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那些先驱们(夏明翰)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首著名的诗句,我在50年前就会背诵。从那时起,夏明翰这个名字就被我牢牢地记在脑子里。

百年前那些先驱们(夏明翰)

夏明翰,字桂根,曾随母姓陈,取名日羽,祖籍湖南衡阳县,1900年农历8月出生于父亲居官的湖北秭归县。他的父亲夏绍范是清代一个阅历深广而不墨守成规的地方官员。1899年,夏绍范以知县职分发湖北秭归候补,1902年加封三品衔,进封资政大夫,代理秭归知州。夏明翰3岁时,父亲夏绍范以正品资政大夫的身份被清政府派往日本考察。此次考察让夏绍范眼界大开,深受震动,他的思想也转向现代。回国后,夏绍范写下《日本官职志》《东游笔记》二书,由妻子陈云凤帮助整理出版。辛亥革命后,他主动归附革命,热心为新政服务。因为接受了新思想,夏绍范希望子女都能学习先进科学技术,以振兴中华、强国富民。夏明翰的母亲陈云凤,衡山人,出生于书香门第,是清翰林院编修、民国第二届国会参议院议员陈嘉言的女儿,博学多才,思想开明。1922年曾任衡阳县议员。她生有四男四女,夏明翰排行第三。父亲母亲的言行对夏明翰幼小的心灵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尤其是母亲,是他走向革命的启蒙老师和最忠实、最坚定的支持者。夏明翰的童年基本上是跟着父母在秭归度过的。1913年,12岁的夏明翰随父母回到衡阳。父亲不幸于1914年猝然病逝,家中大局由其祖父主持。夏明翰的祖父夏时济,在清朝做过户部主事,当过江西、江苏督销局和两江营务处总办。辛亥革命后,他拒不留任,思想顽固,带着全家回到衡阳。少年时代的夏明翰因为受到父母追求科学民主和新思想的熏陶,养成了爱读书善思考的习惯。他并不以“夏府少爷”自居,而是经常做些自己认为该做的事情,还尽自己的能力接济穷苦人。1917年春,夏明翰违背祖父心愿,进入湖南省立第三甲种工业学校机械科读书。1918年4月,吴佩孚攻陷衡阳城。夏明翰对军阀混战深恶痛绝,也深为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担忧。在同盟会会员邱海岚的帮助下,他联络了蒋先云等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革命团体砂子会,开展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1919年五四运动兴起。夏明翰与蒋先云等同学会同各校进步同学一起,到社会上进行爱国宣传活动,并联合各界人士声援北京学生。1919年6月17日,湘南学生联合会成立,夏明翰当选为第三届总干事 ,主编发行了《湘南学生联合会周刊》。夏明翰带领调查组和学生义勇军到仓库、商店清查日货,并举行“焚烧日货大会”。他不仅带头宣传、抵制日货,还将家中藏的所有日货统统拿出来烧毁,以实际行动在自己的封建家庭中来了一次革命。祖父大骂他是个败家子,他却斩钉截铁地说:“这样的家不败,这样的东西不烧,我们的国就不能保,更不能兴!”祖父对他愈发不满,还一度将他关禁闭,甚至以沉潭逼他“守规矩”。夏明翰却毫不退缩,最终与这个封建官僚家庭决裂。1919年秋至1920年夏,湖南民众在毛泽东等人领导下开展了声势浩大的驱张运动。夏明翰在何叔衡的指导下,积极投入到轰轰烈烈的驱张斗争。他们通过湘南学生联合会,组织爱国学生把军阀张敬尧祸湘的罪恶事实和各地驱张运动的消息进行广泛宣传。在民众的愤怒声讨和各方合力驱逐下,1920年6月,张敬尧不得不仓皇逃出湖南。为庆祝驱张运动大捷,夏明翰欣喜地作诗一首:“张督心藏刀,治湘一团糟。杀人又放火,民众怨声高。吾辈齐奋起,驱张胆气豪。张毒如老鼠,夹起尾巴逃。”在何叔衡引见下,夏明翰在1920年秋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此后,夏明翰经常去毛泽东处,虚心向毛泽东请教,对革命有了新的思考和追求。在毛泽东、何叔衡的培养和介绍下,1921年冬,夏明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一个充满爱国热情的学生,成长为一名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1921年10月10日,中共湖南支部成立,毛泽东任书记。夏明翰参加了毛泽东主持的中共湖南支部成立会议。中共湖南支部成立后,在夏明翰的陪同下,毛泽东乘小火轮来到衡阳。在衡阳期间,毛泽东听取了革命团体“心社”(其前身是“砂子会”,1920年7月由蒋先云等发起改造成为“心社”)负责人蒋先云等的汇报后,认为“心社”的宗旨和主张,大体与新民学会相仿,在实际斗争中表现甚好,是很好的党团组织基础。毛泽东就在‘心社’最早的成员中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已树立了坚定信仰的蒋先云、黄静源、唐朝英、蒋啸青等四人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毛泽东的主持下,中共衡阳早期地方党组织的第一个党小组——中共湖南省立三师党小组成立。同时,毛泽东在省立三师又发展了一批进步青年师生入团,并建立了衡阳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在此期间,夏明翰协助毛泽东做了许多具体的工作。1922年1月,夏明翰在毛泽东领导下,参加了反击军阀赵恒惕(湘军总司令兼湖南省长)对工人运动高压屠杀政策的斗争。湖南工人运动最早的领导机关是劳工会。劳工会是湖南工业学校毕业生黄爱、庞人铨在1920年11月21日组建的,拥有7000余名会员,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毛泽东对劳工会十分重视,给予了很大帮助。1922年1月16日晚,赵恒惕派出军警将黄爱、庞人铨逮捕,17日凌晨惨杀于长沙浏阳门外,随之封闭了湖南劳工会。一时间,长沙笼罩着一片白色恐怖,夏明翰没有被白色恐怖吓倒,和毛泽东一起,组织长沙工人和各界代表,举行黄爱和庞人铨的追悼大会,并带领群众进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不久,毛泽东、何叔衡分赴上海、广州,向各界介绍黄、庞被害经过,发动新闻界弹劾赵恒惕。全国一些大城市纷纷召开追悼会。夏明翰满腔悲愤,怀着对黄、庞两位无产阶级勇士的无限深情和对赵恒惕政府的无比憎恨,挥泪写下了题为《江上的白云》的长诗一首。夏明翰这首诗刊登在1922年2月10日上海的《劳动周刊》上,这首诗鼓励和号召广大群众为革命事业前仆后继、无畏无惧,坚定革命胜利就在前方的信念,引起人们极大的共鸣,并广为流传。1922年9月,按照党的安排,湖南自修大学增设补习学校,何叔衡任主事(校长),毛泽东任指导主任,夏明翰任教务主任。补习学校招收年长失学和有志向的革命青年,为湖南培养出一大批党团骨干。1922年10月,夏明翰受党的委派,领导长沙人力车工人开展罢工斗争。当时,长沙人力车工人在千人以上,有历史悠久的行会。行会的权力操纵在车主和代表车主利益的封建把头、总管、值年手中,行会有许多严厉的封建行规,违反行规要受到严厉处罚,再加上车租高,兵差多,人力车工人生活痛苦到了极点。夏明翰身穿粗布衣衫,脚登笋壳草鞋,深入工人当中。他同工人们一道坐茶馆、拖车子,主持开办人力车工人夜校,积极进行罢工宣传和组织工作。他代表人力车夫向长沙县当局严正表明:“我们反加租,我们要活命。”人力车夫李福根被赵恒惕的兵抓去拖子弹,由于又饿又渴,拖不动板车,被兵痞一脚踢死。夏明翰知道后,把自己身上的钱,全部送给李福根家属,还动员人力车工人把李福根安葬好。由于夏明翰的精心组织,这次长沙人力车工人的罢工斗争终于取得胜利,迫使长沙县知事答应“减少车租”“释放被捕工人”。1922年12月至1924年11月,夏明翰先后担任社会主义青年团长沙地方执行委员会及社会主义青年团湘区第一、二届执委会委员。1924年12月,夏明翰与田波扬、潘心源受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的派遣,到浏阳开展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先后介绍一批先进分子入党,并于1925年5月在安源工人周克明等人的积极配合下,在浏阳北乡毛公桥刘家庵建立了浏阳农村第一个党支部。夏明翰在党支部成立大会上说:我们这个支部命名为浏阳特别支部,这是浏阳农村党支部建立的开始,不久的将来,中国农村将要掀起个大革命风暴,因此要积极发展党和农民组织,进行各种斗争,迎接革命新高潮。此后,在夏明翰主持组织下,沙蕉、东山里和北盛高小等中共基层组织相继建立。1925年,夏明翰兼任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组织部长、农民部长、长沙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1925年10月,夏明翰兼任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为加强基层的农运工作,他动员自己的弟弟夏明震、夏明霹和妹妹夏明衡回到衡阳县开展农民运动,使衡阳县农民运动迅速发展。1926年11月统计,全县成立区农会23个、乡农会244个。到1927年4月,衡阳县农民协会会员发展到60万人,成为湖南省农会会员最多的一个县。湘绣女工郑家钧在掩护领导罢工斗争的夏明翰时,右臂中弹受伤,夏明翰经常来看望她。两人在接触过程中畅谈理想,交流革命体会,互生爱慕之情。1926年4月的一天,毛泽东来到夏明翰房间,见他在洗衣服,颇有感触地说:“明翰,该找个伴侣啦!郑家钧对你不是很好吗?”夏明翰回答:“家钧好,家钧好!”毛泽东高兴地说:“你们俩有共同的理想和情操,情投意合,道同志合,早点成家吧!”经毛泽东做媒,1926年秋,郑家钧和夏明翰在长沙清水塘一间简陋的民房里举行了婚礼。当时来贺喜的人中有李维汉、何叔衡、谢觉哉。他们还专门送了一副“世间惟有家钧好,天下谁比明翰强”的对联。婚后,两人搬到长沙望麓园1号,与毛泽东、杨开慧同住一个院子。1927年1月4日至2月5日,夏明翰陪同毛泽东,步行1400多里,实地考察了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等5个县的农民运动情况,并承担了大量的组织协调、调查研究、文书起草等工作。2月12日,毛泽东带着考察湖南5个县的农民运动的丰富资料回到武昌,满怀激情地赶写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毛泽东曾同何叔衡介绍夏明翰入党,对夏明翰十分熟悉,回湘考察5个县的农民运动期间,又对夏明翰有了进一步的接触和了解,于是向组织上提出:希望调夏明翰来汉相助。1927年2月,夏明翰回到长沙不久,收到毛泽东的邀请信,并受组织指派,来到武汉,担任全国农民协会的秘书长,兼任毛泽东的秘书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的秘书。夏明翰首先住在武昌三道街,后来搬到武昌都府堤41号,与毛泽东一家住在一起,朝夕相处。夏明翰有着在湖南从事农运工作的丰富经验和对农民大众的深厚感情,因而在工作中与毛泽东配合默契,得心应手。1927年3月初,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学,夏明翰积极编写、印发农运教材和讲义,并在农讲所授课,有时还应邀到中央陆军军事政治学校作报告。1927年3月下旬,夏明翰协助毛泽东召开了湘鄂赣粤四省农协代表及河南武装农民自卫军代表的联席会议,负责办理会务。出席联席会议的代表,都是农民运动的领导骨干。后来,这些人有的参加了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有的还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就在这次联席会议上,与会者推举邓演达、毛泽东等13人为全国农民协会临时执行委员。会后,夏明翰又负责寻觅全国农协会址办公场所,选聘办事人员。4月上旬,全国农协在武昌抚院街挂牌办公。夏明翰协助毛泽东了解考察各方面的情况,整理农民运动的经验材料,不是撰写文稿,就是召集干部开会,实际上主持全国农协的日常工作。同月,他又同彭公达等受聘担任湖南省农民协会的顾问。他经常往返在武汉和长沙之间,指导农运,十分繁忙。1927年5月21日,湖南反动军阀何键(国民党三十五军军长)与国民党右派相勾结,以三十三团团长许克祥出面,在长沙发动屠杀共产党人的“马日事变”,李维汉、谢觉哉、夏明翰、周竹安及徐特立、熊瑾玎等41人被通缉。在危急时刻,夏明翰重被调回湖南,任省委委员兼组织部长,与周竹安等主持省委工作。1927年6月24日,在武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决定:组建新的中共湖南省委,由毛泽东等17人组成。毛泽东、何资深、夏明翰、李植、林蔚为常委,毛泽东任书记。7月初,毛泽东调回武汉,省委书记由易礼容代理。按省委成员分工,夏明翰任组织部秘书。7月下旬,省委对各部门负责人重新进行分工,省委书记仍由易礼容代理,夏明翰任组织部长。1927年8月,中共中央八七会议后,为了加强对湖南秋收起义的领导,中共中央决定改组中共湖南省委,指定彭公达为新省委书记,派毛泽东为中共中央特派员回到长沙,协助彭公达改组中共湖南省委,贯彻中央新政策,领导湖南秋收起义。根据安排,夏明翰负责向湖南各级党组织宣传和组织秋收起义,周竹安负责地下联络工作。8月16日,彭公达在长沙北门沈家大屋主持召开中共湖南省委会议,传达中央八七会议精神,讨论并正式改组了省委,新省委由彭公达、毛泽东、易礼容、夏明翰、谢觉哉等9人组成。彭公达任书记,夏明翰任组织部长。1927年8月30日,中共湖南省委常委会议决定,派省委组织部长夏明翰、省委特派员李六如到平江发动、组织秋收起义。夏明翰、李六如和中共平江县委负责人毛简青、罗纳川为配合毛泽东发动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成立了平江县秋收起义委员会,罗纳川任总指挥。9月9日,毛泽东领导了震惊中外的秋收起义,起义队伍由湖南转向江西井冈山,在那里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7年9月20日,夏明翰、李六如、毛简青组织输钟、梅仙、思村、安定等地数百农军举行起义,围攻了县城。9月21日夜,在夏明翰、李六如的领导下,六路起义武装一齐冲向献忠镇,喊声震天,把全镇紧紧包围。接着,起义人员像潮水似地涌进镇内。冲在最前头的是10多个大汉,他们一手擎着火把,一手拿着大刀。罗纳川手执驳壳枪,指挥着大队人马冲进警察所,缴枪3条(其中有1条是坏枪),缴获逃亡恶霸遗留的一只皮箱,箱内除契券,还有400块大洋和1只金钏。当晚,起义武装还冲进厘金局,逮捕了作恶多端的厘金局长及劣绅数人。第二天,平江县秋收起义委员会在献钟镇河岸的沙滩上,召开了几千人的大会,公审和处决了两名民愤极大的土豪劣绅。1927年9月22日夜间,夏明翰、李六如与罗纳川一道总结了攻打献钟镇警察所的经验,决定趁热打铁,夺取辜家洞泰安挨户团的枪,扩大起义成果。辜家洞离献钟镇有10多公里,大地主、大恶霸比献钟镇多。刚开始,罗纳川只知道挨户团有4条枪,没弄清还有30多条枪散藏在地主恶霸家里。这晚,起义武装准备兵分三路攻打挨户团驻地时,还没来得及分开队伍,突然一阵雨点似的枪弹,从左右两面射过来。起义武装被包围了。罗纳川带领队伍突围。经过激烈拼搏,起义武装虽然突出重围,却有几个队员被敌人捉去,罗纳川下落不明。天快亮时,夏明翰、李六如才得到情报,二人直奔罗家洞起义指挥部,正好碰上脱险归来的罗纳川送来紧急情报:挨户团把捉到的起义武装人员送往县城,估计会走黄花潭那条路。夏明翰、李六如当即组织了30多个精壮起义武装人员,由罗纳川率领,抄近路直插黄花潭,埋伏在险要处。一场伏击战,罗纳川他们不但把捉去的人救回来了,还夺得了3条长枪,俘虏敌人2名。夏明翰、李六如帮助罗纳川总结经验教训,并趁热打铁,组织起义武装捣毁了思村等地警察所,击溃了泰安等地挨戶团,镇压了一大批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1927年10月,国民党反动政府四处张贴布告,通缉夏明翰。在白色恐怖面前,夏明翰丝毫没有退缩,坚持开展党的工作,并写下一首短诗:越杀胆越大,杀绝也不怕。不斩蒋贼头,何以谢天下。1927年10月初,夏明翰根据中共湖南省委的指示,继续坚持开展省委的日常工作,并受命兼任中共平(江)浏(阳)特委书记。他来到浏阳北乡与潘心源取得联系,恢复了中共浏阳县委,潘心源为县委书记,慕容楚强任组织部长,聂永晖任宣传部长。他带领暴动队,智取浏阳北圣仓的团防局,夺得40多支步枪。夏明翰在平江、浏阳的活动,有力地配合和支持了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和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1928年1月,受党组织委派,夏明翰由长沙来到武汉,担任中共湖北省委委员。作为敌我斗争的前沿阵地,武汉三镇的紧张气氛尤为强烈。他深知此行凶多吉少,临行前,他向妻子和刚出生不久的女儿告别,并赠予妻子一颗红珠,附诗云:“我赠红珠如赠心,但愿君心似我心。善抚幼女继吾志,严峻考验不变心。”

1928年2月,夏明翰在汉口见到郭亮,并很快就同先期到达的原湖南省委负责人谢觉哉、周竹安及徐特立、熊瑾玎接上了联系。当时,以瞿秋白为首的党中央,受“左”倾急躁情绪影响,想以武汉为中心发动“年关”暴动。然而,夏明翰根据自己的实际斗争经验,认为盲目行动不可能会成功,经同上海党中央派来的李维汉商量之后,取消了暴动计划。3月18日,为了与谢觉哉、周竹安、徐特立和熊瑾玎研究下一步工作,夏明翰找到了谢觉哉的住所(当时谢觉哉与徐特立在编辑湖北省委《大江》报)。他们一见面,谢觉哉就焦急地问他:“你现在住在哪里?”夏明翰答道:“东方旅舍”,又镇定地补充说:“有一个茶房是裕泰的,他认识我,他说住在他那里只管放心。”其实,夏明翰的住处已成“狼窝”,谢觉哉立即警告他搬离。当时夏明翰正准备从东方旅舍转移,但迟了一步。由于交通员宋若林的叛变,夏明翰于1928年3月18日晚在汉口东方旅社被捕。敌人在他的住处仅找到一只手电筒、一块怀表和一副眼镜。在狱中,他同审讯官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你姓什么?”“姓冬。”“你明明姓夏,为什么说姓冬!简直是胡说!”“我是按国民党的逻辑讲话的。你们的逻辑是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你们把杀人说成慈悲,把卖国说成爱国。我也用你们的逻辑,把姓‘夏’说成姓‘冬’,这叫以毒攻毒。”“你多大年岁?”“我是共产党,共产党万万岁!”“你老家在哪儿?”“革命者四海为家!”“你信仰什么?”“共产党人不信神,不信鬼,信仰马克思主义!”敌人假惺惺地劝夏明翰不要固执,要他为自己年轻的生命、贤惠的妻子和可爱的孩子三思。他大义凛然地说:“我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已不是三思而行,而是百思已定的了。为了劳苦工农的解放,为了使我们的后代能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我们随时准备牺牲自己的生命。”在一大群记者面前,敌人强迫夏明翰悔过自新,他却用尽全身力气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夏明翰被捕后,党组织设法营救,未能成功。在昏暗潮湿的牢房里,夏明翰忍着剧痛,挣扎着拾起敌人叫他写“自白书”的纸,拖着手铐脚镣,用半截铅笔给母亲、妻子、大姐分别写了信。在给母亲的信中,夏明翰写道:“亲爱的妈妈,别难过,别呜咽,别让子规啼血蒙了眼,别用泪水送儿别人间。儿女不见妈妈两鬓白,但相信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夏明翰在给妻子的信中深情地劝慰鼓励她:“亲爱的夫人钧:同志们曾说世上唯有家钧好,今日里才觉得你是巾帼贤。我一生无愁无泪无私念,你切莫悲悲凄凄泪涟涟。张眼望,迷人世,几家夫妻偕老有百年?抛头颅、洒热血,明翰早已视等闲。各取所需终有日,革命事业代代传。红珠留着相思念,赤云孤苦望成全,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他咬破嘴唇,用血在纸上印了一个吻,表达对妻子和女儿深深的爱。在给大姐的信中,夏明翰坚定地表示:“大姐为我坐监牢,外甥为我受株连,我们没有罪,我们要斗争,人该怎样做,路该怎样走,要有正确的答案。我一生无遗憾,认定了共产主义这个为人类翻身解放造幸福的真理,就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甘愿抛头颅,洒热血!”这三封红色家书被难友们偷偷保存,秘密传出牢房。经过许多曲折,最终送到夏明翰外甥女手中,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被保存了15年。对夏明翰无计可施的反动派,残忍地决定杀害这名年轻的共产主义斗士。被捕两天后即1928年3月20日的清晨,夏明翰告别狱中难友,从容不迫地走向汉口余记里刑场,并连声高呼革命口号,激情澎湃地高唱《国际歌》。行刑前,执行官问他有无遗言,他大喝道:“有,拿纸笔来!”他用戴着铁铐的手,挥毫写下了气吞山河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写完,他将笔一甩,厉声喝道:“开枪吧!”枪声响起,夏明翰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年仅28岁。夏明翰就义后,堂兄夏明权趁夜将他的遗体埋葬在武汉鹦鹉洲的沙滩里。几天后,夏明翰的遗体被江水冲走,此后再也没有找到。夏家一门,正像夏明翰说的那样: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1928年3月22日,弟弟夏明震在湘南暴动中英勇献身,年仅21岁;同年6月,妹妹夏明衡面对敌人的抓捕,跳湖牺牲,殉身成仁,年仅26岁;二弟夏明霹在衡阳组织年关暴动时惨遭杀害,时年不足20岁;外甥邬依庄在与国民党军队的激战中牺牲,年仅19岁。夏家一门五烈士,先后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正可谓“誓将真理传人寰”。

解放后,夏明翰的夫人郑家钧曾专程到汉阳凭吊忠魂,作七律一首:闻君就义汉江城,慷慨高歌主义真。气吞山河遗篇在,血溅沙洲浩气存。白骨推波卷巨浪,丹心永照后来人。喜见今朝乾坤赤,英魂含笑看朝晖。

百年前那些先驱们(夏明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衡阳县   秭归   浏阳   农协   秋收起义   人力车   组织部长   长沙   湖南   武汉   先驱   省委   中共   工人   农民   组织   美食   夏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