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中国烹饪杂志》| 庄臣:“鲜甜”会成为当今粤菜新潮流吗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烹饪杂志 ,作者中国烹饪杂志

转载《中国烹饪杂志》| 庄臣:“鲜甜”会成为当今粤菜新潮流吗

中国烹饪杂志.

中国极具影响力的餐饮杂志,创刊于1980年,发行遍及海内外。

本文章转载自《中国烹饪杂志》

庄臣:“鲜甜”会成为当今粤菜新潮流吗


转载《中国烹饪杂志》| 庄臣:“鲜甜”会成为当今粤菜新潮流吗


口述|庄臣

责编|褚宏辚

整理|褚宏辚

人物摄影|彭剑恒




粤菜内在酝酿着什么新的潮流趋势?当代青年粤菜厨师要具备什么技能?什么样的粤菜餐饮品牌是新时代的引领者?只有身临其境,才会真切体会到一个菜系蕴藏的力量和生机。而生长于广府的知名美食家庄臣对此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转载《中国烹饪杂志》| 庄臣:“鲜甜”会成为当今粤菜新潮流吗




庄臣

中国烹饪协会中国小吃委员会执行主席,广东省食文化研究会会长,广州旅游美食形象推广大使,广州酒类行业协会荣誉会长·首席专家,广州庄臣美食坊有限公司董事长。





粤菜引领饮食潮流



改革开放以来,粤菜在不同时期扮演着不同的引领角色。


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广州的餐饮个体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传统的酒楼食肆以及新建的酒家大排档不断增加,同时引入很多港澳的餐饮经营服务形式,在此期间挖掘了很多传统粤菜,令不少传统菜式重现江湖,一时间成为全国的焦点,掀起饮食热潮。


第二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期,很多粤菜行业的餐饮人在全国各地开设粤菜餐馆,将饮食艺术、呈现场景、健康养生的风潮带到大江南北。很长一段时期,粤菜在各地都被认为是高端餐饮的代名词。


第三阶段即近年,各地餐饮蓬勃发展,粤菜焦点的地位和高端的代表已经和其他菜系不相伯仲,但是粤菜的原汁原味尤其是当中对“鲜”的处理及“清而不淡”乃至多层次的厨艺,在前期市场的教育下,对消费者和其他菜系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举个例子:川菜师傅经常讲到川菜餐牌里“辣”占据的比例并没有全国人民想象中的多,只是一小部分而已,其他的亦是以选料、调味、厨艺等方面进行发挥,包括注重火候的山东菜、注重刀工的淮扬菜,对这种“鲜”味的烹食都有极高的追求,这多少都有受到粤菜味道的引领影响。




鲜甜是一种活力



粤菜的平衡在于从中提炼出来的鲜甜。这对原材料有很高要求,这个要求不一定是贵,但一定会是高品质的,这也是为什么我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里讲到“食材是粤菜的命根”。而在此前提下,对“鲜”“甜”有多方面的表达。


甜不是吃糖的那种甜,而是像我们在生活中体会到如天伦之乐带来的内心愉悦之甜;鲜味也不单单是口感上的鲜,更多的是餐厅的灵魂人物——厨师把食材与当地文化结合后创造出的艺术和感受,是对味道深层次的理解,亦是一种活力。


在这种状态之下进餐时就会是综合味觉和场景的愉悦体验。在这一潮流中,粤菜担当着重要角色。




青年厨师要掌握烹饪技艺+科学数据



粤菜要引领潮流,粤菜厨师一定要具备一种学习能力。现在很多资料随手可得,大家都可以平等地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烹饪技艺的信息。同时,厨师一定要有敬畏、谦虚之心,如果自视甚高,就只是在自己的小空间里去生存。


互联网时代带来传播载体的变革,人们的认知和见识拓展,这就要求厨师在掌握烹饪技法的基础上,懂得科学烹饪,就是说对食材的烹饪原理和菜式的文化背景都要有深入的理解。


转载《中国烹饪杂志》| 庄臣:“鲜甜”会成为当今粤菜新潮流吗

江太史蛇羹(菜品提供/广州庄臣美食坊)


举个例子,江太史为什么煮蛇羹要用陈皮?他为什么用蛇而不用猪肉?江太史并不是一个厨师,他为什么能够做这么多广东名菜?这些都源于对地域文化、饮食习惯和风土人情的总结归纳。


太史五蛇羹已经成为历史菜式,当中除了对食材特性的感悟之外,制作上也无微不至,蛇肉需要细心女士逐条撕出,不能有半条蛇骨,菊花要用名为“鹤舞云霄”的品种,每样细节极其讲究。


话说回头,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烹饪会为人带来愉悦感,无论从摆盘、口感,都需要年轻厨师不断学习,这里再举个例子。在20年前的日本,我已经可以看到很多西式的烹饪手法,但是日本厨师并不会生搬硬套地把分子料理摆入自家的特色菜,更不会笼统对外宣传分子料理,而是通过融入自家技艺和食材里发挥出来,这种学习的方式值得跟大家分享一下。


掌握基本烹饪技艺和科学数据,结合自己的烹饪技术,以科学烹饪,结合市场需求、营养需求将菜品做好,这是值得每位年轻厨师思考的内容。




优质品牌要争艳而不是斗便宜



一个行业自身的进步,不应该是“内卷”出来的。美食是人民大众都能接触到的,大数据时代之下,是有公道的,有些餐厅推出远低于市场价格的餐品,明显不合理。传统概念中的“平靓正”,“平”永远不应该被摆在首位,至少在粤菜行业里应更加避忌。“食在广州”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把食材的质量和卫生安全的出品摆在首位,宁愿多花精力去想如何更好地服务大众,这才会更有利于行业的整体发展。


转载《中国烹饪杂志》| 庄臣:“鲜甜”会成为当今粤菜新潮流吗

片烤鸭的仪式感(图/张洋)


同时,餐厅也需要在仪式感的呈现上下功夫。仪式感从何而来?拿北京烤鸭为例,凡是将北京烤鸭做得优秀的餐厅,都有一个富有仪式感的工序:堂切。在这个人均以视频形式分享的年代,即使是一个如此简单的仪式感动作,经由视频的分享,都会被放大很多倍。粤菜的服务形式不是没有仪式感,在粤菜消费的意识里,其实就流传着不少有仪式感的食趣,比如“无鸡不成宴”,但是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点可以作为饮食投资人或者经营者的思维方式。


粤菜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但是由于“少说多做”的氛围,实际都积淀于一道道菜、一家家餐厅中。


转载《中国烹饪杂志》| 庄臣:“鲜甜”会成为当今粤菜新潮流吗

云吞面(菜品提供/广州庄臣美食坊)


以广府小吃云吞面为例,以前在两顿饭之间,我们会吃一碗云吞面,分量不大,一般是七钱重或九钱重,三只云吞叫“细蓉”。过去,云吞面不是在酒楼吃的,而是那些小贩担着担子穿街过巷地叫卖,为什么有这种状态?因为以前广州的西关小姐都是三寸金莲,她们走不远的,不方便去酒楼或者小吃店里吃东西。她们在家里,听到小贩们路过叫卖,就叫工人去买。午后伴着南音、粤剧,一碗云吞面,吃点点心,泡个茶。后来,很多商家把这种模式搬到小吃店、茶楼里,延续了西关小吃的风味和情景。就在近期,海南省的领导来到广州,由于其中部分人怀念这种西关小吃风情,冲着一碗云吞面莅临我开设的广府小吃体验店——庄臣美食坊现场品尝,云吞面当中的“鲜甜”,让离乡者对这种家乡味道的怀念,正是广府味道能成为记忆载体的标志之一。


这里蕴含的就是一种文化,只不过广东人不说我们的吃文化怎么样,它只是在日常饮食的点点滴滴中呈现出来。类似例子还有很多,粤菜的丰厚积淀和人文情怀形成强大的内核,只要有人在传承并发扬,其内在的应时而变、因地而变始终会引领时代的潮流。



校对|予津

责编|褚宏辚



···················


以上内容选自《中国烹饪》杂志2021年8月刊,欢迎转发到你的朋友圈。本微信号所有内容未经授权,谢绝转载,侵权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获得授权后方可转载。转载时请在显著位置注明来源及作者署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鲜甜   粤菜   杂志   美食   菜系   广州   技艺   厨师   小吃   仪式   当今   餐厅   潮流   饮食   餐饮   科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