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率不足1%!鲑鱼洄游面临危机,养殖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大家可能已经在《人与自然》等电视节目上了解过关于鲑鱼洄游的壮观景象。几乎每个月份,在西北太平洋沿岸的溪流中都会有不同种类的鲑鱼洄游到内陆的湖泊河流,进行新一轮的产卵繁殖。

对太平洋、大西洋两岸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来说,鲑鱼都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渔业资源,我国的黑龙江流域每年都有大马哈鱼洄游,对当地的渔业产量做出了贡献(在分类上,东北的大马哈鱼属于太平洋鲑的一种)。今天,我们就从另一种角度,揭示鲑鱼洄游危机的真正原因。

成功率不足1%!鲑鱼洄游面临危机,养殖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洄游中的鲑鱼群

鲑鱼洄游,惊心动魄的自然传奇

在很多人眼中,鲑鱼洄游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然而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角度考虑,我们便可以发现另一层意义。

每年鲑鱼洄游都会将上千吨的海洋营养物质带到陆地,这会显著改变河流的化学成分,进而间接影响周围的黄松林等植被,最后整片流域附近的动植物都会得到滋养,包括棕熊、猛禽、羚羊、松鼠等等,而这个源头正是来自不同种类的鲑鱼。太平洋地区丰富的养分,就这样通过鲑鱼群传递给了内陆的湖泊与山区。

大多数种类的鲑鳟鱼在交配过后会相继死去,身体会化成河流中的有机质等养分,清瘦的水体中开始滋生出大量的浮游生物,这为孵化出的鲑鱼幼苗提供了充足的营养来源。因此,无论是从宏观还是个体的角度,鲑鱼洄游都是一次悲壮而感人的生命之旅。

成功率不足1%!鲑鱼洄游面临危机,养殖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图①示鲑鱼幼苗,图②示成年虹鳟,图③示繁殖期的鲑鱼,图④示海洋中的大西洋鲑鱼

消费需求,并不是鲑鱼野生资源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

无论是人工养殖的大西洋鲑(三文鱼)、还是自然捕捞的野生太平洋鲑,鲑鱼及鱼子酱等产品都受到世界各地消费者的追捧。

160多年前,欧洲裔美国人抵达了太平洋西岸,迫不及待的想开发这里看似无尽的鲑鱼资源。一年又一年的鲑鱼捕捞开始兴盛,罐装技术使得鲑鱼罐头等产品可以运往到世界各地。不久后,这一地区罐头厂的产量就开始逐渐下降,这是因为能够捕捞到的鲑鱼野生资源越来越少了。

成功率不足1%!鲑鱼洄游面临危机,养殖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上世纪50年代的鲑鱼罐头加工厂

另一方面,大量的鲑鱼繁殖实验表明,绝大多数鲑鱼种类可以在大型繁殖场进行人工繁殖,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消费需求。人工养殖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对野生鲑鱼的捕捞压力,还有一些专业的鲑鱼繁育场每年都会进行增殖放流,一次性繁育的鲑鱼苗种可以超过100万尾。因此可以说,人们的消费需求并不足以导致野生鲑鱼产量急剧下降。

鲑鱼洄游最大的危机,在于发电水坝的阻隔

人们在开发水能之初,并没有考虑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对洄游性鱼类的影响,国外的鲑鱼如此,国内的中华鲟亦是如此。因此大大小小的河流被改造、分流或截流,超过400座大坝建在了哥伦比亚河及其支流上,这是世界上最为发达的水利发电系统之一。

虽然很多大坝建有鱼梯、鱼道(一种人造的使鱼通过大坝的缓坡通道),但是也有很多值得关注的例外,例如爱达河州的地狱谷大坝就完全阻挡了通往斯内克河上游的水道,包括通向北内华达州的沙漠溪流。还有大谷力水坝,阻挡了奇努克鲑鱼(重达45.36公斤,是一种大型鲑鱼)的洄游路径。大谷力水坝关上水闸时,哥伦比亚流域超过1/3的鲑鱼产卵地就会被完全阻隔,5年之内洄游循环就会消失。

在修建水坝之前,鱼苗在水流作用下能够轻松顺流而下,直到海洋。但如今,数十座大坝挡住了通向海洋的路,形成了长约650m的死水区,即便开闸放水,在强烈水流的冲击下鲑鱼苗也会死伤大半。

值得反思的是,在水坝的影响下每损失一条溪流,就损失了鲑鱼在这里的特殊环境下所产生的生态适应性,这会对鲑鱼在自然环境下的基因多样性产生重要影响

成功率不足1%!鲑鱼洄游面临危机,养殖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不幸的是,真正决定鲑鱼野生数量的正是他们的基因多样性,而不是放流的鲑鱼数量。这些人工繁育的鱼苗,经过多代的杂交培养和人工选育,其基因多样性性已经衰退或丧失,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会大大降低。毕竟,孵化养殖场的环境变化远远比不上哥伦比亚河口、盐沼、湿地、潮道等环境的变化。

在河流入海口处,水温、盐度、营养物质含量等都会产生巨大差异。人工培育的鲑鱼苗一旦到达这里,他们必须改变自己的生理状态来适应咸水环境。然而,研究人员通过在河海交汇处采集的鲑鱼苗样本发现,只有不到1/5的鲑鱼苗是通过自然繁殖的。

养殖场、政府及科研人员的“鲑鱼苗护航计划”

哥伦比亚流域170多个的养殖场加起来,每年能放生超过1亿条鲑鱼,但统计数据表明,放生的鲑鱼苗只有不到1%成年后才能成功返回。在养殖场“娇生惯养”的鲑鱼苗,尽管从野生祖先那里遗传了一定的生存本能,但并不能保证它们适应复杂多变的河流环境。因此更加负责任的做法是想方设法提高苗种在自然水域中的存活率。

在每个育苗基地,齐努克鲑等鲑鱼将会经历长达22个月的人工培育,约160万尾鱼苗在接近于自然河流的环境下(池底是模拟自然河流的底质环境建造的)生长。尽管其适应能力不如野生的苗种,但是由于基数大,在资源修复上还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为了减少鲑鱼苗在经过大坝时的损失,美国国家海洋局甚至动用了专门的运输船。每年有5000万美金用于鲑鱼苗的运输,受益的鲑鱼苗达2000万尾,这些鲑鱼可以通过最直接、最安全的方式到达海洋。

成功率不足1%!鲑鱼洄游面临危机,养殖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鲑鱼苗运输船

至此,鲑鱼苗的“护航计划”并没有因此而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到达海洋后,大量的鲑鱼吸引来了世界上最大的里海燕鸥繁殖群。这些燕鸥每年能捕食数百万鲑鱼幼苗,大部分都是养殖场放生的。为了保护鲑鱼资源,政府为这些燕鸥建造了一个离海岸更远的栖息地。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岛上13,000对鸬鹚以及它们饥饿的幼鸟,这着实给鱼苗的保护带来了不小挑战。

成功率不足1%!鲑鱼洄游面临危机,养殖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燕鸥(左)和它的邻居鸬鹚(右)

回归大海后,人工养殖以及野生的鲑鱼将经过2~7年的生长发育,共同享有一片海域。虽然在外观上看起来几乎一模一样,但是两者之间的区别在洄游的途中就能体现出来。

水电大坝始终是限制鲑鱼种群数量的最大阻碍

成功率不足1%!鲑鱼洄游面临危机,养殖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鲑鱼的洄游路线

▲▲在洄游途中,鲑鱼会经过平原、山地、高原等多种险峻地形,但最大的阻碍始终是水电大坝

在洄游途中,博纳维尔大坝里有4%~5%的鲑鱼会被海狮捕食。当地政府每年大约下拨10亿美金用于保护哥伦比亚里的鲑鱼。在鲑鱼繁殖期,工作人员会驾驶巡逻船将海狮驱赶到海里。据报道,在2008年,总计有35000次橡皮子弹和水雷等非致命射击用来驱逐海狮。

之后,逃过捕食的鱼进入鱼道后,会通过一个计数窗口。借助水下观测器,科研人员可以准确统计鲑鱼的数量,2010年总共记录了约100万尾鲑鱼,但是这个数字还不到100年前平均水平的8%

在北美河流上有超过79,000座水坝已年老失修。2009年,萨维奇拉皮兹坝加入了被拆除大坝的名单拆除,罗格河80年来第一次如此畅流无阻。据研究人员估计,这将为鲑鱼原产地增加20%的鲑鱼和虹鳟群体。

成功率不足1%!鲑鱼洄游面临危机,养殖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萨维奇拉皮兹大坝被拆除

在当地,数以百计的农场主正和当地流域协会合作,将这些河流恢复到自然状态。许多农民和志愿者甚至也会自发清理河道、疏通沟渠,为鲑鱼的洄游开辟出新的河道。

成功率不足1%!鲑鱼洄游面临危机,养殖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修整之后的河道重新畅通无阻

总结:

洄游性鱼类在世界范围内均有分布,如国外的金枪鱼、鲑鳟鱼、鳗鲡、美国红鱼等,国内的有香鱼、松江鲈鱼、中华鲟、华子鱼(瓦氏雅罗鱼)、大马哈鱼以及最常见的四大家鱼等,特别是对于溯河洄游性鱼类,其洄游路径往往会被水电大坝阻挡,由此引发的物种危机不在少数(我国的中华鲟就是典型代表)。

成功率不足1%!鲑鱼洄游面临危机,养殖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上图按从左至右,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为:香鱼、中华鲟、蓝鳍金枪鱼、大马哈鱼

修复洄游性鱼类的野生种群资源是一个世界性难题,随着鱼道等过鱼设施的不断完善,部分野生种群急剧衰退的现状也会得到一定缓解。道阻且长,政府和科研人员还需继续加油!


关于鲑鱼的洄游,您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讨论!#水产养殖##三农##渔业#

我是牧海,专注于水产养殖信息的研究与分享,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牧海 !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2

标签:鲑鱼   国家海洋局   海狮   大西洋   哥伦比亚   大马哈鱼   鱼苗   水坝   太平洋   大坝   养殖场   流域   成功率   河流   危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