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娃的书架上没有这一类书,很可能会走弯路

写在前面:本文首发于公号无敌大薇薇,主张通识教育,从语言到全学科,从三观到批判性思维,帮助大人和孩子一起成为积极的终身学习者。

如果娃的书架上没有这一类书,很可能会走弯路

这段时间在上海,去朋友家玩,她说书荒了,让我推荐点绘本。我在书架扫了一圈,书不少,但是有一类非常重要的书,一本都没有!

如果娃的书架上没有这一类书,很可能会走弯路

朋友家的书架很丰富

我说的是人物传记类。不夸张的说,这类书在孩子的阅读书单里,占据很重要的地位。而且是从2岁开始就可以读的,且年龄上不封顶。

如果娃的书架上没有这一类书,很可能会走弯路

先先后后在读

"共和国脊梁"科学家绘本丛书

中国现代冰川学奠基人施雅风的故事

很多家长觉得传记类孩子太小听不懂,实际上我家俩娃也就是这个年龄开始的。对于他们来说,这类故事既新鲜又有趣,能读到主人公的故事,能学到很多知识,还能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这里我放上了昨晚我给3岁多后后讲"共和国脊梁"科学家绘本丛书系列里医学家林巧稚的故事。讲的时候我开了手机的录音按钮,所以完全是现场纯真实录音,娃和我的互动都在里面。

大家可以点击下方链接直接带娃听,小朋友们会特别喜欢听这类互动性很强的音频,大人也可以从中学到和娃沟通讲故事的方法。

给后后讲林巧稚的故事

故事时长是半小时,这里放上的是开头10分钟。在整个30分钟的音频的最后,我也留出了给家长们发挥的空间,

如果娃的书架上没有这一类书,很可能会走弯路

后后在读林巧稚的故事

另外还录了一个可以直接给小朋友听的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故事。有画面描述,启发提问,文字朗读,也有知识拓展和三观引导!

讲给孩子们的竺可桢故事-1

整个故事讲了40多分钟,

分成了两集,

这里放上第一集

这两本书,就来自目前我看到的,无论文字和画面都最符合我对儿童传记类期待的,中国伟大人物传记绘本——"共和国脊梁"科学家绘本丛书。

一共两辑,每辑8本。读下来特别振奋人心,还是不可多得的爱国教育好绘本。

如果娃的书架上没有这一类书,很可能会走弯路

划重点!音频说明!

给娃讲故事,一定不是读字这么简单基础。这两本故事的音频,整个团队的小伙伴都听过,表示价值非常高,而且大家的娃们都听到停不下来。

我建议家长们一定要带娃拿着绘本,跟着一起听,这样能直接学到方法!尤其是这类看起来不太好讲的绘本,要怎么读孩子才会喜欢,还能真正学到东西树立积极三观!

希望拿到剩下音频部分的,找小助理领取哦。

如果娃的书架上没有这一类书,很可能会走弯路

想了解更多关于传记类读物以及这套书的介绍说明、价值所在,请继续往下看:

为什么传记类如此重要?我们都知道,读物分为两大块,虚构故事类(Fiction)和非虚构类(Nonfiction)。

相较大部分非虚构类的科普内容,很多娃会更倾向于虚构类故事性强的内容。但非虚构类,无论在未来学术进阶上,还是深层阅读和思考上,都必不可少。

所以读传记,是个特别好的切入点。

首先,都是人物故事,没有不爱听故事的孩子,尤其是这些真实存在的名人生平,孩子接触起来没有压力。

如果娃的书架上没有这一类书,很可能会走弯路

第一辑的8个人物故事

其次,每一位值得用传记来记录的人物,背后都有一个行业、一类人群、甚至是一个时代的特点和背景,对于孩子们了解历史人文,梳理世界观,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如果娃的书架上没有这一类书,很可能会走弯路

第二辑的8个人物故事

换句话说,在读传记的时候,顺便就会把历史和社会、科学、人文也一起读到了。除此之外,还会有不少日常孩子接触不到的词汇,这就是高质量的语言,也是深度阅读的基础。

同时,因为在阅读过程中能体会到人物当时的心境和状态,这对于培养孩子的共情力有很大的作用。

这些能力,一方面能支持孩子进一步阅读和学习,一方面能很好的构建他们的积极三观,这些都是让孩子未来能走更远、且不走弯路的必要条件。

如果娃的书架上没有这一类书,很可能会走弯路

之前我也给大家推荐过《名人来了》,还有英文版的《普通人改变世界》,都很不错,但全是国外的知名人物。

而对于我们中国孩子来说,了解中国、尤其是新中国的伟大人物,非常必要。我希望书籍出版方权威专业、文字优美、画风清新不夸张、资料详实又有趣、三观正,读完能让人真正感受到力量。这套"共和国脊梁"科学家丛书绘本,就完美符合我的全部要求。

这套书有多权威呢?它依托中国科协的“采集工程”,受到官方认可,并由知名院士、中国科协领导等组成顾问委员会,由“采集工程”学术团队研究者担任撰稿!

每一本还有每位科学家的秘书、家人或研究者来把关,确保内容权威,不夸大不偏离事实。比如,梁思礼的女儿梁红;吴征镒的秘书吕春朝;刘东生之女刘丽等等。

如果娃的书架上没有这一类书,很可能会走弯路

还有包括钟南山在内的四位院士的真挚推荐!

如果娃的书架上没有这一类书,很可能会走弯路

钟南山院士的题字

即使单就文字来说,整套书都非常巧妙,用对话和白描相结合,文学性强,但文字本身并不多,不会给孩子压力。

如果娃的书架上没有这一类书,很可能会走弯路

同时,从这些科学家小时候、年轻时候的经历讲起,非常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鸣。总之,读下来,是一套既能让孩子爱上科学,又能感受到人文力量的书。

这套书第一辑我们在去年给大家推荐过,第二辑是这个月刚出。我家俩娃爱不释手,我也给他们讲过N次,读的时候自己也会被深深感动。

如果娃的书架上没有这一类书,很可能会走弯路

下面,我再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套让我非常感动,并且愿意为之录精讲的书。

1孩子的学习榜样 家长的育儿楷模

两辑一共16位科学家,横跨不同学科,均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开拓者。他们和我们普通人一样,小时候也有过调皮捣蛋,也爱做梦,长大后他们怀抱“救国兴邦”的理想,在各自领域为新中国贡献力量。他们是这个时代最酷的人,是当之无愧的“共和国脊梁”。

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从小就是个身壮如牛的“小牛犊”,他还有不小的牛脾气。

为了新的研究兴趣,居然宁愿放弃北京大学的学业,重新考入清华物理系。

如果娃的书架上没有这一类书,很可能会走弯路

要知道,当年3000人报考清华物理系,全国录取28人,最终仅仅毕业10人。

而且第一名就是钱三强的夫人何泽慧,第二名才是钱三强。

共和国脊梁系列的第一辑,我们就介绍了这位同样伟大的中国“居里夫人”。

如果娃的书架上没有这一类书,很可能会走弯路

这些伟大的科学家们,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他们父母开明的教育方式。

比如,钱三强的爸爸就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钱玄同。

如果娃的书架上没有这一类书,很可能会走弯路

儿子突然要退学换专业,一般家长肯定会觉得不理智,钱玄同不但没有阻拦,还给儿子题字“从牛到爱”。

一是为了勉励儿子发扬属牛的那股子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牛劲儿;二是希望儿子向牛顿、爱因斯坦学习。

这四个字饱含了一位父亲对儿子的爱和支持,让钱三强战胜一个个难题。

如果娃的书架上没有这一类书,很可能会走弯路

那副字直到多年后,还挂在钱三强的书房里,成了他一生的座右铭。

如果娃的书架上没有这一类书,很可能会走弯路

《共和国脊梁》系列创作时,不仅找到了相关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从学科专业上进行把关,更关键的是寻找了科学家们的家属、秘书,用生动的生活细节去还原他们的成长轨迹。

如果娃的书架上没有这一类书,很可能会走弯路

最终,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就是一位位有血有肉,有优点也有缺点,有成功也有失败,有情怀也有性格的科学家们。

如果娃的书架上没有这一类书,很可能会走弯路

2 科普生动简洁 插画生动细腻

这套传记绘本,不仅仅止步于科学家的生平介绍,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他们的科研成果和行业相关的科学知识

有些孩子不喜欢科学,一听到科普就觉得肯定乏味枯燥,而且还听不懂。

可是,如果是这样的科普呢?

介绍什么是核动力:

如果娃的书架上没有这一类书,很可能会走弯路

作者把核潜艇比喻成游泳健将,而核动力就是这个“健将”强有力的心脏。

解释大亚湾核电站为什么不会爆炸:

彭士禄说:“原子弹像酒精,用火一点就着;核电站却像啤酒,怎么点也点不着。”

如果娃的书架上没有这一类书,很可能会走弯路

不仅文字生动简洁,这套书图画也颇具质感,让我们一下子穿越时空,回到了过去,回到了这些科学家们生活、奋斗的年代。

看,古香古色的广州街道,报童、人力车夫还有报纸上澎湃之子被捕的新闻,一下就让我们认识了这个吃百家饭长大的孩子——彭士禄

如果娃的书架上没有这一类书,很可能会走弯路

《吃百家饭的孩子与中国核潜艇:彭士禄的故事》

看,一个小小孩用自制望远镜凝视星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就是从这里启程。

如果娃的书架上没有这一类书,很可能会走弯路

《稀土世界的摘星人:徐光宪的故事》

长大后,他挑灯夜战,辛苦地工作但却幸福和满足。

如果娃的书架上没有这一类书,很可能会走弯路

《稀土世界的摘星人:徐光宪的故事》

看,中药店里上百个抽屉,排列地井井有条,满满的中国味道。

谁能想到这会启迪了一个科学家,让他学会了把知识用“抽屉分类”的思维方式?

如果娃的书架上没有这一类书,很可能会走弯路

《稀土世界的摘星人:徐光宪的故事》


如果娃的书架上没有这一类书,很可能会走弯路

3 专家把关 科学严谨

这套绘本由严谨的学术团队+新锐的绘画团队+严谨的审稿团队历时两年,匠心打造而成。

因为丛书涉及到“孩子”与“科学”,编辑便采用了更为科学的方法,更为专业严谨的态度。

丛书依托中国科协及“采集工程”,受到官方认可,“有势可依,有力可借”。并由知名院士、中国科协领导等组成顾问委员会,由“采集工程”学术团队研究者担任撰稿,由资深绘者创作绘图。

如果娃的书架上没有这一类书,很可能会走弯路

并且这套书是由这些科学家的家人、身边近友来做内容审核的,确保真实性。同时,还有韩启德、钟南山、刘嘉麒、周忠和4位院士诚挚推荐。

每本书后面,都有科学家的个人小传,进一步拓展了科学家的生平背景。

补充了那些文中没有讲到的信息,帮助孩子们了解更多关于科学家的故事和贡献。这个我建议读完绘本后,也再给孩子读一读。

如果娃的书架上没有这一类书,很可能会走弯路

还有科学家年谱,也帮小读者们捋清科学家的生平。

如果娃的书架上没有这一类书,很可能会走弯路


如果娃的书架上没有这一类书,很可能会走弯路

然而,要讲给孩子好科学家的故事,可并不容易。

本套书介绍的8位科学家涉及原子核物理学、量子化学、应用物理、光学、冰川学……等许多专业学科,一些专业词汇无法避免。

为了不给孩子理解文本造成障碍,每本书后专门开设了词汇园地栏目。

如果娃的书架上没有这一类书,很可能会走弯路

比如什么是光的折射?什么是地磁?什么是应用光学?

都尽量用最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孩子解释清楚。

想听有声故事,了解我国的科学发展进程的,还有封底的专属二维码。

THE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中国科协   冰川学   类书   共和国   走弯路   脊梁   架上   院士   生平   中国   传记   科学家   团队   文字   人物   孩子   科学   故事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