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不到传承的农村民俗,最终的结果都是像这样以“闹剧”收场

最近网络上有一个视频非常火,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这个视频的大概就是新郎来接亲的时候,新娘家在门外准备了两排拦门酒,新郎见状非常生气,直接摔了手里的花就走了,有人说这种习俗是陋习,也有人说这是农村的传统习俗,总之既有支持新郎做法的,也有批评新郎做法的,褒贬不一,不过在我看来这些都是表象,问题的根源还在于农村传统习俗的传承出现了问题。

得不到传承的农村民俗,最终的结果都是像这样以“闹剧”收场

这里先说说什么叫做拦门酒,所谓拦门酒实际上是某些地区农村的一种传统习俗,就好比我们去苗寨的时候,只有喝了拦门酒才被允许进寨,因为在当地人眼中,只有喝了他们的酒才算是尊重他们,同理才能受到他们的尊重得以进寨子。

那么为什么一些农村地区有类似拦门酒的习俗呢?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也就是两点,摆设拦门酒看起来是一种“刁难”,实际上也是一种测试。就好比农村嫁女儿摆设拦门酒一样,如果连这么简单的“刁难”(和拦门酒)都不能完成的话,那么说句实在话,在老丈人眼里,这样的女婿是靠不住的,以后让他做点事情那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和拦门酒也是对女婿的一种考验。

其次,喝拦门酒实际上也是一种娱乐,是为了烘托结婚的喜庆,用农村人的话来说就是热闹热闹。现在很多农村嫁女儿,什么习俗都没有,就是走个过场,最多也就是伴娘们把房门关起来要红包,一点也不热闹,整个结亲过程就是做一个过场而已,所以很多人会感觉结婚那天特别的累,除了累啥感觉也没有。

得不到传承的农村民俗,最终的结果都是像这样以“闹剧”收场

新郎怒摔捧花的背后,反映出的是农村传统文化的传承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哪些人支持怒摔手捧花的人,又是哪些人批评这种做法的人?又是为什么批评的?我相信作为大多数有一定岁数的农村人,肯定都能理解拦门酒这种传统的习俗,甚至都会把这种习俗认为是一种理所当然。但是对于年轻人来说,特别是没有受到农村传统文化熏陶的年轻人(小的时候受到农村传统文化的熏陶较少)来说,拦门酒这种做法就是一种陋习,他们对此不屑一顾。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不同观点呢?在我看来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农村传统民俗的传承出现了问题,说的在具体一点就是农村很多传统的民俗、文化面临断层,传承不下去了。

在过去,农村的很多传统习俗都是在耳濡目染中传承下去的,比如说作为一个山区农村人,我很小的时候就到各种办丧事的场合,因此知晓我们当地办丧事的各种流程,各种禁忌,当我长大了在有老人去世的时候就知道该做什么事情,来了什么样的人怎么样待客等等。

得不到传承的农村民俗,最终的结果都是像这样以“闹剧”收场

但是那些比我年轻的,很小的时候就进城上学的,他们因为没有受到这种传统文化、是习俗的熏陶,因此并不知道如何应对这样的场合(办丧事的场合),因此即便村里有老人去世,他们也不知道要前来给死者磕头啥的,也不知道来帮忙啥的,只是知到吃饭的时候过来吃个饭,吃完就走人。

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人都像这样,那么农村的传统文化肯定是会因为年轻人的不参与传承不下去的,最终的结果就是农村的传统民俗会出现失传的现象,而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视频里的年轻人怒摔手捧花的场景(年轻人不理解、不接受农村的传统习俗)。

得不到传承的农村民俗,最终的结果都是像这样以“闹剧”收场

而在我看来,这是当前人类发展史上的一种最大的遗憾。农村人进城是大势所趋,但是也正是因为此,很多农村传统的民俗、习俗、文化就此断了根,在不久的将来这些传统文化、民俗只能沦为历史,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因为类似的传统文化的消失越来越淡,就如同这位怒摔手捧花的新郎一样,对于传统文化不屑一顾,我行我素。

最后想补充的一点就是,关于视频里的拦门酒这样的习俗,也需要与时俱进,从实际出发,考虑到现如今很多年轻人不喝酒,那么可以适当的少设置一些拦门酒,设置几倍图个热闹就好,传统习俗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遵循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应该注重与时俱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民俗   农村   丧事   过场   陋习   闹剧   收场   新郎   习俗   传统文化   场合   热闹   做法   年轻人   传统   美食   传统习俗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