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穿睡衣出行被曝光,官方致歉网友为何不买账

​​如果有人穿睡衣上街,你会感到不适吗?1月20日,安徽省宿州市7位市民因穿睡衣出行被当地城管部门曝光,引发网友热议。

1月20日,宿州市城市管理局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宿州城管服务超市”上以《曝光不文明行为,提高市民素养》为题,公开曝光了一批不文明市民。曝光的不文明市民包括穿睡衣出行、不文明躺卧、不文明遛狗、占道经营、违规发放小广告、聚众打牌等,共有15个不文明市民被曝光,其中穿睡衣出行者占7个。被曝光者均为成年人,其中1位男性,6位女性。

市民穿睡衣出行被曝光,官方致歉网友为何不买账

所有被曝光的不文明市民照片中,既有当时身穿睡衣、不文明躺卧、占道经营等现场图片(人物未打马赛克),还有每位市民的身份证照片(未打马赛克),照片旁对应有“姓名”(只有姓,未展示名)“身份证号”(只显示前6位、后三位,中间以星号代替)及“不文明发生地”(有具体路名)等信息,引发网友热议。


市民穿睡衣出行被曝光,官方致歉网友为何不买账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宿州列出的“宿州文明20条”中,就包含了“不穿睡衣上街”。20日,宿州市城管局一工作人员回应称,市文明办出台《宿州文明二十条》,其中一条就是宿州市民不能穿睡衣上街,“我们曝光的本意是想杜绝不文明现象,将及时向领导反馈网友提出的问题,或采取打码的方式保护市民的肖像和隐私。”。

市民穿睡衣出行被曝光,官方致歉网友为何不买账

1月20日晚,宿州市城市管理局针对此事,公开发布致歉声明,称审核把关不严,曝光的内容和方式欠妥,已主动撤下相关稿件。

市民穿睡衣出行被曝光,官方致歉网友为何不买账

敏感信息占比过半,城管局曝光行为令人“费解”

新浪舆情通数据平台统计,截至1月22日,“市民穿睡衣出行被公开曝光”全网信息量达11.48万条。微博话题#市民穿睡衣出行被公开曝光#阅读量高达6.1亿,讨论数达2.8万次,引发舆论的高度关注。事件全网相关信息中敏感信息占比为68.84%,网友对于“曝光穿睡衣市民的个人信息”负面声音较多,“穿睡衣出门是否属于不文明行为”也引起争议。


市民穿睡衣出行被曝光,官方致歉网友为何不买账

信息走势图上可以看出,事件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两次信息量的波动。20日宿州曝光了一批不文明市民,当日下午公开发布致歉声明引发网友热议,信息量逐渐升温,当日22时信息量到达峰值,为1.59万,次日相关信息再次波动,事件持续发酵。

市民穿睡衣出行被曝光,官方致歉网友为何不买账

分析关键词云,“市民”穿睡衣“出行”“曝光”“不文明行为”“引发”网友关注,“公民个人信息”上没有打“马赛克”成舆论焦点;网友认为“宿州”“城市管理局”“曝光”“公民个人信息”行为“欠妥”“侵犯”被曝光人“隐私权”,质疑“城市管理局”“权力”滥用。

市民穿睡衣出行被曝光,官方致歉网友为何不买账

在事件传播过程中,@无忌鲅鱼 吐槽宿州城市管理局曝光市民个人信息的做法,“合着什么天眼系统、什么人脸识别大数据,都是为了曝光穿睡衣出行的市民而设置的”获得3.14万转发,引起网友共鸣。

市民穿睡衣出行被曝光,官方致歉网友为何不买账

对相关信息微博传播层级进行统计,可见一次转发占比为43.09%,二次转发占比为16.43%,三次转发占比为8.84%,四次及以上转发占比为31.64%,侧面说明相关信息传播较为深入。

市民穿睡衣出行被曝光,官方致歉网友为何不买账

分析微博表情,可见网友对于此事负面情绪较多,“怒”“摊手”“费解”出现的频次较高,可见舆论对于宿州城市管理局曝光行为表示不理解;涉事城管部门道歉后,也有部分网友对其认错迅速以及知错能改表示“good”

市民穿睡衣出行被曝光,官方致歉网友为何不买账

对于涉事城管部门的道歉,还有部分网友并不认可。就宿州市城市管理局的道歉,@红星新闻 的报道获得最多的转发量,达到7798次,评论数为3.8万条,覆盖人次2696.4万人。对这条微博的转发、评论进行热词分析,“费解”“疑问”“过分”等词频出,可见部分网友对于其道歉并不买账。

市民穿睡衣出行被曝光,官方致歉网友为何不买账

知乎用户“杏包包包”表示宿州市城市管理局的道歉“不是因为做错事,是因为自己被抓住了”得到4.3K人赞同。

市民穿睡衣出行被曝光,官方致歉网友为何不买账

穿睡衣出行文明吗?如此曝光合适吗?

部分舆对于市民穿睡衣出行是否该曝光展开讨论。媒体人@鲁国平 发起了关于“你认为穿睡衣出行该曝光吗”的投票,截止22日,已有12万人参与投票,88.33%的网友认为不该曝光“这是生活自由”“不严重只能适当引导”。

市民穿睡衣出行被曝光,官方致歉网友为何不买账

此外,不足一成的网友认为应该管理“对于不明文行为零容忍”,西安某中学副校长黄伟也同意此观点,称穿睡衣出门不利于对青少年言行举止的公众化教育,不利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称“城管部门对这种不良现象及时曝光,我认为很好,有利于净化社会风气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穿睡衣上街不附合穿衣礼仪,对己对他人都不够尊重,社会影响也极不好”。

梳理相关言论,可见负面言论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 部分舆论认为宿州相关部门规定“不能穿睡衣出行”,本身就存在问题。

新京报“俗话说,法无禁止皆可为。穿着严实的睡衣出门,说到底,这是民众的穿衣自由,切不可轻易限制”。

西北政法大学副教授钱卿认为,“‘穿睡衣上街’是法律没有明确限制乃至禁止的行为,而仅是涉及到道德评价的问题,相关政府部门就应当止步于自身权力的边界,尊重而不是干预公民的权利,管理部门不应当跨越法律的边界,动用公权力去加以评判和管制”。


市民穿睡衣出行被曝光,官方致歉网友为何不买账


2. 部分舆论质疑曝光这一行为涉及侵犯隐私

山东辰泽律师事务所律师柳孔圣也认为宿州市城市管理局的行为涉嫌侵犯公民的人格权。“提升城市文明形象,提升市民素质,本来是件好事,但宿州市城市管理局的方法手段存在问题”。

北青报更是质疑“其法律依据在哪里?更重要的是,连穿睡衣出行都要曝光,那么城市需要曝光的地方何其多矣。真要进行性质次序排比,穿睡衣出行就一定比不排队、乱扔垃圾、公共场所抽烟、大声喧哗等现象更严重吗”。


3. 部分舆论表示事件暴露有关部门存在滥用权力、矫枉过正等问题

荔枝新闻发文“究其根源,还是没有厘清权力与权利的边界。权力的‘风雨’侵入了权利的‘茅草屋’,看似创新的举措,离开了法治的轨道,便与善治的初衷渐行渐远”。

燕赵都市报 表示“‘曝光穿睡衣出行’是为文明而来,但这一行为却并不是一道‘文明风景’。这其实也反映出社会治理的一个老问题,那就是急于求成、过于简单,总是试图用粗暴方式来毕其功于一役解决所有问题”。


市民穿睡衣出行被曝光,官方致歉网友为何不买账


4. 部分舆论认为该事件暴露出人脸识别的一些隐患

南方都市报称“公民虽然走在街道上,但人脸信息仍然属于隐私,人脸识别技术,用在一些不必要的地方,收益并不大,却增大了泄露公民隐私、侵犯公民生物敏感信息的风险。

封面新闻表示“随机街拍,立即联动身份曝光,这是对人脸识别系统下公众隐私安全提出更高警示”。

专栏作者朱昌俊 评论称,“在致歉声明和回应中,当地城管部门强调,‘已主动撤下相关稿件’,‘如果不合适可能会对曝光对象打码,规避这一问题’。言下之意,是仍把事件的处置重点放在曝光方式的纠偏上。不妥的曝光方式确实需要规避,但将‘不穿睡衣上街’也纳入其内的‘文明二十条’,是不是更应该适时作出调整?”

*新浪舆情通-政企舆情大数据服务平台,为政企用户提供舆情监测、预警、分析、报告等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宿州市   睡衣   宿州   舆情   市民   网友   信息量   城管   舆论   公民   管理局   权力   隐私   事件   官方   城市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