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将至,和孩子聊聊生死与爱

去年此时,我也新西兰,遇上了基督城恐袭。学校紧急lockdown,通知家长去接孩子。之后,学校发了好几封邮件,告诉大家应该怎么做,低龄的孩子建议不跟他们说到恐袭事件,而六岁以上的孩子,应该如何去引导,或者面对孩子的问题。尽管当时先先刚满5岁,我还是选择了和他聊到这个事件。


因为这关乎信仰和生死,关乎我们怎么去看待这个世界。在和他聊天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个很鸡汤的结论,唯有爱,是可以跨越生死,跨越时光的。今天这篇文章,有部分内容,也摘自去年清明里我写的,和娃谈到的这个话题。


今年的疫情席卷全球。我们每天都会看全球确诊和死亡人数的变化。看着生命变成数字,看着自然界用一种近乎摧枯拉朽的方式,改变着人类社会结构。


而我也再一次深刻的体会到:寿终正寝,是一个人一生最好的结局。


第一次意识到这一点,是在8年前,我爷爷去世的时候。我从北京赶回长沙,又在雨夜赶了三个小时的高速,回到邵阳。看着灵堂里的爷爷,我哭到不能自已。爷爷是脑溢血突发,平时虽然也有慢性病吃着药,但是身体还不错,当时正在小区附近散步,突然就倒下了,很快就走了。


在那一瞬间,我近乎绝望的发现,在我接下来人生里,会无法避免的面临一场场生死别离,我会一个个送走我的至亲长辈们。在死亡面前,任何人都无力回天。而也是在同时,我庆幸爷爷没有经历什么痛苦抢救,更没有经历无尊严无生命质量的病榻缠绵,84岁的他,也算寿终正寝。


这四个字,其实是多大的福份?而我们那么难以面对的,亲人离世带来的痛苦,终究也会被时间一点点填补。


先先问过我:你想你的爷爷奶奶,还有老婆婆老爷爷吗?


我说:我很想,可是无论再想,我都永远见不到他们,不过只要我记着他们,有时候他们就会到梦里来看看我,我爱他们,所以他们会在另一个世界生活的很好。


清明将至,和孩子聊聊生死与爱

先先对于“死亡”这个话题开始敏感,并有新的兴趣,是从四岁开始的,他经常会问我:


1、 我要是80岁了,你多少岁?你会死吗?

2、 如果我用力打TA,TA是不是会死?

3、 你想你的奶奶吗?她死了多久了?

4、 你要是死了,还能动吗?我还能看到你吗?

……


每当这个时候,我会特别感谢《寻梦环游记》这部电影,给了我莫大的温暖和力量。


中国人总是很忌讳死亡,因为代表着无尽的哀伤。老祖宗们也拒绝火化,讲求“入土为安”。神话传说中的地狱,也是阴暗恐惧的世界。


而《寻梦环游记》,让我有了新的认知。另外一个世界也是五彩斑斓的,亡灵节的金色花瓣路,是引领逝者和亲人团聚的桥梁,而思念和爱,可以跨越生死和时空。


清明将至,和孩子聊聊生死与爱


前几天,我在读者群推荐了一套书《Loss and Love》。这是一套我和两个娃读了无数次的书。从分离到变老和疾病,从父母离异到亲人去世,这套书用一种不可思议的温暖的方式,把充满爱的故事带给我和里,还有关怀,有包容,有直面改变,有接纳自己。


清明将至,和孩子聊聊生死与爱


里面有一个故事,叫做《Memory Box》。


清明将至,和孩子聊聊生死与爱


清明将至,和孩子聊聊生死与爱


死,就意味着这个人再也不能动,而TA的亲人再也看不到TA,世界上永远没有这个人。对于亲人来说,这是一件很悲伤的事情。直面分离和悲伤,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这种悲伤的情绪需要有宣泄口,也需要被接纳。但是如同书里写到的那样,生命的终结不是死亡,而是遗忘。


Sometimes, I wonder what happens to your love

now that you're gone.

有时,我真想知道,你走了,那么你的爱呢?

Did it die too?

它也会随之消失么?

Because I'm scared I'll forget you.

因为我害怕自己会忘记你。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记忆和爱,来自我治愈,来支撑着接下来更好的生活。


Today I'm asking everyone about

their favorite memories of you.

今天,我问每一个人,关于你,他们最喜欢的记忆。Silly. Sweet. Some, just so you.

有些,傻傻的。有些,甜甜的。还有些,就是你啊。

I'm listening to every word,

imagining you laughing with us.

我一字不漏地听着,想象着你和我们一起大笑。


清明将至,和孩子聊聊生死与爱


去年冬天,我和先先在路上,看到有人在十字路口烧火。先先很好奇的问我他们在干嘛。我突然意识到这是寒衣节。我告诉他:


古代的人认为,寒衣节在十字路口烧纸钱,就可以让逝去的家人收到,他们在另外一个世界可以用这些钱来生活。虽然现在有很多人不再这样做,但也还是有人人会保持这个传统。其实世界上各个国家都会有类似的祭奠方式。


先先问我:真的有另外一个世界吗?


我摇摇头:说实话,妈妈不知道,我觉得可能有,可能没有,这个世界上也许没有人知道这个问题,你觉得呢?


他沉默了好一阵:我也不知道,但是我希望有,因为我不想你死了以后,我再也见不到你。


我搂过他:其实不管有没有另外一个世界,死亡对于我们来说,消失的只是这个人的身体,TA的精神一直都在,会去到另外一个我们看不到的世界。所以,只要你一直思念,一直有爱。那TA就会在那个世界过的很好很开心。


先先有点不确定的看着我。我想了会,跟他说:打个比方,有一个人,我们管她叫A,她长得和妈妈一模一样,但是说话声音啊,做事的方式和感觉和妈妈都不一样;还有一个人是B,长得和妈妈不一样,可是跟你说话的时候,你会觉得和妈妈一模一样,你觉得哪个才是妈妈?


他好奇的笑了,几乎是不假思索的说:“A!因为长得和你一样!”还没等我说话,他又赶紧摇摇头,“不对,我觉得是B!因为A只是像,里面不是你!妈妈,到底哪个是你?”


我也想了会:“我也觉得是B,因为一个人的思维和灵魂,才是真正的TA.”


先先紧紧拉着我的手:可是妈妈,A和B我都不要,我只想要你,要你一直陪着我。


冬天夜晚的街头有深深的寒意,我把他的手裹在我的手心,指着路边的树:每个人都会死,就像树上的叶子会掉落一样,但是你放心,妈妈还能陪你很久很久,你记得你们学校的大橡树吗?妈妈就像是全是茂密叶子的大橡树,离着冬天还很远。


清明将至,和孩子聊聊生死与爱


而在和孩子的一次次沟通和阅读中,我也更加释然。不管是否有另外一个世界的存在,只有遗忘才是真正的死亡。这不是安慰孩子的话,而是成年人也要去面对和接受的。


也许我们无力阻挡时间的流逝,我们也必将与家人与爱人生死相隔。但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人类的记忆,便是对灵魂的延续。


死亡,是生命教育中的最重要的部分。这绝对非一次课能讲完的话题。生活,就是最好的教材。从春去冬来,花开花落,枝枯叶荣,都可以和孩子聊到死亡。尽管意味着消逝,但是并不可怕,也并不绝望,这就是生命的历程。


清明将至,和孩子聊聊生死与爱


正确的理解死,才会更加认真的面对生。我们需要和孩子一起学会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这是死亡教育的最大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生死   寒衣   孩子   寿终正寝   清明   爷爷   亲人   悲伤   冬天   说话   去年   记忆   妈妈   生命   方式   旅游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