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快乐,王笑利先生

教师节快乐,王笑利先生


世上姓王的老师成千上万,但是在我的初中同学中,说起王老师,一般特指王笑利老师。


我初中在淳化县的冶峪中学就读。王笑利老师给我们代语文课。当时他才从师范毕业。大头,大个子,戴个高度的近视眼镜。印象里,他经常穿着一件老气的土红色夹克。


王老师长得着急,看上去倒也稳重老成。其实,稳重老成四字和他一点都不沾边。他天真无邪似顽童,教书认真有痴气,其余诸事不争,嘿嘿一笑了之。


王老师带三班四班两个班的语文,还是四班的班主任。


我在三班。上课前,我们是要先唱歌的。北京亚运会都开完了,我们还在唱《亚洲雄风》: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


电视剧《渴望》热播中,我们少不了唱:有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有过多少朋友,仿佛还在身边……


我们好像还特别爱唱《唐太宗李世民》的主题歌:啊哈,让我拱手河山讨你欢,万众齐声高歌千古传……


可是,隔了一堵墙,听听隔壁王笑利老师带的四班唱的是什么:我们沐浴着七色阳光,我们点燃花的海洋。星光是求索者的路灯,火团是凝聚力的结晶……九四四,在前进,在前进。


好听。那是王笑利老师给四班写的班歌,找我们学校的音乐老师谱的曲。


当时,冶峪中学都没有校歌,但是四班有班歌,还有班旗,还有班刊。要是再能发行个班级货币,我看都能宣布独立了。这是玩笑话。


教师节快乐,王笑利先生

■ 拍摄于一九九二年的冶峪中学运动会上,这是王老师教书的第一年


王笑利老师初做孩子王,劲头大着呢。我们学校叫冶峪中学,就是因为临近冶峪河而得名。王老师带我们去河滩,打水漂,念诗,看晚霞映红蜻蜓的翅膀。有时候还把我们三班和四班两个班的学生放到一起,搞朗诵会。


我记得有一次,王笑利老师安排四班的张妮同学给我们背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


我们觉得我们长大了,已经不适合听什么公主王子之类的童话了,所以很不屑,没耐心听,在底下叽叽喳喳。


王笑利老师做手势吓唬我们,让我们静静地听。我们就静静地听,然后呢,就听进去了。


张妮是个水晶做成的精致女孩,她的声音是那么的好听,像风铃,她一个字一个字地背诵着:船身被照亮,连每根很小的绳子都可以看得出来,船上的人当然更可以看得清楚了。啊,这位年轻的王子是多么俊朗。当音乐在这光华灿烂的夜里慢慢消逝的时候,他跟水手们握着手,大笑,微笑……


我们开始暗自惊叹,也开始服气,这么长的文章,这个张妮呀,是如何背得过的?


再看张妮,就觉得她和童话里的公主一样美。


再看王老师,他闭着眼睛,摇头晃脑,听得都陶醉了。


王笑利老师喜欢朗读。朗诵课文是不必说了,有时候也会找来一些他喜欢的文字读给我们听。他的普通话说实话,不咋好。上课他说醋溜的普通话,下了课他就说陕西话,而且是很土的那种。在朗读中,他有时候自己都听不下去,读了一半,嘿嘿一笑,说:下面,我找一个同学来给咱们读。


我们就在底下用课本捂住脸,笑。


有几件事我印象很深。


一次上课,不知道为何,说到韩国了,那时候我们还习惯把韩国叫南朝鲜。王笑利老师说我国和南朝鲜还没有建交,如何,如何。


我们三班的班长,都没有举手,就嚷嚷:建交了,昨天建交了,我看《新闻联播》了。


王笑利吹了一口手上的粉笔灰,一脸惊诧:啊,这大的事,都没通知我啊。


我们都笑了。心想,王老师,你发痴啊,你又不是国务院的。


这事要是换成别的老师,肯定眼睛一瞪,呵斥一句“没大没小”。


王笑利老师没有所谓的师道尊严,他不训学生,更别说打骂了。


还有一次,有个同学,是谁我记不起了,回答问题,答对了。王笑利老师从他从口袋摸出了一个橘子奖励这个同学。


神操作是,他把橘子一掰两半,自己嘴里丢了一半,囫囵一咬,咽了。剩下的半个给那个同学递过去。那个同学不好意思起来,说:老师,我不吃,你吃吧。


王笑利嘿嘿一笑,说:吃吧,吃吧,甜得很。


下课后,我们耍怪哩,围着那个同学说:吃吧,吃吧,甜得很。


北方的冬天非常冷,上课的时候,王笑利老师捧着书讲课,近视眼,头都能钻进书里。讲着讲着,脚冷了,就走下讲台,在教室里一边绕圈圈一边讲。这还不算,发现有打瞌睡或者做小动作的同学,二话不说,走过去,把一只手伸进其后脖颈的衣领里给自己暖手,另一只手拿着课本继续讲课,啥都不耽搁。再看那个当了暖手炉的同学,已被冰得呲牙咧嘴。


当然了,仅限男生。而男生里享受此项待遇最多的就是顾某某。


顾某某是我们班个子最小,最顽皮也最聪明的男生。顾某某爱和女生骂仗,且骂地别出心裁,活学活用,他会把刚学到的知识点用上,比如,他会骂:你妈来个爱科丝,你妈来个多项式,你妈来个平方差,你妈来个等边三角形……看来人家上课是听讲了的。


顾某某后来也当了老师,不知道他会不会也把手伸进学生的后脖颈。估计不会吧。


我还记得,有一次王笑利老师跟我们胡谝,问我们最理想的课堂是什么样的?


有的同学说是坐在草地上,一边吃着面包喝着汽水,一边上课。


有的同学说坐着火车,一边旅行一边上课。


王老师嘿嘿一笑,说他觉得最理想的课堂是,坐到农村的大炕上,不要电灯,太刺眼。点上灯,昏黄昏黄的一点火苗子就够了。大家紧紧地挤成一圈,脸对着脸,脚心挨着脚心,热热乎乎的,他就给大家讲故事,不用拿课本,不用看表,讲到哪就是哪。


我们笑,心想王老师又说痴话了。


王老师说:等我退休了,都到我家来,我家有炕哩,咱们真的坐炕上,好好上一课。


我们又笑,说好。


王笑利是农家子弟,他家在卜家乡的西奉村,确实有炕的,这个不假的。


刚才我说王笑利老师给他们四班办了一个班报。那是手抄小报。一周一期,叫做《星光报》。名称来源于班歌“星光是求索者的路灯”的歌词。


一到周末,一群学生娃挤在王笑利老师的宿舍里叽叽喳喳,办报哩。


其实,这也不算严格意义上的班报。因为我们三班的同学也可以给这个报纸投稿。后来影响大了,其他班级的同学也投稿哩。


报纸的主编就是我们这些学生娃。我记得主编有四班的贾媛媛和王爱娟。她俩和我都是县委大院玩大的,所以。我印象比较深。她俩后来都学医了。贾媛媛后来在咸阳中医医院上班,王爱娟则在陕西最大的监狱做了穿着警服的医生。


学校院子有一排报栏,《星光报》就夹在报栏里,全校的学生都挤着看哩。


记得有一对双胞胎男生,叫王琦和王瑜,忘记是其中哪一个了,他在报上发了一篇幻想小说,写二十年后的同学,谁谁谁开着飞机上天了,谁谁谁当了省长了,谁谁谁不遵守计划生育生了两个娃……


除过生了两个娃那个,其他被点到名的就像得奖了一样,恨不得把全校的人拉过来看,说那个谁谁谁就是我。


总之,这个《星光报》当时太火了。很多同学都憋着劲好好写作文,写好了就投稿,要上《星光报》,要星光灿烂哩。


教师节快乐,王笑利先生

■ 这就是当年同学们手抄的《星光报》


当年郑渊洁主编的《童话大王》在同学中很流行,有一次这个杂志征集“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


四班的姚峰同学有一句“爸爸,请不要抽烟了”被选中。这句话变成了铅字印在了《童话大王》上。这事一下子轰动了,不但四班,我们三班也人人尽知,都很羡慕。

我在课间听见两个同学议论这个事情。


一个说:放学了,咱们去邮局的报刊门市买一本看看吧。我钱不够,咱俩合伙买。


另一个:你不要羡慕姚峰,咱们好好写作文,到时候在《星光报》上一样也能发表。


你看看,在我们眼里,我们的《星光报》和郑渊洁的《童话大王》是一个档次的。


对了,姚峰同学是四班学霸,长相也好,是班上的小王子,就如《海的女儿》里描述的那样“啊,这位年轻的王子是多么俊朗”。姚峰后来成了国防科研专家。对了,姚峰大学毕业后和张妮结婚了,四班的小公主小王子在一起了,像童话故事一样美好。


后来,我在报社上班,靠写稿子谋生活,其中待得最久的一家叫《阳光报》,和《星光报》一字之差。缘分。


有时候我想,我从事文字工作,应该是和王笑利老师办的这份《星光报》是有一定关系的吧。是王老师给我埋了一颗种子的。


但是我想不起来,我当年有没有在这份报纸上发表过作文。应该发过一篇吧。


《星光报》的美编叫闫选群,是住宿生。闫选群是个绘画天才。教室后墙的黑板报顶上贴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这四位导师的大头像。他照着就能画出来。墙上是彩色的,他画的的黑白的,除此没有什么分别了。


王笑利老师爱才,让闫选群搬到他宿舍去和他一起住。教工宿舍可以插电炉子烧水煮方便面,可以插电褥子。更重要的是可以安心画画。


后来闫选群考上美院了。


突然想起王笑利老师自己也喜欢画画的,他的宿舍墙上就有一张他的自画像。一个戴着高度近视眼镜的人。他告诉我,那是他上学时候画的。


上课的时候,他也会在黑板上画画。比如讲古人如何在席子上正坐。他就画出来给我们瞧。


哦,对了,我是个爱在课本上画娃娃的。王老师发现了,如获至宝,借了我的书,照着临摹。一边描,还一边嘿嘿地笑。


初中毕业后,我去了淳化中学读高中,而王老师也因故调离冶峪中学去了离父母较近的乡镇中学。从县城到乡镇,在一般人的眼光来看是走下坡路了。可是以我对王老师的了解,他还是愿意亲近乡土和自然吧。


此后,我又去西安读书,读完书又在西安讨生活,很少回老家,也就再无机会见到王笑利老师了。


我的同学里,一些有心的,抽空常去看望王笑利老师。我从他们那里得到过一些王老师的消息。


听他们说王笑利老师过得不错,老婆知冷知热的,闺女也乖巧听话。对待工作,还是那么上心,还给学生娃办刊物呢。电脑一普及,不是手抄小报了,变成了打印出来的杂志了。封面就用学生自己的照片,内容就是学生自己的作文,学生捧着这样的杂志,估计和我们当年挤着看《星光报》是一样的喜悦吧。王老师又在播种子了。


王笑利老师还自己搞连环画。编好故事,分好镜头,找来学生表演,用相机一拍,再用作图软件改成素描效果模式,一打印一装订,就成了。


王老师某一年去咸阳看病,就是四班的贾媛媛上班的那家医院。王老师专门带了一套他编的连环画送给了贾媛媛。


其中有一本叫《家访》,某页文字是:王老师坐在客厅的竹椅上,笑着问杜凡放假这一段时间在忙什么。杜凡说妈妈要照看店铺,他的主要任务是看管小弟弟……


图中的王老师正是王笑利老师,哈哈哈,真人上镜。


教师节快乐,王笑利先生

■ 自制连环画里的王老师也叫王老师


二〇一七年的时候,我通过同学加了王笑利老师的微信。王老师没忘记我,看过我的文章,说我有出息。


我很惶恐和惭愧,打字道:同学里,我觉得姚峰才真是有出息。我不是。我努力吧,争取做出一点成绩来。


王老师回复道:只要你有决心,我觉得你会成功的。你和姚峰只是涉及的领域不同,他是科学研究,你是文学创作,在为师的眼里就像两朵不同的花。


老师说我是花朵,我挺感动的。我把我们聊天的截图发了个朋友圈,留作纪念。


此后,没事了就在王老师的QQ空间里逛逛,看看他的日志。有一篇叫《搅团》的文章,结尾一句是:玉白的搅团,红红的辣椒,深绿的酸菜,搭配在一起,是我们的一顿好饭。


我觉得这就是王笑利老师真实的生活,踏实做事,安心吃饭,家常人生,知足长乐。


前几天,我还和王老师微信上闲聊。王笑利老师告诉我,他女儿去年已经结婚,如今远在宁波,在高速路收费站工作。女儿一走,王老师心里空落落的。又说现在乡下的学校学生很少了,大多都进了城,今年他们全校只有一百〇三个学生。一线都是年轻教师。他年纪大了,如今身体也不好,就成了门卫和收发。熬一熬再过五年就退休了。


我听了,鼻子一酸,突然就想起了王老师的热炕之约,他说过等他退休了,要和我们坐大炕,脸对着脸,脚心挨着脚心,给我们再好好上一课的。


可是,我们都如鸟四散了,我们的王老师都老了,我们还能聚在一起吗?


恐怕不行了。


在冶峪中学,除过王笑利老师,其他老师也很令人难忘。


数学老师姚玉婷。高级教师。人大代表。对学生极其严厉,有个女儿,也是严格培养。前几年,我带孩子参加一个某少儿教育品牌的哄娃活动,巧遇了帮女儿带孩子的姚玉婷老师。我一眼就认出来了。很是惊喜。带孙子的姚老师嘛,就一点也不严厉了,哈哈哈。


英语老师姓唐。皮肤白皙。金丝眼镜。胡子刮得干干净净,走近可以闻到香皂味。这么洋气的人不教英语是说不过去的。唐老师后来进入政府部门任职,做了某局的局长。


美术老师王培良。高大帅气,很有艺术家气质。学校规定教师和学生一起出早操,王培良老师则是经常站在操场的水泥看台上大声朗诵唐诗,旁若无人。有一年元旦,搞联欢,王培良老师出了一个字谜,我答出来了。王培良老师送我了一副他画的仕女图当奖品。


音乐老师就是给四班班歌谱曲的王艳丽老师。北京知青。所以她是我们学校唯一一个下了课也说普通话的老师。她给我们教了很多歌,我现在只记得“春天在哪里啊,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小朋友的眼睛里……”


她的女儿叫王怡,和我同班。白得像个雪娃娃。有一次,我看见王怡拿了一把软枣(君迁子的果实,像小柿子,放软挂霜后可食)在水龙头下冲洗。这令我很是震惊。北京人真讲究卫生啊。我们当地人吃软枣从来不会洗的。


体育老师好像是强飞。下雨天,不能在操场上课,我们就在教室听强飞老师讲体育。他的板书行云流水,非常好看。算是文武双全吧。


如果把王笑利老师放到这些老师里头,你一眼都可以分辨出来。因为别的老师都很洋气,数王笑利老师最土。大个子,近视眼镜,穿个土红色的夹克,喜欢嘿嘿一笑。


可是,我最爱的就是这个王笑利老师。


和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里的马修老师一样,王笑利老师也让我和我的同学们终生难忘。


教师节快乐,王笑利先生

■ 拍摄于六年前,王老师在课堂上做病句分析



作者 | 蟠桃叔 | 工艺美术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学生娃   手抄   脚心   连环画   亚洲   教师节   课本   星光   眼镜   童话   女儿   两个   同学   老师   中学   快乐   时尚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