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吃辣这件事上,只有中国人能赢中国人

在吃辣这件事上,只有中国人能赢中国人


▲ 油泼辣子,辣的灵魂其实是香,香的灵魂其实是油。

辣菜到底香不香?

还得是油说了算!

辣是一种痛觉,而不是一种味觉。

科学的理论解释说,在实验中发现,辣和痛觉的神经通路一致,而与酸、甜、苦、咸、鲜等味觉神经传导通路不同。


在吃辣这件事上,只有中国人能赢中国人


▲ 红彤彤的辣椒,让人痛并快乐着。摄影/Ruggiero Scardigno,图/图虫·创意

而通俗的生活现象会告诉你,辣是一种痛觉,主要体现在吃完火锅第二天的厕所上。

但我还是有些不认同,因为在我的味蕾记忆里,辣能带给人的快感,除了痛的刺激,一定还有点别的什么。

比如陕西油泼面,热油浇上去“呲啦”一声,辣椒随着油星四溅,香味扑鼻,口水更是控制不住地流下来......


在吃辣这件事上,只有中国人能赢中国人


▲ 陕西人的油泼面,等的就是那一声“呲啦”。摄影/澜澜,图/图虫·创意

比如武汉街边的麻辣小龙虾,红油布满虾壳,流进虾脑,拿起一只掰开一嗦,鲜香麻辣!

再比如万能的油泼辣子,无论是拌菜、拌面或炒饭,这才是真的一滴入魂。

那只是痛觉吗?那明明是香香香香香香啊!



在吃辣这件事上,只有中国人能赢中国人


▲ 夏天的宵夜之王小龙虾,人气爆棚的当属麻辣味。

尤其在留学的时候,最想吃的就是那一口辣,相比外国菜辣的枯燥无味,中国辣椒最大的特色就是在辣的基础上,更香。不信你看看,小炒肉、臭鳜鱼、钵钵鸡、水煮鱼、麻婆豆腐、夫妻肺片......无辣不香。

如果非要说痛,那也一定是痛并快乐着。




中国的辣,哪家比较好吃?

中国的辣椒,千姿百态,在不同料理方式的作用下,与不同食材的组合搭配时,总会出现许许多多的小惊喜。

四川的辣,是“醇辣”

比如川菜中那一勺必不可少的红油,明亮又耀眼。远看一盆色泽红亮,初尝辣而不燥,再品香味醇厚,最后吃干抹净咂巴嘴的时候还回味绵长。

但好红油也不是人人都炼得好,基础是好辣椒,颜色要油润红亮,手感要肉厚籽少,选材要把西南的精华全都囊括,朝天椒、二荆条、小米椒一个都不能少。加成是油要熬得好,一定得选好的菜籽油,几道工艺下来,菜籽油炸出的辣油看着红润,闻着醇厚,吃起来活泼明亮,辣味层层叠叠,香味浓烈

在吃辣这件事上,只有中国人能赢中国人


▲ 水煮牛肉,麻、辣、鲜、香,一个都不能少。

拌一盆夫妻肺片,没有夫妻没有肺片,只有不同牛杂部位的不同口感在唇齿间交织,牛筋弹牙,牛肚爽脆,牛肉片劲道,而红油则是他们之间最好的催化剂,嘴里辣到“fefe”也不舍得离桌。

陕西的辣,是“泼辣”

同样爱辣油的还有陕西人。“陕西八大怪,油泼辣子一道菜”,但在他们眼中,油泼辣子不仅仅是一道菜,更是他们的生活必需品。秦椒晒干焙香,用石磨磨成辣子面,再加上几十种上好的中草药香料,一勺170-190度的菜籽油浇上去,瞬间激发香味。

在吃辣这件事上,只有中国人能赢中国人


▲ 西北人的餐桌,有了油泼辣子才有味。

夹馍里要放一勺,凉皮上要浇一勺,面馆里的每张桌子上都有一个比碗大的盆,里面装着满满的油泼辣子,想吃多少挖多少,面汤上铺满厚厚一层辣子才算心满意足。

湖南的辣,是“双辣”

湘菜中最有代表性的泡椒辣,无论做什么菜都是红彤彤满满一大勺,是那种强劲有力的辣,攻击力强,冲击力更强。


在吃辣这件事上,只有中国人能赢中国人


▲ 剁椒鱼头,是湘菜的门面。

首先必须提到的是剁椒鱼头湖南坐拥洞庭湖和四条大江,湖鲜河鲜自然就成了菜肴里的大头,但奇怪的是,相比刺少肉大的鱼身,他们更喜欢的居然是鱼头。但你吃过一次就会了解,剁椒鱼头,可比枯燥的鱼身有趣多了。

挑一只大鱼,把头斩下,舍弃鱼身,只留下头部,葱姜去腥,铺上满满一层剁椒上锅蒸熟。这时的鱼头基本上已经没有了腥气,只有猛烈的辣和鱼头的鲜,但这还没完,要是想有更强的冲击力,还得需要最后的神器——一勺热菜籽油,热油先与那一层厚厚的剁椒接触,猛的一下剁椒香四散,同时流进鱼头中,这样一条剁椒鱼头才算是完美。


在吃辣这件事上,只有中国人能赢中国人


▲ 辣子鸡,就为这里的辣子,才点了这盘鸡。

湖南还有一种辣,叫姜辣,用大量老姜、干红辣椒,下热油中爆炒,镬气十足,香味被完美的激发,可以做鸡爪、牛蛙、排骨、猪蹄。在辣姜和辣椒的双重作用下,辣度加倍,味道层次也多了一重,剁椒生猛,老姜直白,是湖南独有的辣之香。

湖北的辣,是“卤辣”

说完湖南,再说湖北。湖北为“九省通衢”,人流与文化南来北往,靠近哪片就受哪片的影响,这里的辣介于干辣和麻辣之间,横冲直撞地闯出一片新天地。


在吃辣这件事上,只有中国人能赢中国人


在吃辣这件事上,只有中国人能赢中国人


▲ 辣卤,表面不见辣,实则辣入骨。

比较出名的莫过于辣卤,全国出名的某鸭脖,就是这个风格。表面没有辣椒,颜色暗淡,就像普通的北方卤味,但吃一口你就会感受到其中无形胜有形的辣。在辣椒与其他几十种香辛料的作用下,除了辣,还多了许多复杂的层次,一口下去各种香气在口腔里闯荡,是高浓度的味觉体验。


在吃辣这件事上,只有中国人能赢中国人


▲ 又辣又香的麻辣小龙虾球,再也没有剥虾的烦恼。摄影/at-2020,图/图虫·创意

湖北除了大个的油焖小龙虾出名,还有麻辣小虾球也很经典,摘掉虾头,只留虾尾,洗净倒入热油中,虾身蜷缩成球状,麻辣味都钻了进去,连带酱汁装进盘,异香扑鼻。

贵州“酸辣”&广西“臭辣”

同样是辣,还有小众一些的辣,如贵州酸辣和广西臭辣

贵州酸辣中比较出名的就是酸汤鱼,有白酸汤和红酸汤之分。红酸汤的主要风味来源就是糟辣子,红辣椒生姜10:1,晾干后混合剁碎加盐装入坛中,发酵后的辣味加上贵州天然野果木姜子,会产生出浓郁而又复杂的香气。

在吃辣这件事上,只有中国人能赢中国人


▲ 酸汤鱼火锅,贵州菜的骄傲。摄影/吴学文

制作的时候热锅里倒菜籽油,放糟辣子和野生小番茄炒出红汤,最后加鱼煮沸,一盆带有天然野蛮气质的酸汤鱼就做好了。

广西的的重口味臭辣代表是螺狮粉,人人都说一碗好的螺蛳粉要够臭,我却觉得是要更香。一味吃酸笋的臭味会让人感到厌倦,但加上辣油就不一样了臭味是底蕴,辣味是点缀,二者相融合,才是地道的螺狮粉

在吃辣这件事上,只有中国人能赢中国人


▲ 火遍大江南北的螺狮粉。摄影/吴学文



中国的辣,为什么这么香?

中国的辣为什么如此特殊?

原来,上面提到的几道菜都有一个共同的帮手:传统风味菜籽油。四川的红油、陕西的油泼辣子,用的都是菜籽油,不仅可以更好的激发辣椒的椒香味,而且不像其他油那样抢味。无论是爆炒还是油焖,用上菜籽油,都可以让做出来的菜更鲜香麻辣。做剁椒鱼头更是如此,在提味、增香、上色的同时,还有去腥的作用。

在吃辣这件事上,只有中国人能赢中国人


▲ 好的菜籽油,才能做出地道的麻辣小龙虾。

所以,我们的家常小菜、地方特色都会用菜籽油。

比如中国烹饪大师兰明路,就很喜欢用菜籽油做菜,去海外做厨艺交流的时候,也都要带上一瓶「金龙鱼外婆乡小榨菜籽油」

「外婆乡小榨菜籽油」烹饪川、湘、徽、江浙等菜系时,可以很好地去腥提味,比如做麻辣小龙虾,菜油能够激发辣椒和各种调料的香味,同时去除小龙虾的土腥味。做红烧鱼,可以轻松去掉鱼腥味,汤汁也更加黄亮诱人

在吃辣这件事上,只有中国人能赢中国人



在吃辣这件事上,只有中国人能赢中国人


▲ 烹饪中的兰大师、「外婆乡小榨菜籽油」炸制的小酥肉。

除了是辣菜伴侣,「外婆乡小榨菜籽油」也十分适合煎炸,比如做炸小酥肉炸带鱼时,远远看去颜色金黄诱人,夹起一块放入口中,酥脆的声音在口中绽放,咬下一口香而不腻,没有油耗味,反倒还有一丝清爽。

「外婆乡小榨菜籽油」还十分适合用来做云南鸡枞菌,金黄透亮的菜籽油在激发菌菇鲜味的同时,也能很大程度地保存鸡枞菌肉厚肥硕、鲜甜香脆的口感。

作为高端传统风味菜籽油的倡导者,「外婆乡小榨菜籽油」,也早已出口海外,让海外华人也能吃到家的味道。


什么样的菜籽油,才配辣椒的香?

在这里,风物君给大家分享一个挑选菜籽油的小贴士:

一看生产日期,越新鲜越好,二看生产厂家,知名企业才有保障,三看颜色,金黄透亮不发浑为最佳。


然后闻风味,无异味才是纯正菜油风味。

在吃辣这件事上,只有中国人能赢中国人


▲ 一到春天,中国大地就变成了油菜花的金黄。摄影/见书

最后一步手搓闻香,将油滴在手心,快速搓热约60秒,再闻仍是地道菜油香味那才对。

“三看一闻一搓”的选菜籽油的方式我是从外婆那里学来的,长大后,我总想起跟外婆住在一起的日子,“摇啊摇,摇啊摇,摇啊摇到外婆桥,外婆夸我好宝宝”。

儿时街边尽头有一个老油坊,青瓦白墙里叔叔伯伯们忙着榨油,外婆在里面买油,我坐在门口闻油香。外婆总是用买回来的菜籽油给我烧鱼吃,她不吃,只是忙着动筷子给我挑鱼刺。每次想起来,都是不知道是想吃鱼,还是想外婆。

所以长大后就一直在找小时候的那口菜籽油,直到买了舌尖川菜大师兰明路大师推荐的「外婆乡小榨菜籽油」,就跟小时候小时候吃的传统菜籽油一个味道!

在吃辣这件事上,只有中国人能赢中国人


▲ 「外婆乡小榨菜籽油」,找到小时候的菜油香。

同样的小榨风味,控温炒籽,释放传统菜油浓郁香味,还含有人体必需的脂肪酸亚油酸、α-亚麻酸、植物甾醇、维生素E等营养物质,健康又美味,虽然生产工艺费时复杂,慢工出细活,为了这口“小时候的菜油香”,依然值得。
这款外婆乡小榨菜籽油是金龙鱼品牌旗下明星产品,拥有益海嘉里粮油企业的先进生产设备及工艺,研发中心技术支持,层层把关,品质保证,食用安心。

在吃辣这件事上,只有中国人能赢中国人


▲ 让辣生香,一定要选最合适的油。

做辣菜,就用「外婆乡小榨菜籽油」不仅辣得香,做什么都香!

- END -

文 | 李晓红

编辑 | 大羽

图编 | 王家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热油   菜籽油   菜油   痛觉   辣子   榨菜   泼辣   陕西   湖南   鱼头   中国   麻辣   外婆   辣椒   风味   香味   中国人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