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那些先驱们(刘少奇)

我们这些文革中的红小兵、红卫兵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中就把刘少奇作为反面人物,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少奇同志被平反昭雪,我们才慢慢知道他不平凡的一生。今天就在这里讲一讲这位伟人的一生,特别是他早期的故事。

刘少奇,1898年11月24日生于湖南省宁乡县花明楼镇炭子冲村。父亲刘寿生按照江西吉水迁移湖南益阳落户宁乡南塘的刘氏家族第九代拟定的“起序端方,绍允维臧,麟勋渠翰,际运隆昌”的谱系,为他取名绍选。启蒙老师朱赞庭按照“姜太公钓潢于渭水巧遇文王”的典故,给他取学名刘渭璜,以表达“君求贤相,臣遇明君”的美好愿望,希望学生将来能干出一番大事 业。因为他在家中最小,又在叔伯兄弟中排行第九,家里人都叫他“九满”。

百年前那些先驱们(刘少奇)

刘少奇小的时候在家乡读了三年私塾,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国学功底。辛亥革命爆发后,参加武昌起义的六哥刘云庭给他讲述了武昌起义的经过,并赠送给刘少奇一本《辛亥革命始末记》。刘少奇如获至宝,一口气将这本书连读三遍。1913年夏天,刘少奇考入宁乡县玉潭学校,被编入第十一班学习,在玉潭学校学习期间,1915年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消息传来举国悲愤,玉潭学校师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刘少奇不仅在游行中走在前列,还来到街头进行演讲。师生们的爱国行为遭到了顽固势力的刁难,他们逼走了校长,并准备开除刘少奇等几名带头的学生。这一行径引起学生们的强烈愤慨,为了表示抗议,学生们纷纷搬起行李走出校门。为了不使事态扩大,县长甘鹏展不得不亲自出面调解,由学校收回成命,撤销对被宣布开除和记过的刘渭璜等同学的处分,恢复他们的学籍,各班的同学才陆续回到学校。为了表达自己保卫炎黄子孙的决心,他果断决定将自己的名字“渭璜 ”改为“卫黄”。

百年前那些先驱们(刘少奇)

1916年夏,刘少奇从玉潭学校毕业,带着带着老师梅冶成写给长沙楚怡学校主任教员何叔衡的推荐信,从炭子冲步行几十里,到长沙求学。他先后投考了当时长沙有名的两所中学――第一中学和长郡中学,考试成绩都名列前茅,两所中学都给他发来了录取通知书。当时长沙还有一所小有名气的学校,叫驻省宁乡中学,该校以培养宁乡籍学生为主,教员大多数是宁乡人。校长黄锡类,正是刘少奇在宁乡就读时的玉潭学校的校长,也是刘少奇二姐夫的堂兄弟。刘少奇经过认真考虑后,觉得进入驻省宁乡中学读书可以缩短中学时间,而且又有熟悉的老师,于是决定重新报考驻省宁乡中学。进入中学不久,恰逢长沙陆军讲武堂招生,但报考军校必须是当过兵的才有资格。刘少奇报国心切,一心想报考军校,但条件不符,他就求助其胞兄刘云庭。刘云庭出主意让他借用其朋友刘少基的一张退伍军官执照,冒名报考。结果刘少奇以第一名被录取。从此,刘少奇就开始用“刘少基”这名字在军校学习。在学习期间,他对在长沙读书的老同学张子珩和洪庚扬说:我要改名少奇,我感到从小就应立奇志,即使抛头颅,洒热血,也要为国家民族的振兴贡献出自己的一切。但1918年由皖系军阀组阁的湖南督军解散了讲武堂,刘少奇的军事学业也至此而废。在这种情况下,刘少奇回到了家乡。这时他的同学洪庚扬等人先后赴日本留学,刘少奇也决心完成中学学业然后报考大学。于是,1919年春天他再次来到长沙,报考湖南私立育才中学。因学校招生发榜,只好顶替益阳学子刘士奇入学。刘少奇考入湖南育才中学后,各科学习成绩均名列前茅。这时,“五四”运动爆发,刘少奇被学校推选为声援北京学生运动的领头人。刘少奇在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的同时,顺利地通过了毕业考试,取得了高中毕业文凭。未等到毕业典礼,便同一批同学奔赴北京报考大学。刘少奇在北京先后报考了北京大学、陆军兽医学校并被录取。北京大学是刘少奇向往已久的高等学府,但该校学制长、学费贵,家庭无力负担;而军校的兽医班虽然学费不贵,但专业不合他的心意,经再三考虑后放弃了在北京上大学的机会。正在这时,他们得知北京法华教育会的李石曾正在组织青年赴法勤工俭学,凡有中学毕业文凭的青年,可以到河北保定育德中学留法高等工艺预备班学习。这个预备班半工半读,不收学费,学制一年,可以一面学习一面等候安排留法。于是, 他与几个同学决定一同到河北保定育德中学进修。在这里,刘少奇读到了《新青年》《每周评论》等进步刊物,了解到了国内形势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情况。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名字开始为刘少奇所关注,无产阶级学说引起了他浓厚的兴趣。1920年6月,刘少奇从保定育德中学留法预备班毕业,因为筹措不到留法路费,加上法国经济危机阻止中国留学生入境,他的留法梦想破灭。正当刘少奇在家苦苦等待而茫然无助之时,他从《新湖南报》上读到一则消息:湖南“俄罗斯研究会”正在组织在湘知识青年赴俄勤工俭学,于是他于1920年春来到长沙,经何叔衡推荐到长沙船山学社湖南自修大学,贺民范校长当即介绍刘少奇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写信给上海外国语学社兼华俄通讯社社长杨明斋,介绍刘少奇参加留俄预备班学习。就这样,刘少奇到了上海,开始真正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经过在上海外国语学社几个月的刻苦学习,1921年夏初,刘少奇和任弼时、萧劲光、彭述之、罗亦农、袁达时等十余人一道,从上海出发,经过漫长的水路和陆路,中途经历了搜查、抓捕、饥饿、寒冷、疾病等困难,历时三个月,于1921年7月9日到达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这时,共产国际正在莫斯科举行第三次代表大会,刘少奇有幸参与了会务工作,先后两次亲耳聆听了列宁演讲。8月,刘少奇正式进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刘少奇从不叫苦。在这里,他比较系统地学习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资本论》《政治经济学》等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思想政治觉悟大大提升。刘少奇到俄国求学以来,一直在思考着个人政治信仰问题,他一方面主动找负责班上的政治教导员交心,另一方面自觉研读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和列宁的《青年团的任务》。经过深入学习和反复思考,开始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1921年12月,经罗亦农和袁达时介绍,刘少奇由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正式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被推选为中国共产党旅莫留学生支部委员。

刘少奇入党之后的经历,这里就不做展开了。根据百度的介绍:1922年,刘少奇从莫斯科回国,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工作。不久到江西省西北部的安源煤矿同李立三等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随后任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代主任,主任。1925年在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上当选为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此后在上海、广州、武汉参加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和武汉工人群众收回汉口英租界的斗争。1927年在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大革命失败后,他先后在河北、上海、东北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30年夏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赤色职工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当选为执行局委员,留在赤色职工国际工作。1931年1月,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同年秋回国,任中共中央职工部部长、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1932年冬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领导职工运动,后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他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1936年春赴华北,先后任中共中央代表、北方局书记,在此期间,他坚定地执行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并对过去党的秘密工作中的错误——关门主义和冒险主义进行了系统的批评。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坚持中共中央的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的方针,领导了开创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工作。1938年11月任中共中原局书记,随后组织力量深入华中敌后, 开展游击战争。1941年国民党阴谋制造的皖南事变,使新四军蒙受惨重损失。他在这时被任命为新四军政治委员和华中局书记,同陈毅等一起扭转了新四军的困难处境,恢复和发展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抗日武装力量,扩建了华中抗日根据地。1939年至1941年作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著名演讲,丰富了党的建设的理论。1943年回到延安,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45年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修改党章的报告,对毛泽东思想作了完整概括和系统的论述。同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毛泽东赴重庆同蒋介石谈判。在此期间,他代理中共中央主席职务。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攻占延安,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留在陕北指挥全国解放战争,刘少奇任中共中央委员会书记,转移到华北,和朱德一起负责中共中央委托的工作。同年7月至9月,在河北省平山县主持召开全国土地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确定的方针,进一步推动了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少奇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他在制定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等方针政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50年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作了《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并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1956年9月,在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代表中共中央作政治报告,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规定了方向。在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1959年4月,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六十年代初期,中国的经济发生了严重的困难,刘少奇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参与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措施,使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他受到错误的批判,并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政治陷害和人身摧残,于1969年11月12日在开封病逝,终年71岁。

1980年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为恢复他的名誉作了专门的决定。

刘少奇一生共养育了9个子女。其中何葆贞烈士留下二男一女,即长子刘允斌、长女刘爱琴、次子刘允若;王前留下一男一女,即次女刘涛、三子刘允真;王光美生育有一男三女,即三女刘平平(王晴)、四子刘源、四女刘亭亭、五女刘潇潇。

我曾经专门读过刘少奇的传记,也专程参观过刘少奇在宁乡的故居和在开封去世的纪念馆,在那里沉思良久。我有时在想,从少奇同志走上革命道路的经历来看,既有他胸怀天下、救国救民的理想带来的必然因素,也有他立志求学、追求上进的偶然因素。试想,他从私塾读到小学,然后辗转读中学、军校、高中,又到北京考大学,直至试图去法国留学,最终去俄国留学,这一进程其实一开始是一个求学的过程,只是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开阔了视野、找到了真理,并为之奋斗终身。这一点,倒是与另一位早期党员瞿秋白的经历颇为相似。等以后有机会介绍瞿秋白的时候我会再一次提及这一点。

在开放刘少奇纪念馆,我独自站在少奇同志度过最后岁月的那处封闭的小院子中,看着他去世后遗体停放的那块小小的水泥地,心中百感交集。作为一个当年曾经高呼口号的文革一代人,那一刻我有着一种深深的忏悔。小平同志说得对:“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但愿我们的后人不要忘记文革,永不让那样的悲剧重演。

少奇同志是一个信念坚定的人,他那句:“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将永远萦绕在我们的心间。

百年前那些先驱们(刘少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宁乡县   宁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俄国   莫斯科   马克思   中共中央   长沙   湖南   军校   先驱   北京   中共   书记   中学   美食   学校   刘少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