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大蜗牛泛滥成灾,1年可繁殖900只,中国吃货却不敢吃

非洲大蜗牛是一种来自非洲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岛、奔巴岛一带的巨型螺类,在国内又被称为菜螺、花螺,其学名是褐云玛瑙螺(Achatina fulica)。

非洲大蜗牛被认为是世界上危害最大的100种害虫之一,目前除了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热带岛屿外,世界各地均遭到了非洲大蜗牛的“入侵”。

非洲大蜗牛泛滥成灾,1年可繁殖900只,中国吃货却不敢吃

非洲男子售卖非洲大蜗牛

在大蜗牛的老家非洲,它可就猖獗不起来了——非洲大蜗牛被非洲土著视为蛋白质的重要补给来源。在非洲加纳,当地人一年就能吃掉1,500万公斤的大蜗牛,很多人会特意到野外捕捉大蜗牛,然后拿到市场上售卖。

在非洲是“国民食材”的非洲大蜗牛,到了中国就不受待见了。在中国估计没多少人敢吃非洲大蜗牛——毕竟美食虽可贵,生命价更高!

“进击”的非洲大蜗牛

非洲大蜗牛是陆地上最大的腹足类生物之一,平均寿命为5~7年,最多能活10年。在食物充足时外壳的长度能达到20公分甚至更长,比人的巴掌还要大。

非洲大蜗牛泛滥成灾,1年可繁殖900只,中国吃货却不敢吃

巨型非洲大蜗牛

我国境内关于非洲大蜗牛的首次报道是在1930年,发现地点位于福建厦门大学的校园内,具体是通过哪种途径传入我国的目前还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非洲大蜗牛就已经开始在南方地区扩散了。

1935年,非洲大蜗牛的野生种群进一步扩散到了福建、广西南部以及广东省珠三角洲地区,就连雷州半岛、海南岛也没能幸免。1979年,云南省河口地区也发现了非洲大蜗牛;到了80年代,江西、湖南等地也有人目击了非洲大蜗牛。

非洲大蜗牛的重灾区主要集中在温暖湿润的南方地区,以北纬28度为分界线,该线以北的温度条件并不适宜非洲大蜗牛的生长繁殖(这部分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85%左右)。但即便如此,对非洲大蜗牛的检疫检验依然不能掉以轻心。

非洲大蜗牛之所以能够快速扩张,和其强悍的繁殖能力密切相关。

非洲大蜗牛泛滥成灾,1年可繁殖900只,中国吃货却不敢吃

非洲大蜗牛的卵粒

非洲大蜗牛雌雄同体,未成熟的大蜗牛只能产生精子,成年以后则会产出卵子,这种“性逆转”现象和黄鳝恰好相反。非洲大蜗牛每年可以繁殖5~6次,如果营养充足、条件适宜,每次产卵量能达到200枚左右。

如此看来,一只雌性非洲大蜗牛每年的产卵总数最多可达1000~1200枚。这些蜗牛卵的孵化时间为11~15天,孵化成功率一般为90%,这就意味着一只非洲大蜗牛一年就能产生900~1000个后代!

非洲大蜗牛为什么会臭名昭著?

非洲大蜗牛带来的危害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还是破坏生物多样性,危害农业生产以及人畜健康。

非洲大蜗牛幼年时期以藻类、真菌各种腐殖质为食,成年之后能够危害500多种植物,被称为“田园杀手”。在云南部分地区,非洲大蜗牛对当地的200多种植物都产生了严重危害。在螺害最严重的地区,每平方米就能发现80头非洲大蜗牛,15.4%的植物几乎被啃食殆尽。

非洲大蜗牛泛滥成灾,1年可繁殖900只,中国吃货却不敢吃

在农业生产方面,黄瓜、红薯、花生、玉米以及各种油料作物都在非洲大蜗牛的菜单上,因此非洲大蜗牛的泛滥会直接导致农作物减产。非洲大蜗牛还能在绿植、花卉等观赏性植物上产生大量的排泄物,爬行过程中会留下白色的粘性痕迹,这些都将严重影响花卉、盆栽的观赏价值。

非洲大蜗牛非常能吃,每天的摄食量占体重的40%~50%,再加上缺少天敌,因而很容易形成了规模庞大的种群,这对当地的农业、林业以及园艺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非洲大蜗牛泛滥成灾,1年可繁殖900只,中国吃货却不敢吃

然而,最让人胆寒的是——非洲大蜗牛本身还是一个移动的“超级病源”。

非洲大蜗牛是很多种寄生虫的中间宿主,能够传播嗜酸性脑膜炎和结核病。研究人员曾在非洲大蜗牛上发现过广州管圆线虫、曼氏血吸虫、人体脑膜炎线虫、西伯利亚原线虫等。

非洲大蜗牛泛滥成灾,1年可繁殖900只,中国吃货却不敢吃

不同地区非洲大蜗牛对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率

除了寄生虫,非洲大蜗牛还携带有多种病原菌。国内的研究报告显示,90.9%的非洲大蜗牛都携带有假单胞菌,30.9%的个体携带有费氏枸橼酸杆菌,还有20.9%的个体携带有肠杆菌。

死后的非洲大蜗牛还会招来另外一种病原宿主——苍蝇,这些苍蝇会进一步传播伤寒病、结核病,对人群的危害很大。

泛滥的非洲大蜗牛能靠“吃”解决吗?

对国内的入侵物种,但凡是能吃的,基本上都不会泛滥,小龙虾、罗非鱼就是明证。在美国泛滥的亚洲鲤鱼、在澳大利亚成灾的野兔,这些物种在中国吃货们的眼里就是糖醋鲤鱼和麻辣兔肉,是求之不得的地道美食。

非洲大蜗牛泛滥成灾,1年可繁殖900只,中国吃货却不敢吃

麻辣小龙虾

但是对于非洲大蜗牛这一个“狠角色”,中国的吃货们还真不敢吃,心里膈应。我国台湾省曾引进过非洲大蜗牛,当时是作为食材开发成了特色小吃,比如炒螺肉和炸蜗牛。

但是吃非洲大蜗牛也要付出一定“代价”。1985年,台湾有一家9口人食用了未完全煮熟的非洲大蜗牛,结果全部都感染了寄生虫,其中有4人不治身亡。1999年,同样的悲剧再次发生,台中一家6口人全部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导致脑膜炎病发。

因此要特别注意,在处理非洲大蜗牛时,一定要高温加热、彻底杀死寄生虫和病原菌后才能食用,否则安全隐患还是很大的。正因为如此,非洲大蜗牛被很多食客拉进了饮食“黑名单”,毕竟在任何美味面前,健康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

非洲大蜗牛泛滥成灾,1年可繁殖900只,中国吃货却不敢吃

我们没有办法完全保证所有的寄生虫和病原菌都被彻底杀死,既然如此,不妨从源头上断绝这一隐患——杜绝食用非洲大蜗牛。不仅不要吃,最好连碰都不要碰,如果用手直接接触非洲大蜗牛的组织和粘液,上面的寄生虫就有一定几率会感染到人体。

所以,非洲大蜗牛并不能通过“吃”来解决,最保险的措施还是物理、化学消杀。

在农业上,清洁田园并辅以人工防治是清除非洲大蜗牛的有效方法。为降低蜗牛的生存繁殖力,可以对农田进行改造,灌溉方式可以改为滴灌,减少地面湿度。还可以通过蜗牛诱捕器来诱捕非洲大蜗牛,用草木灰、水泥制成隔离带( pH高达11.5),这种方式也能够有效隔离非洲大蜗牛。

非洲大蜗牛泛滥成灾,1年可繁殖900只,中国吃货却不敢吃

在化学防治方面,可以用5%的聚乙醛药丸对土壤进行彻底消毒;也可以用硫酸铜溶液和盐水浸泡,这样可以杀死非洲大蜗牛的幼虫和卵。常见的药物还有有机磷、巴丹贝、硫丹、蜗克等,在傍晚时分施药效果最好。

对于泛滥成灾的非洲大蜗牛,您有什么好的处理方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非洲   中国   蜗牛   病原菌   线虫   脑膜炎   种群   宿主   澳大利亚   泛滥成灾   结核病   杆菌   寄生虫   广州   植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