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甲虫入侵法国群岛,现已泛滥成灾 澳大利亚:我更惨

20世纪早期,一种原产于南美洲南部的甲虫(Merizodus soledadinus)被人为引进了南极洲的克格伦群岛。由于缺少天敌,这种甲虫很快在岛屿上繁衍起来。这种甲虫并不会飞行,刚开始的时候种群扩展速度很慢,当这种甲虫适应了新环境之后,在过去的20年中繁殖速度突然增加了,如今这种甲虫已遍布整个克格伦群岛。

南美甲虫入侵法国群岛,现已泛滥成灾  澳大利亚:我更惨

甲虫的过度繁殖给当地的无脊椎动物种群带来了严重威胁,局部地区的无翅苍蝇几乎全军覆没。由于长期缺少防控措施,想要彻底根除这些甲虫几乎是不可能的。

其实世界上有很多物种入侵的案例,比如在美国泛滥成灾的亚洲鲤鱼、在澳大利亚肆虐的野兔和野猫(后面会提到)。我国的入侵物种也有很多,常见的有罗非鱼、小龙虾、清道夫等等。不过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凡是能吃的入侵物种,大多数都在餐桌上被解决了。甚至有人戏称,席卷全球的亚洲鲤鱼在中国根本就没有长大的机会。这种虽然说法稍有夸张,但也基本符合实际情况。

人们最开始引进物种是出于不同的原因,有的是为了单纯的养殖(比如小龙虾),有的是为了抑制其他泛滥的物种(比如澳大利亚的狐狸),也有的是在无意中引入的(比如开篇提到的甲虫)。无论是出于哪一种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事先做好生态风险评估,不能盲目引种,否则引进的物种就有可能彻底失控,发展成为外来入侵物种。

1913年,克格伦岛的库弗勒港首次引入了这种甲虫。1939年,科学家在克格伦群岛首次发现了高密度的甲虫,随后这种甲虫很快就扩散到岛屿的其他地区。这种甲虫是无脊椎动物的天敌,在107年的时间里显著改变了当地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当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很多人印象中,南极海岛都是冰天雪地的景象,荒凉不堪,寸草不生,怎么可能会有甲虫生存呢?

南美甲虫入侵法国群岛,现已泛滥成灾  澳大利亚:我更惨

其实,克格伦群岛靠近南极洲,但是与南极大陆之间尚有一段距离。群岛总面积为7200平方公里,主岛的面积有6500平方公里,超过100平方公里的小岛有10余个。2006年,克格伦群岛被法国列为国家自然保护区,任何人进入到这里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和管制。

克格伦岛上有许多冰川,气候寒冷多风,全年平均气温为4.6℃,2月份气温最高的时候能达到7.9度。岛上并没有土著人口,当地的生态系统非常脆弱,很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岛上常见的“原住居民”曾是海豹和企鹅,但是由于人类的大量捕杀,这两种物种差点灭绝。在制定了严格的保护措施之后,岛上的高等脊椎动物又逐渐多了起来。

南美甲虫入侵法国群岛,现已泛滥成灾  澳大利亚:我更惨

岛上的鸟类也有很多,比如信天翁、鸬鹚、贼鸥、海燕等等,数量巅峰时期能达到2,000万只左右,其中18%都是企鹅。岛上由于风速很高,这里的很多昆虫都没有翅膀,在这里经常能见到没有翅膀的苍蝇和蝴蝶。

科学家通过研究后认为,这种甲虫最开始被引入后的几十年里,一直被限制在库弗勒港附近。1977年这些甲虫开始扩展到港口的北部地区,1983年进一步扩展到瀑布湾。2000年6月,生物学家在岛屿上的捕鲸站附近采集生物样本,初次以科考的形式采集到了这种源于南美洲的甲虫。

南美甲虫入侵法国群岛,现已泛滥成灾  澳大利亚:我更惨

▲上图中的红色区域是严格的国家自然保护区,aux-Fran-ais港口是研究站,Port-Couvreux是一个废弃的农场。

不久后,在2005~2007年,科学家专门针对这种甲虫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种群调查,结果发现这种甲虫几乎覆盖了克格伦群岛的整个海岸线以及周边的许多岛屿。

到了2018年,甲虫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在东海岸,几乎整个拜恩诺维涅山脉都被这种甲虫占据了。甲虫所到之处,其他的昆虫惨遭屠戮,物种丰度大大降低。如今,克格伦群岛的所有岛屿都发现了这种甲虫。

南美甲虫入侵法国群岛,现已泛滥成灾  澳大利亚:我更惨

▲▲上图是由1939~2018年克格伦群岛上甲虫的数量分布数据整合而来的。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物种丰度,颜色越深表示数量越多。其中数字1表示物种丰度为1~30,数字2表示物种丰度为31~100,数字3表示物种丰度在100以上。

研究人员称,只花了不到3分钟的时间,就能在一块石头下面找到150只大大小小的甲虫,搜寻面积大约为200平方厘米。

这只“漂洋过海”的甲虫带来的生态后果还不算最严重的,毕竟甲虫只是食物链底端的物种。要是引进高等的哺乳动物,那后果就更加不堪设想了。

比如,澳大利亚曾经为了控制野兔的数量,特地引进了狐狸。和野兔相比,澳大利亚本土的有袋类物种更容易被捕获。由于捕猎所需要付出的能量成本降低了,狐狸自然也就把矛头转向了澳大利亚的本土物种。

南美甲虫入侵法国群岛,现已泛滥成灾  澳大利亚:我更惨

野猫也是如此。澳大利亚引进野猫本来是为了控制老鼠的数量,结果由于缺乏天敌,野猫在澳大利亚登陆后很快就繁殖起来。在5年前,澳大利亚的野猫数量就飙升到了1,500万只,其活动面积几乎覆盖了整个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工作人员曾表示,狐狸可以通过诱饵轻松将其抓获,但这种方式对野猫却不奏效,因为野猫只捕杀活的猎物,再加上行动敏捷、神出鬼没,想要大规模扑杀野猫非常麻烦。

南美甲虫入侵法国群岛,现已泛滥成灾  澳大利亚:我更惨

自从18世纪末英国人将狐狸和猫引到澳大利亚以来,在长达230年的时间里有30多种哺乳动物已经在澳大利亚消失。类似的悲剧至今依然在上演,南澳大利亚的原住民曾在一只6.5公斤重的野猫的胃中发现了黑脚岩袋鼠——这种小型袋鼠在澳大利亚正处于灭绝的边缘。

南美甲虫入侵法国群岛,现已泛滥成灾  澳大利亚:我更惨

▲黑脚岩袋鼠

澳大利亚的狐狸和野猫是典型的引种失败的案例,在过去的2年里,澳洲政府已经花费2.5亿澳元来捕杀狐狸和野猫,但效果一直不明显。如今,澳大利亚每天至少有100万只鸟类、170万只爬行类动物被这两种捕食者吃掉。仅仅是野猫就至少导致了澳大利亚20个本土物种的灭绝,如果不减少野猫的数量,更多的物种将从澳大利亚甚至全球彻底消失。

总之,物种入侵带来的教训是极其深刻的,违反自然规律的人为引种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使某些重要的物种遭受灭顶之灾,后果不堪设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澳大利亚   甲虫   南极洲   群岛   南美洲   南美   脊椎动物   种群   泛滥成灾   野兔   天敌   法国   野猫   物种   岛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