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与蔡澜的饮食碰撞会擦出什么火花

题记:

苏东坡古代诗人、美食家

苏东坡与蔡澜的饮食碰撞会擦出什么火花

苏东坡会吃又会写诗,他把美食揉进字里行间。他的猪肉颂估计没有几个人不知道。

《猪肉颂》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慢着火,少着水,

柴头灶烟焰不起。


待它自熟莫催它,

火候足时它自美。

每日起来打一碗,

饱得自家君莫管。

这位大才子虽已是千年前的古人,却仿佛近在咫尺,留给世人的不仅是他的诗歌,更有很多以他名字命名的美味佳肴: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羹、东坡豆腐、东坡春鸡烩、东坡茯苓饼。这几种佳肴你吃过几种?

苏东坡不仅聪明会作诗,他还会制作美食,他作的《食猪肉》、《老饕赋》、《丁公默送蝤蛑》、《豆粥》、《羹》等诗,都反映出他对饮食烹调的浓厚兴趣。

蔡澜当代作家、美食家

苏东坡与蔡澜的饮食碰撞会擦出什么火花

蔡澜先生不仅书写得好,美食更不在他话下,他对吃有一套完整的解读。尝遍世界美食,对各国美食,生活情趣,人生百味,信手拈来便成一篇篇文章。他写作的书中,语言朴实简练,风趣幽默,尽显才子风流本色。

他所著书无数,最主要的是《蔡澜随笔》《蔡澜的生活方式》《苦中作乐》《玩物养志》等等。他对吃的研究更是出神入化,在众多电视节目中都有他的身影。

生活在网络时代真的很方便,相信很多人都是通过电视与网络认识了美食家蔡澜。而千年前的苏东坡如果活到现在,我想他的名气会更大。

一,流传至今的东坡肉真的很好吃吗?

据说宋代诗人苏东坡在被贬谪徐州期间,与好友下棋,一时忘记锅里还炖着猪肉,待其想起来时,发现肉不但没有糊锅,反而色泽鲜亮,吃着软烂,唇齿留香,好友们吃了以后也连说好吃。

为了感谢他在徐州发大水期间的努力,当地百姓买上好的猪肉送给他,而苏东坡将百姓送来的肉做成自己风味的炖肉,再送还给百姓,并受到百姓的喜爱,因此“东坡肉”便流传下来了。

要说东坡肉,其实现代人给改的面目全非,因为每个人的口味及做法不一样,有喜欢口味清淡的,有喜欢口味偏重的,有喜欢味道甜点的,有不喜欢甜口味。所以做出来的东坡肉也是五花八门的,但是,万事不离其宗,再是什么样的做法,也改不了“东坡肉”的叫法。

我做的东坡肉可能跟大家做的差不多,但是我喜欢稍微甜点的、辣点的。

食材:五花肉,葱姜蒜,酱油,料酒,冰糖,盐,干辣椒,桂皮。

制作步骤:

1,猪五花肉清洗干净,切成方块状。

苏东坡与蔡澜的饮食碰撞会擦出什么火花


2,凉水入锅,将肉放入,再放两片姜(去腥)汆烫。

苏东坡与蔡澜的饮食碰撞会擦出什么火花


3,锅中放油、冰糖,小火将冰糖融化,待冰糖冒泡,将汆烫好的肉放入锅中煸炒至金黄。

苏东坡与蔡澜的饮食碰撞会擦出什么火花


4,锅中放干辣椒,葱姜,酱油,料酒,桂皮继续煸炒成红棕色,加水没过肉,倒进砂锅中炖煮。


苏东坡与蔡澜的饮食碰撞会擦出什么火花


5,待汤汁浓稠时,放一点点盐,再继续炖煮片刻,盛出,这道“东坡肉”就做好了。

苏东坡与蔡澜的饮食碰撞会擦出什么火花

6,盘子底下垫点青菜,将炖好的“东坡肉”一块一块地码放整齐。

苏东坡与蔡澜的饮食碰撞会擦出什么火花

注:1,肉焯完后,千万不要用凉水冲,这样的肉容易发死。

2,肉下面的青菜随个人喜欢,油菜、生菜,不管是什么菜都可以,这样显得好看。

苏东坡老先生如果活在当下,品尝了我做的东坡肉会是什么想法呢?以他名字命名的东坡炖肉实在是五花八门,到底谁是正宗,真的说不清,但是叫“东坡肉”这几个字是谁也改变不了的。

二,蔡澜的饮食理念

蔡澜先生学贯中西,喜欢看书,喜欢旅游,最重要的喜欢品、喜欢吃美食。他曾经组织一个集不同年龄、国籍的试吃团队,走访过东南亚和粤港澳大小不同餐厅品尝名菜佳肴,将各家餐厅制作的美食最“真”的一面展示在观众面前。这个节目在电视台播出后,赢得很多观众喜爱,我就是其中之一。

蔡澜是作家兼美食家,他以吃吃喝喝为主业,显然是吃货一枚,他的美食理念不是花里胡哨的华丽辞藻,而是普普通通的"好吃"二字。

美食,顾名思义就是美味的食物,贵的有山珍海味,便宜的有街边小吃。但不是所有人对美食的标准都是一样的,其实美食是不分贵贱的,只要是自己喜欢的,统统都可以称之为美食。

吃,谁都会,但不是谁都能说出吃的最高境界并把“吃”字写出一本书,蔡澜先生便可以不止一本的写。对于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本该享受晚年幸福生活,而他却还奔波在美食品鉴和推广的路上,他的美食方面的书很受欢迎,也许跟大家生活标准提高,越来越注重养生有关吧。

三,苏东坡写诗,蔡澜著书,他们二人如果碰到一起,会是什么样子呢?

谁敢想象?我想肯定会非常有意思。苏东坡吟诗一首,蔡澜先生便给他介绍哪里美食最好吃。随着蔡澜先生的介绍,苏东坡的食欲大开,诗词一首接一首。过不了多久,蔡澜先生又一本关于美食及富有情画意的书与大家见面,正好填补了蔡澜先生美食书中缺少诗歌的缺憾。

随着蔡澜先生的导引,苏东坡既游历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又饱尝各处的美食,满足了吃货的欲望。真是两全其美。

苏东坡研究的是中国美食,鸡、鸭鱼、肉、豆腐、蔬菜等等,都是具有当地特色的做法和诗句。

而蔡澜走遍世界各地,研究和学贯中西,著书立说也是中外美食兼顾。两位是一土一洋,一中一西,土洋结合,更具特色。

苏东坡会吃也会做美食,而蔡澜只会吃,不会做,两个人互补多么和谐?

蔡澜是新加坡人,饮食口味偏向粤味、清淡 ,他个人饮食观是对食材的要求必须原味,要求制作食物的古法传统。

他也经常大夸肥猪肉的醇厚和美味,我不禁感叹:这才是美食家的风采,这一点不正是和苏东坡的饮食习惯相吻合吗?所以说不管苏东坡还是蔡澜,在饮食方面还是有共性的。

蔡澜先生名言:千万别将生活弄得单调,但最好的办法是当人家数绵羊入眠时,我们能够算着吃过的每一道佳肴。这才是美食家呀!

苏东坡《初到黄州》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这首诗虽然有点自嘲的味道,更是对权势者的嘲笑,他对自己所受到的遭遇不削一顾,在自然中发现美,在逆境中寻求生活的乐趣,表现了诗人的心胸豁达之宽广,远超常人。

读过苏东坡的诗句,再来看看蔡澜先生关于“吃”的理念,我发觉但凡吃货都有一个典型的特征,那就是对生活充满了乐观。对于美食来说,最关键的是吃前有期待、吃后有回味。当美食遭遇心情的时候,美食已不仅仅是简单的味觉感受,更是一种精神享受。


(图一和图二为头条官方免费提供,其余为原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东坡   学贯中西   饮食   美食   桂皮   炖肉   徐州   美食家   冰糖   佳肴   猪肉   火花   口味   诗人   百姓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