、去角质等),美容院洗脸,每天敷面膜(面膜一周2-3次即可);
  2. 减少化妆,尽量淡妆,避免化妆品、卸妆对皮肤造成伤害;
  3. 精简护肤步骤,水+精华+乳液即可,皮肤干燥的再选择一个面霜,尽量选择成分简单安全的护肤品(比如医学护肤品);
  4. 不要过度叠加使用美白护肤品,比如一次性使用三四个美白精华;

第四步,合理使用外用药:

  1. 氢醌(2%-5%的浓度,浓度先低后高)是一线药物,每天一次,4-6周起效,6-10周效果最好(还没效的话可以弃掉了),科学研究给出的治疗率是37-72%;
  2. 还有种Kligman三联配方(氢醌+维A酸+激素),疗效优于单纯的氢醌,但在谈激素色变的时代,没啥人敢尝试;
  3. 比较温和的还有熊果苷、脱氧熊果苷,是一种氢醌的葡萄糖苷衍生物,温和,也意味着效果没那么猛;
  4. 壬二酸乳膏(15-20%浓度),每天2次,总疗程6个月,最大的问题也是刺激,小部分(1-5%的人)会出现皮肤瘙痒、烧灼、红斑、脱屑的皮肤刺激感;
  5. 化学剥脱术也是个很常用的方法,尤其是用了氢醌没啥效果的,果酸焕肤比较常用,但存在刺激复发的风险,水杨酸焕肤效果虽然不那么好,但不会那么刺激,比较安全;

针对上面专家共识推荐的外用药物,可以衍生出这些比较适合黄褐斑的外用护肤品:

讲到这里,有人会问,外用美白护肤品究竟有用吗?

黄褐斑为什么难治疗?怎么选择药物、护肤品,及中医内调方法

确实是有用的,而且还真有皮肤科医生做过临床实验,选了30个面部黄褐斑比较对称的患者,一半脸用旁氏无暇透白日霜,一半脸用凡士林保湿霜,结论是前者美白、保湿、修复皮肤屏障的功能更好,感兴趣的可以自行去查看原文。(文章名是:旁氏无暇透白日霜改善黄褐斑及其皮肤屏障功能的疗效观察)

当然,并不是每个护肤品都有荣幸被拿来做实验(费钱、费时间)。不过是有一些美白成分被科学家证明对黄褐斑是有效的,其中,左旋维生素C烟酰胺是被大家广泛认可的,再结合上面的外用药,熊果苷、壬二酸、果酸、水杨酸、曲酸对黄褐斑也是有效的,从而找出这些护肤品:

1. 修丽可维生素CE复合修护精华液:15%左旋维生素E+1%维生素E+0.5%阿魏酸,有一定的刺激性,觉得皮肤不耐受的,可以用修丽可的维生素B5精华先打底修复(事实上这样做也会减少美白成分的吸收作用,敏感肌建议这样做);


2. OLAY光感小白瓶、OLAY淡斑小白瓶、博乐达的烟酰胺精华:小白瓶含3-5%的烟酰胺,淡斑瓶含10%左右的烟酰胺,博乐达的含10%的烟酰胺和少量水杨酸,同样的具有一定的刺激性;


3. 薇诺娜熊果苷精华乳:主要是熊果苷,还有少量烟酰胺,还添加了一些泛醇、植物提取物,除了美白还能修复保湿,尤其适合偏敏感的黄褐斑肌肤;


4. 宝拉果酸精华、黛珂曲酸精华、博乐达水杨酸面膜:这类含酸的护肤品,通常更适合油皮使用,虽然有美白淡斑的效果,但也比较刺激,特别是干皮,不建议使用;

第五步,恰当系统用药、激光和中医药治疗:

  1. 系统用药: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E,谷胱甘肽口服,小剂量口服氨甲环酸片(6个月以上效果比较好);顽固性的黄褐斑,可以考虑美白针(维生素C+谷胱甘肽);
  2. 激光就不多讲了,不建议,为啥呢?抛开效果不谈,只要是为了它后面不反黑,能量要低,次数要多,治疗时间也不短,重点是费用太高,性价比不好;
  3. 中医药外治:包括针灸、刮痧、中药面膜、中药倒模(中药面膜上加了层石膏,通过发热、封包作用促进皮肤吸收)、穴位埋线;一般外治的周期也需要2-6个月。讲一下比较实用的中药面膜,给个有实验成果、比较靠谱的,治疗黄褐斑的《清宫医案》沤子方:白芷、白及、白附子、防风、三奈、茯苓等份,打粉后加蜂蜜、蛋清调匀外敷,15min后洗掉。

为了方便小伙伴们的丰衣足食(自己动手)需求,分享一些黄褐斑的日常内调:

从中医来讲,黄褐斑主要是肝、脾、肾失调,血液瘀滞导致,最靠谱的是找医生内调,能改善长斑体质,促进色素代谢,怕麻烦可以尝试下面这些食疗的方法:

① 玫瑰花、红茶泡茶,有调肝活血的作用,适合容易生气、郁闷,胸闷,经前乳房胀痛,月经不调,月经多血块、痛经。

黄褐斑为什么难治疗?怎么选择药物、护肤品,及中医内调方法

② 苡仁、茯苓、红花泡茶,有调脾活血的作用,适合气色不好,面色萎黄,没力气,爱睡觉,消化不好,容易拉肚子。

③ 女贞子、旱莲草、枸杞、红花泡茶,有补肾活血的作用,适合面色晦暗,喜欢熬夜,腰酸背痛,睡眠差者。

④ 桃仁粥:桃仁21枚,生地黄30g,桂心3g(打粉),粳米100g;地黄、生姜、桃仁加米酒180ml研末取汁,备用;粳米煮粥,再下桃仁汁,煮熟后加入桂心粉,每天一次。能活血化瘀,适合人群:嘴唇乌紫,大便干结,月经量少、血块、颜色暗黑,伴黑眼圈。

⑤ 桃花白芷酒:鲜桃花250g,白芷30g,白酒1000g;将桃花、白芷置于白酒中,于容器密封浸泡30日即可;每天早晚一次,每次饮15-30ml。能活血通络,润肤祛斑,适合人群:面色晦暗,月经量少、血块,伴有头晕、眩晕、皮肤瘙痒。

黄褐斑为什么难治疗?怎么选择药物、护肤品,及中医内调方法

最后总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没有6个月,别想着能有啥太好的效果,6个月之后没啥效果的都大有人在,放宽心(别着急),做好该做的就好了。

如果看完之后发现自己并不是黄褐斑,可以再看看这篇色斑科普文章,对照一下究竟是啥斑,先分清脸上的斑,再考虑应该做激光还是喝中药。

参考文献:

[1]李静儒,张小卿,吴景东. 中西医治疗黄褐斑研究概况[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9,02:65-70.

[2]秦建平,杨晓波,叶飞. 黄褐斑的中西医治疗进展[J]. 皮肤病与性病,2019,05:663-666.

[3]许爱娥,高天文.中国黄褐斑治疗专家共识(2015)[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6,49(08):529-532.

特此申明:

本文旨在科普黄褐斑的相关知识,不能代替医生诊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黄褐斑   酪氨酸   护肤品   药物   水杨酸   桃仁   白芷   果酸   屏障   面膜   维生素   中医   皮肤   适合   效果   精华   方法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