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解读,不让补习,普娃应该怎么办?

写在前面:本文首发于公号无敌大薇薇,主张通识教育,从语言到全学科,从三观到批判性思维,帮助大人和孩子一起成为积极的终身学习者。

双减政策解读,不让补习,普娃应该怎么办?

官方文件终于下来了。整个K12培训机构,不仅仅是遇上寒冬,而是基本团灭。

无法融资,不能上市。这让那些曾经瞄准教育赛道,甚至在一些“独角兽企业”的投资机会上,抢的头破血流的投资人们,前所未有的遭遇滑铁卢。

双减政策解读,不让补习,普娃应该怎么办?

关于政策(《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我给大家捋一下老母亲们最关心的几个点。

学校方(作业+放学后)

提升教学质量,确保在校内要学好。

一、二年级不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3年级以上书面作业时间有要求,总之不能太长,也不能超纲,能在校内完成的要在校内完成;

(保证学校不能给家长加任务)

回家以后,比起作业,家务劳动、体育锻炼、阅读、文艺活动,更为重要,早睡觉也很重要,即使经过努力无法完成作业,也要保证睡眠时间。

(充分强调要生活好玩好休息好)

引导学生自愿参加课后服务,学校要积极组织,但是不能利用这个时间讲新课。要多方利用学习资源,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解决没人接的刚需,还不能给娃新压力)

校外培训机构

不再审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任何培训机构不能在法定节假日、周末和寒暑假组织学科类培训。

(反正你要敢组织,竞争对手都能给举报死)

学科类机构不准上市融资、禁止任何资本化运作。

(拍手叫好!教育这种国之根本要能让资本控制了,国将不国!)

不得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培训,严禁以任何名义向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下学科培训。

(这一点让不少家长很捉急,其实现有的已经购入的课程不会停掉;线下学前班倒是可能真的取缔。)

严禁聘请在境外的外籍人员开展培训活动,严禁使用境外教材培训。

(直怼线上儿童英语培训,确实大部分是在割韭菜。当然境外教材其实有很不错的,但是能讲的好的老师很少。)

不准做夸大效果,制造家长焦虑的培训广告。禁止“拍照搜题”这种影响学生独立思考的内容存在。

(学科类广告都要销声匿迹了,X辅导,X搜题直接关张。线上培训大改革。)

所以你看,这次政策,不光是教育部门的事情了,而是整个国家自上而下的变革。要知道,在经历了飞速的经济发展之后,我们也同样面临着各种问题。

打掉教育和地产的联系,打掉教育和资本的联系,这样才能做到最基本的公平。不能让资本控制教育,更不能让机构在资本的加持下,创立出了一套平行于义务教育的体系。

双减政策解读,不让补习,普娃应该怎么办?

而在这之后,要回归到教育的本质。因为我们公号一直是强调家庭教育的,尤其是0-12岁家庭教育怎么做,所以我详细来说说这一块。

政策里明确的说了,要家校共建、政府要联合妇联等机构,多多推出家长课堂等成长内容,也就是说,家长也需要承担起真正的教育责任(而不仅是花钱上培训班)。不光是学知识,更是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有求知欲,有正确三观。这是我们育儿的方向,也是国之大方向。

在确立这几点后,你就不会再担心家长群里的热门话题【不让上培训班了,怎么办】了,反而会大大松一口气。

首先,彻底不焦虑了。

我算是心大的老母亲,一直以来秉承的观点就是:家庭教育第一,只要做到高质量陪伴、让孩子玩好阅读好,学知识就是水到渠成的事。这也是我一直在我家践行、并不遗余力告诉读者们的事情。

但我家之前上奥数培训班的时候,我时不时是焦虑的,因为他一直不上不下,放弃可惜了,生鸡我和他都痛苦。

双减政策解读,不让补习,普娃应该怎么办?

还好,纠结了一个学期,前两个月我退掉了娃学了两年的奥数高阶班,课一没,老母亲的焦虑也没了。

关于这个,大家可以戳这里看:终于!我退掉了娃好不容易考上的海淀奥数班

保持热情,热爱数学,生活处处皆学问。比刷难题重要,也来得更可靠。这是我在纠结中得出的最本真经验。

其次,你被割韭菜的几率大大降低了!

那些被资本裹挟着狂奔的机构,有相当一部分就是来这个火热的赛道上割家长韭菜的,他们中间有一些,甚至在不断拉低全民教育的水准。并逐渐用各种营销手段,把家长变成不会思考的焦虑源。

双减政策解读,不让补习,普娃应该怎么办?

他们做的是制造焦虑,再用看起来似乎是“立竿见影”的效果迎合那些不懂教育,但无比焦虑的家长们。而让人们忘记,好的教育,需以人为本,且从不速成。

作为普通家长,你看到的是铺天盖地的营销广告,白菜价的引流课吸引着人往下跳;

听到的是XX英语机构和XX阅读机构无处不在的销售们,时刻提醒着你:“你家娃的同学xxx和xx都在我们这学呢,你还不打算行动吗?你家娃已经掉队了!”的戳心言论。

很难无动于衷。

就这样从资本,到机构,再到家长,都厮杀成了红海。这种内卷,浪费了无数资源,造成了太多恶性竞争。

双减政策解读,不让补习,普娃应该怎么办?

更重要的是,让原本思路就不甚清晰的家长,更加容易当韭菜了——

家长们已经没有脑子去思考到底上培训班是为了什么?也不知道到底如何去评价一个机构好不好?

大多数人的评判标准已经被拉低为:广告打的多,同学邻居都在用,那就是好。

所以,这次整个行业大地震,也是帮你过滤掉那些不靠谱机构的好时候。更能给家长歇息的时间,停下来好好陪伴,自我审视。

双减政策解读,不让补习,普娃应该怎么办?

今年年初,我写了一篇文章,是在见过五个教育行业投资人后的感慨:家长真的是在被当韭菜一样,一茬茬收割。

那些融了N轮的机构AI课们,重金请来了顶级的动画制作团队和导演,只为做出更吸引孩子们的动画,顺便再学学语数英。然而,绝大多数家长,根本分辨不出自家孩子到底是学到了点东西,还是仅仅被动画吸引。

因为热钱的涌入,在线教育已经不再是教育类公司,而是被资本控制的“互联网公司”。

双减政策解读,不让补习,普娃应该怎么办?

一开始,资方找到我,是因为我自己做家庭成长英语课,教家长如何在良好亲子关系的前提下,以英语为媒介,做到高质量陪伴和全学科的启蒙,培养孩子独立思辨性。

同时,他们很吃惊的就是,我还能做大语文课,能用大白话和孩子们讲古诗词讲小古文,把晦涩难懂的国学讲得有意思,从3岁到99岁都爱听!

资方觉得这个很新鲜,是已经厮杀成红海的儿童教育市场上有些不一样的存在,所以找我来聊聊。

聊完以后,我们彼此都很失望

他们发现,这是一个不可批量化复制的模式。因为我的底线是:不降低门槛,不一味迎合家长,必须走在前面,去引导家长,要家庭成长和学习。这就意味着,在娱乐至上、深度思考越来越少的年代里,很难获得流量,自然也就不赚钱。

而我发现,尽管我见的每一位投资人都特别nice,专业而值得敬重,但他们的身份,就代表着逐利。这和人品性格无关,只是因为他们所代表的资本,本质如此。

双减政策解读,不让补习,普娃应该怎么办?

尽管他们认可我的情怀,但是还是告诉我:降低你的审美,去尽可能迎合大众市场,否则没用户。

我特别迷茫,也纠结了很久,然后发现,这样拧巴的事我做不来。

从有孩子开始,我就始终坚信:需要学习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父母的一小步,是孩子的一大步。

很多人认为,我这样带娃满世界跑,是为了让娃长见识,接触更好的教育。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到哪都差不多,更重要的是,我自己能够开拓眼界,能学习成长,只有我的改变,孩子才会有所改变。

与其未来鸡飞狗跳,不如现在踏踏实实培养娃的阅读和思考习惯,锻炼好身体。否则,就不是费妈与否这么简单的事了……

双减政策解读,不让补习,普娃应该怎么办?

所以比起让孩子学习,给家长赋能才是更重要的。

最后,我回答几个在读者群里被问到过很多次的问题。

Q:政策之下:要不要囤一些原版书?再买点原版教材来自己教?

A:别想太多,政策不卡原版书,只要没有意识形态问题,看什么书都是自由的,政策也不卡正常绘本和读物的出版。所以不需要囤货,原来是什么样就还是什么样。

原版教材就算了,因为基本上没有家长能讲好。说实话,机构里能讲好的老师都没几个,更何况家长?踏踏实实好好读书才是王道。不会引导可以跟我们课,咨询小助理。课程里绘本阅读和话题探讨是最大特色。那些个现在看风头起来的什么家长赋能课堂,我们在两年前就开始做了。

Q:你家都上什么培训班?真的不焦虑吗?

A:回想了一下我家目前的课外班,80%都是运动。整个暑假,我没给娃报过一个学科培训班,而全改成户外夏令营(三个单飞住宿,一个亲子探险),甚至为此停掉了之前在上的网课。

不过在去营地的行李了,放上了我和他一起选的几本睡前看的书。

双减政策解读,不让补习,普娃应该怎么办?

焦虑偶尔会有,但主要是学习习惯上的,知识点不焦虑。因为只要保持节奏,迟早都会。而学习习惯这个事,不是一两个月就能养成的,尽管无数次吐血,但还是要给孩子时间。

三年级以前的目标就是:爱阅读、爱运动、有良好学习习惯。能做到这个,就是成功启蒙的开端,其他自然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Q:不让上英语培训班了,怎么办?

A:首先并不是不让上培训班。学龄娃只要不是在周末和节假日,培训班都照开不误。这多好,周末好好放松,看看书,娃和家长都没压力。

至于学龄前的娃,没啥基础的,我一贯就不主张上培训班,浪费时间效率低。ABC字母你不会教啊?非要花那么几百块钱去培训班蹦40分钟?网课那些词汇家里生活里都有,你以为半小时课就有多大作用?

英语启蒙要做好,首先就是阅读,多读书,多沟通,家长需要的不是语言水平多强,而是转变思维,有这个意识。我在我们的亲子英语启蒙通识家庭课里,反复强调的也是这一点。

另外我经常会看到有这样一种言论:“学前英文词汇量三四千有用吗!把孩子压那么累!提前鸡一点用都没有!”

其实这恰恰是不懂方法的人说出来的,正因为不懂,所以才会提前傻鸡,才会让孩子感到累,又没什么效果。

我家娃,还有我们不少课群家长的娃,不上韭菜网课,不背单词,不傻刷分级,可以做到学前自由阅读初章或章节书(因孩子个体认知差异,略有不同)。

这不是超前学,也不需要生鸡,娃也没什么压力,掌握方法,基本上人人都可以做到。

这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没什么好显摆的。带着娃读书,多和娃有质量的聊天,平时多听故事,多聊天,做好引导。

就这么简单。当然背后确实有家长的日复一日陪伴,习惯成自然。

别羡慕人家娃,毕竟人家家庭付出的不一样。怕就怕那些又不行动,又焦虑,每天喊着自己没时间,其实大部分时间用来焦虑闲扯,转头报个培训班以为就能解决问题的,其实只是在感动自己而已。

Q:报的那些网课怎么办?还能上吗?

A:先和课程机构沟通一下,看看对方的官方表态。目前在形势政策这么收缩,全民都关注的情况下,机构直接跑路的可能性不大,尤其是之前还比较大的机构。

不少机构的外教虽然在境外,但是不是机构直接聘请的,而是和第三方专业教师代理机构合作,在没有新政策出来的情况下,可以上着,多关注。且上且珍惜。

不用因噎废食,政策不是不让你学习,而是不让盲目学习。所以,想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别着急一通退课,或是怕没有了囤课。了解清楚,保持自己正常的节奏。

双减政策解读,不让补习,普娃应该怎么办?

说了这么多,总的来说,双减政策,严控校外培训,我举双手赞成。虽然内卷和焦虑不是一时半会能放下的。但是一定会在大政策的推动下,越来越淡化。

当有一天,大家都意识到高质量的陪伴才是第一位;意识到爱上阅读比认识多少字更重要;意识到运动和玩在这个年纪有多重要;并且知行合一之时,焦虑自然会放下。而自己和娃,也会过得更轻松。

THE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红海   培训班   政策   作业   韭菜   英语   校外   境外   焦虑   学科   资本   家长   孩子   机构   时间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