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那些先驱们(杨开慧)

最早知道杨开慧还是文革的时候读《毛主席诗词》。到了1976年刚刚粉碎“四人帮”的时候,可能是因为江青是毛泽东的第三任妻子,她被打倒后,按照中国文化中的传统,需要将其打入另册,重新确立正统的,大约是这个缘故,全国上下掀起了一波宣传毛泽东的第一任夫人杨开慧的热潮。那段时间里,评弹《蝶恋花·答李淑一》以及《骄杨》等戏剧、电影在各地的大小演出中纷纷上演,各种介绍杨开慧的图书、画册也大量出版,我就是在那个时候读了许多关于杨开慧材料,当然也包括各种诗歌和剧本,所以对她可以说一点都不陌生。

百年前那些先驱们(杨开慧)

杨开慧,字云锦,号霞,1901年11月6日出生在湖南长沙板仓(现长沙县开慧镇)。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又名杨怀中)是著名伦理学家,教育家。母亲向振熙出生于诗书世家。1888年与杨昌济结婚,生有一男二女。杨昌济是著名学者,先后在日本弘文学院、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及英国爱伯汀大学留学,并曾赴德国考察。对西方教育、哲学和伦理学之历史与现状、理论与实践均有深入研究。出身书香世家的杨开慧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由于姐姐杨琼在杨开慧出生的前一年不幸夭折,所以除了杨开慧以外,同辈的只有哥哥杨开智。杨昌济思想先进,因此他也像对待男孩子一样,给女儿杨开慧取了名、字、号。1908年,杨昌济从国外写信给妻子,让她送杨开慧上学。在那个年代女孩子上学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杨开慧破例进入长沙第四十初级小学,成为该校第一批女学生,也是班上年龄最小的学生。杨开慧在杨公庙小学读了三个学期后,转到离板仓五里路的储能学校。辛亥革命发生后不久,杨开慧回家动员不识字的妈妈也进学校读书(这里要说明一下,在那个年代出生于诗书之家的女子也有不少目不识丁,因为那时的大户人家也相信“女子无才便是德”),便和妈妈一起转到离家20多里的衡粹女校,妈妈读实业班,她读附设小学班,母女同校读书一时被传为佳话。后因衡粹女校要迁到长沙,杨开慧又转到麻林桥板仓附近的隐储女校,一直读到毕业。1913年,杨昌济从国外归来,任教于长沙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杨开慧跟随母亲从板仓乡下到长沙大鹅塘居住。杨开慧转入长沙稻田女子师范附小读书,后来停学在家,由父亲指导自学。杨昌济有几名最得意的学生,其中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和向警予等都深得杨昌济喜爱,毛泽东、蔡和森和萧子升号称“湘江三友”,他们和同学张昆弟、罗学璜等人经常去杨家向老师请教,正是在这其间,杨开慧第一次见到毛泽东。当时,杨昌济非常欣赏“湘江三友”,曾有意将杨开慧许配给萧子升,但当时萧子升已有家室,于是作罢。当毛泽东等来杨家向杨昌济请教时,杨开慧总是搬一条小凳坐在旁边,听他们谈论治学、做人之道,研讨朝代兴衰,探寻救国救民真理。毛泽东和杨开慧日渐熟悉。1918年6月,杨昌济应聘为北京大学教授,举家北迁。同年秋,为了组织新民学会会员赴法勤工俭学,毛泽东第一次来到北京,前去看望老师杨昌济并在杨家小住,并经杨昌济介绍,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任助理员。在这期间,毛泽东与杨开慧接触更加频繁,两个人逐渐相爱了。1919年12月8日,毛泽东率驱张(敬尧)代表团第二次到了北京,也住在杨家。不久,杨昌济染病,杨开慧日夜服侍于病榻之侧,并为父亲读书读报。每期《新青年》是必读之书,从这里,杨开慧汲取了许多新思想新道德。1920年1月,杨昌济不幸病逝,北京和长沙的教育界都为杨昌济开了追悼会,毛泽东以半生半婿的身份参加守灵,帮助料理后事,父亲病逝后杨开慧随母亲、哥哥回湖南。杨开慧回到长沙后,得到父亲生前好友的关照,在李淑一父亲的帮助下进入教会学校福湘女中读书,并与李淑一住在同一寝室。杨开慧在校期间不留长发、不做礼拜,破坏校规,还经常出去搞学生运动,奔走于各校组织讲演队走上街头宣传,因此不久被保守的福湘女中开除。1920年8月,毛泽东在长沙成立了文化书社,杨开慧得知书社缺经费后,回家动员母亲把父亲去世时亲友们送的奠仪金拿出一部分来支持毛泽东,同时她还参加了书社的工作。1920年9月,杨开慧串联了福湘、周南两女校的5名女学生,毅然进入岳云男子中学,成为全省男子中学中第一批女学生。1920年冬,杨开慧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湖南第一批团员。这年年末,她与毛泽东在长沙举行了新式婚礼,他们的婚礼仅仅花了六元大洋请至亲好友吃了一顿饭。杨开慧不坐花轿不拜堂,不戴凤冠不披纱,坚决“不作俗人之举”。1921年夏,毛泽东同何叔衡一起,赴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0月10日,中国共产党湖南支部成立,毛泽东任书记。根据中共一大精神,中共湖南支部建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作为中共领导工人运动的公开机关,毛泽东兼主任。这一年秋天,杨开慧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我党最早的女党员之一。中共“一大”后,毛泽东建立了中共湘区委员会,任区委书记,杨开慧负责区委的机要和交通联络工作,成了毛泽东的得力助手。他们把家安在了长沙市郊外清水塘22号,这也是区委所在地。杨开慧经常往来于文化书社、船山学社等党的秘密联络点,传送党的文件和指示,协助毛泽东收集资料,抄写文稿,同时照料毛泽东的生活起居,她当时把母亲也接来跟着住在一起。1922年,毛泽东创办了湖南青年图书馆,杨开慧主持图书馆的一切事务。同年10月,杨开慧生了第一个孩子,取名毛岸英。杨开慧一边带孩子,一边协助毛泽东工作。1923年4月,毛泽东到上海党中央工作,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同年11月,次子毛岸青在板仓家中出生。1924年,杨开慧带着岸英和岸青两个孩子也来到了上海,并同向警予一起去纱厂组织女工夜校,为此还专门学习用上海话讲课。1925年2月,杨开慧随毛泽东回到韶山开展农民运动,协助毛泽东创办农民夜校,在农民夜校担任教员。她不仅一直照顾丈夫生活并带孩子,也帮助联络同志,还帮毛泽东找资料、抄写文章。同年12月,杨开慧离开韶山转往广州协助毛泽东收集、整理资料,编写文稿,负责联络工作。1926年,随毛泽东在广州开展革命工作。1927年初,毛泽东对湖南农民运动进行考察,杨开慧把大量的调查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工整地抄写下来。3月,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中共湖南区委机关报《战士》上首次刊登,这里面也凝聚了杨开慧的心血。同年4月,三子毛岸龙在武昌出生。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白色恐怖中,杨开慧按照党的安排,带着孩子回到板仓开展地下斗争。在与上级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她参与组织和领导了长沙、平江、湘阴边界的地下武装斗争,努力发展党的组织,坚持斗争整整3年。

1930年8月,围攻长沙的工农红军撤退后,湖南省“清乡”司令部司令何键卷土重来,在全省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组织“铲共义勇队”和“清乡队”四处捕人,并悬赏1000大洋捉拿“毛泽东的妻子杨氏”。10月24日晚上,化装成贩卖陶罐的小商人并在板仓一带盯梢的密探余连珊领着何键武术训练班教官、长沙县福临乡乡长范瑾熙等60多个清乡队员,冲进了长沙县板仓的杨宅,将杨开慧和8岁的毛岸英以及保姆陈玉英一并用当时农村流行的运输工具—鸡公车推向了长沙城的司禁湾陆军监狱署,这一天是毛岸英的8岁生日。在监狱中,有个《晚晚报》采访员专门采访杨开慧,他先是问了问杨开慧的一些基本情况,然后对她说:“你为何要做共产党?你犯了法晓得么?” 杨开慧回道:“我没有犯法,是何键犯了法。” 采访员又说,“现在你能悔过自新就无生命危险了。” 杨开慧说:“我誓不屈服。关于政治,各有己是,我的生命早不计较,不成功便成仁。”采访员再问:“还有什么话要说没有?” 杨开慧答:“我的话说完了。”杨开慧入狱后,其七舅向定前派同济青布庄店员杨振湘护送杨开慧母亲向振熙去南京,与正在南京的杨开慧的胞兄杨开智一道找到杨开慧父亲杨昌济的老友章士钊、蔡元培、谭延闿等教授、名流营救杨开慧,他们曾联名向国民党当局致函。南京政府屈于外界压力,致电何键,嘱其缓刑。号称“杀人魔王”的何键在舆论的强大压力下,并未在狱中对杨开慧施以重刑。何键“优待”杨开慧一是与章士钊等人的营救分不开,二是因为曾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的叛徒任卓宣向何键献策称:“杨开慧如能自首,胜过千万人自首。”于是,审讯官提出,杨开慧只要宣布同毛泽东脱离关系即可自由。但杨开慧则毅然回答:“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劝降不了杨开慧,外部压力又很大,何键深知事久多变。他一方面把南京政府的电报压下,另一方面通过制造谣言,策划游行示威,并叫嚣说:“毛泽东的堂客不杀,别的政治犯都可以不杀了……” 同时,本欲将杨开慧“斩首示众” 的何键改为“枪决、暴尸三日”。1930年11月14日,这天早饭后,何键的特务四连值星官、也是监斩官之一的晏国务下令带人。不久,罗国林、姚楚忠、黄正榜等四五人押来了杨开慧。此时,杨开慧仍旧一副大家闺秀的风范,走到执法处长李琼的面前。李琼板着面孔,向扶绑的罗国林、姚楚忠做了个手势,二人给杨开慧松绑,然后,脱下杨开慧的青色毛衣和旗袍,只留下一件也是青色的单薄内衣。李琼拿着一张状子向杨开慧宣读,然后用红笔对着“标子”上白纸黑字的“杨开慧”三字从上至下一笔勾下,随后朝上一带,丢掉笔,掉头走进了里屋。罗国林、姚楚忠又用麻绳重将杨开慧绑紧,站在一旁的黄正榜将“标子”从地上捡起,插到杨开慧的后颈衣服里。所谓的宣判过程,不到5分钟。行刑的队伍搞来了一部黄包车,他们将杨开慧架到车上坐下,从位于教育坪的清乡司令部出来,由北正街到南正街,然后在学院街口的马路上停留了片刻,爬到天心阁,绕到浏阳门外,向识字岭刑场走去。走在最前面的是号兵谭青云和唐冬初,后面是骑着马的晏国务和清乡司令部的监斩官钟吕潜,马后是坐在黄包车上的杨开慧,在她的身后,是两列全副武装的士兵。经过近一小时的示众,行刑队伍出了浏阳门,到了识字岭。自始至终一声不吭、大义凛然的杨开慧从容地步下黄包车,径直走向一较高的坟堆。晏国务一声令下,尾随杨开慧的刽子手帅保云朝杨开慧的背心开了两枪,杨开慧应声扑倒在地,帅保云将驳壳枪插到腰里,转身离开。罗国林和姚楚忠给杨开慧的尸身松开绳索,紧随大队人马而去。中午,行刑的人大打牙祭。刚刚吃了饭,卫兵向晏国务报告“上边来了通知,上午打的那个女人没死!”晏国务当即命令道:“副目姚楚忠,你去补枪!”姚楚忠带了两个士兵,提着驳壳枪直奔识字岭。只见杨开慧匍匐在荒草地上,还有一丝气息,她的嘴里已啃满了泥沙,两只手深深地抠进了泥土里,地上留下了两个大坑,姚楚忠这时对着杨开慧又开了一枪。这一年,杨开慧29岁。一个多月后,噩耗传到瑞金。毛泽东极度悲伤,强抑内心悲痛,挥笔致函杨老夫人及杨开慧的亲属,沉痛地表示:“开慧之死,百身莫赎”。解放后,毛泽东仍常怀念杨开慧。1957年,他给故人柳直荀的遗孀李淑一回信时,写下了《蝶恋花·答李淑一》,第一句就是“我失骄杨君失柳”。对女子的称呼本应用“娇”字,当年推荐杨昌济去北京大学任教的章士钊曾请教毛泽东“骄杨”当作何解,毛泽东则说:“女子为革命而丧其元,焉得不骄?”当年杀害杨开慧的刽子手姚楚忠在供出了杀害杨开慧的过程后,于1974年7月被当时的醴陵县人民法院以反革命杀人罪判处死刑并立即执行。

百年前那些先驱们(杨开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长沙县   国务   司令部   清乡   中国共产党   黄包车   女校   长沙   湖南   南京   先驱   同年   中共   父亲   母亲   组织   美食   杨开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