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读博,硕士要这样准备


最近咨询读博的同学明显地多起来了。

于此同时,我又更加清晰地感觉出来,读博的热度是最近突然起来的,所以很多事情准备得有点晚。可能是大家习惯了高三毕业才开始想自己去哪个学校读什么专业,大学快毕业的时候思考自己要不要读硕士,顺理成章地,硕士念完了,想要不读个博吧,然后发现读博好像跟之前的路子不太一样?

这篇文章跟有意读博的同学们,简单介绍一下博士申请的方式,以及为什么说,最好从硕士阶段就开始准备:


01研究生选拔制度的改革

之前跟大家提过的研究生选拔制度改革,当然不单只是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招考方式也在经历这场变革。

去年九月教育部发了这个叫做《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的文件,要求优化初试科目和内容,强化复试考核,综合评价考生考试成绩、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一贯学业表现等,择优录取。

如果你想读博,硕士要这样准备

如果你想读博,硕士要这样准备

图源教育部官网

这场改革的具体表现,我们还是拿率先开始改革的中国传媒大学举个例子,2021年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方式有三种:直博、硕博连读和普通招考三种方式。

如果你想读博,硕士要这样准备

图源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网


而2020年的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方式有四种:直博、硕博连读、申请-考核制、普通招考,表面上改革后好像是取消了“申请-考核制”这一条招生方式,但实际上我们再仔细看上图,从2021年开始,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全面实施“申请-考核制”选拔模式,所有招生方式(包括直博、硕博连读、普通招考)均采用“申请-考核制”模式进行选拔。”

所以,改革的结果是往常更依赖于考试选拔的“普通招考”渠道没了。

如果你想读博,硕士要这样准备

图源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网

这意味着,如果你在招生方式改革后想要读博,需要这样的条件:


02博士生各招生渠道的招考要求

首先,直博的基础要求是推免生,也就是保研。不用说,大家参考康石石往期写过的保研攻略,推免对本科院校的要求很高,基本上可以说直博的机会也就集中在国内一线名校里,普适性不算太强,不止需要从硕士阶段开始准备,甚至可以说需要从刚进大学就开始筹划。

其次,硕博连读的要求也很明确,需要学术型硕士,成绩优秀,且对学术研究有浓厚兴趣,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潜质。至于什么叫有浓厚兴趣且有潜质,中传给出的解释是这样的:在就读硕士研究生期间,以第一作者(或指导教师第一、本人第二)身份发表至少 1 篇SSCI 检索或 CSSCI 检索(含扩展版)论文,或公开出版至少1部与报考学科专业相关的著作(署名前两位,不含编著)

如果你想读博,硕士要这样准备

图源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网

这条要求在去年针对的是“申请-考核制”的同学,但今年嘛,不管走什么渠道申博,都是申请-考核制,也就是说,硕士期间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成果在申请博士阶段的重要程度极大地提升了。

然后是普通招考方式,硬性条件无法通过前两项报考的同学,可以选择普通招考,条件是拥有国内/外受教育部认可的硕士或博士学位,获得学士学位六年及以上(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算起到博士生入学之日)的同等学力人员,须在本人所报考的学科专业或相近领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至少2篇高水平学术论文,或已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排名前3)。

走普通招考是不是就不用有那么强的学术成果了呢?也不是,因为现在所有方式都采取申请-考核制,都有考察综合素质的材料审核环节,在中传要交的材料是这些:(前两项为身份证和学籍证明材料)

如果你想读博,硕士要这样准备

图源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网

在大家交完材料之后,中传会组织材料评议小组根据考生提交的申请材料,从学业水平、学术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对其进行全面考查和综合评价,给出材料评议成绩。材料评议成绩合格的考生可进入初试考核环节。

后续环节更明显地体现了录取方式改革的影响,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中传给出了绿色通道,以“直博”或“硕博连读”方式报考的考生,材料评议成绩合格后可直接进入复试;以“普通招考”方式报考且材料评议阶段被评为“优秀”的考生,学校会组织专家对你的材料进行复审,通过后同样可以直接进入复试

这就是赤裸裸的告诉大家:他们真的不怎么在意以前考博时考出来的那个数字。先从推免中捞直博的学生,再从自己的研究生里捞有强大学术成果的硕博连读生,普通招考里再捞一波综合素质优秀的考生,不用考。

所以,这也为想要读博的大家,指明了一点可以准备的方向。


03如果你想读博

第一条,努力保研,申请直博。当然,这一条需要从本科入学就开始准备,985以上的本科背景、前5%的绩点、证明专业能力的材料(论文、专利、参赛获奖、专业作品集、实习实践经历等)、对学术研究有浓厚兴趣,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潜质

硕博连读,要求就读学术型硕士,硕士期间成绩优秀(比如主干课程平均成绩85分)、对学术研究有浓厚兴趣,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潜质。(也就是我们上面提到过的,就读硕士研究生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至少 1 篇SSCI 检索或 CSSCI 检索论文,或公开出版至少1部与报考学科专业相关的著作)

普通招考,硬性要求较少,但很核心的材料审核和复试阶段的学术答辩,都相当取决于大家在硕士阶段发表的核心论文和学术研究。国外博士申请基本都是申请-考核制,同样的道理。

如果你想读博,硕士要这样准备

汉艺学员Leonard同学,获UCL博士offer 个人项目《Techno-Religious Dream》

所以,不管是国内国外院校就读硕士,不管是授课型、研究型、学术型、专业型的硕士项目,想要后续再申请博士,大家都务必选择能够在学术研究方面对读博有帮助的项目,不然后续想要读博基本等于没有机会。

也就是,在选择学硕和国外的by rsearch硕士项目之外,最好对比一下与学院lecture和professor接触的机会,和是否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去跟着导师一起进行学术研究,因为这意味着你读完两年后能否有能力具备国内博士需要的科研能力。

比如大家都熟悉的老朋友皇艺,开设的研究硕士(MRes)课程,除了为艺术和设计的批判研究提供以实践为主导和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的培训外,同时也帮助同学们提前熟悉相关的博士课程,衔接紧密,导师相通,便于想要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同学们和导师交流沟通,省去了额外套磁的过程。

如果你想读博,硕士要这样准备

皇艺博士课程,图源:RCA

其实讲到这里,不止是读博啊,希望大家把硕士、博士都不要当做一个“上阶段读完了也没多想接着读呗”的选项,多想一想、聊一聊未来想做什么,深造的路才会走得更顺畅。

如果同学们未来是想继续深造继续读博,那选择by research型的硕士定能够成为大家读博的助力,如果同学们已经想好了毕业后就业,那么硕士阶段对于大家来说就是学校与社会的一个过渡阶段,而大家申请得更多的授课型硕士能够在这个过渡阶段中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如果你想读博,硕士要这样准备

如果你想读博,硕士要这样准备

如果你想读博,硕士要这样准备

汉艺学员-世界各地名校的博士offer


选择适合自己的路,总是会更好走的。

如果已经做好了读博打算,想要了解更多细则,或有更多关于艺术留学&作品集&保研相关问题,欢迎私信康石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硕士   学术研究   复试   潜质   考生   科研   研究生   博士   阶段   成绩   学术   能力   方式   中国传媒大学   材料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