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给大家分享一次,关于数学计算启蒙,专家亲授好方法

写在前面: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无敌大薇薇”,主张通识教育,从语言到全学科,从三观到批判性思维,帮助大人和孩子一起成为积极的终身学习者。

再给大家分享一次,关于数学计算启蒙,专家亲授好方法

这篇文章昨天发过,不过被删掉了,原因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容确实太好了,我团队里的小伙伴都要求必须再发一次。

再给大家分享一次,关于数学计算启蒙,专家亲授好方法

这是数学启蒙专家周爷爷在几个月前分享给我的干货,整理完以后我真是忍不住感叹,用这种方法教娃,家长孩子都轻松。

这绝不是超前学习,也不是无脑鸡娃,而是让孩子理解原理,在低压力中自然而然就记住、会用。

再给大家分享一次,关于数学计算启蒙,专家亲授好方法

前几个月拜访周爷爷的时候,向他请教了很多

周爷爷建议,无论是任何启蒙方式,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直接给孩子答案,让他们来尝试思考、发现规律,继而解决问题;

2.引导孩子在思考中归纳,帮助他们锻炼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3.要给孩子数形结合的概念;

4.做计算的时候,不要光想着用口诀来解决,更是要去理解原理,这就是我们一直提倡的“溯源法”;

5.从生活中学数学,再把数学运用到生活里;

6.不要着急,不可能教一次就一劳永逸,给孩子时间,只要引导方法没问题,每个孩子都能学会。

周爷爷还以乘法学习为例,手把手教大家,如何引导,并帮助孩子举一反三。

仔细研读下来,发现这个方法,无论是刚开始接触加减的学龄前孩子,还是已经熟练掌握乘法的孩子,都可以用起来。并且可以运用到其他学习中。

强烈建议大家收藏并认真实践,非常好用!

再给大家分享一次,关于数学计算启蒙,专家亲授好方法

说乘法之前

我们先说说计算

小宝宝,要多数数,实物和数量对应上,之后就是两个两个、三个三个的数,正着数倒着数都可以。

上小学以后,口算和竖式都很重要。大部分小学生在计算上通常会花费60%-70%的时间,可见提升计算速度,一定会提高孩子数学学习效率,所以重视基础速度练习非常重要。

从简单的做起,20以内的加减法要非常熟练迅速,这是计算的基础,锻炼的是孩子的快速思维习惯,这也会给他们快速计算的信心。

而乘法,绝对不是背背口诀那么简单,核心要让孩子从各个角度理解乘法的意义,比如乘法和加法的关联等。

当然最重要的是体现在用乘法口诀上。如果水平高一点,还可以通过对乘法的学习,培养孩子思维能力。

下面说说到底怎么培养:

再给大家分享一次,关于数学计算启蒙,专家亲授好方法

1

根据写好答案的乘法算式

让孩子自己猜想归纳计算原理

写出一串简单的乘法算式,目的是让孩子容易看出乘法的算理。

2×1=2

1×2=2

2×3=6

3×2=6

3×4=12

4×3=12

5×3=?

3×5=?

告诉孩子这个斜放着的加号叫乘号,这是一种运算符号。

不要给孩子讲什么叫乘法,而是要让孩子根据前面的算式,自己找到乘法的算理,一定要让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然后拿出计算器验证。

不教孩子,让孩子根据几道算题自己归纳,这就是培养孩子的归纳能力。

孩子做对了,家长不要直接说对。

要让孩子用计算器验证,这对孩子来说是一次非常大的肯定,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也易于激发孩子思考的兴趣。

孩子用计算器验证对了,就夸夸孩子:你是怎么想到的,难道你的大脑里装着电脑。孩子听了以后,一定会觉得特别美!

孩子没有做出来,也不用着急,先听孩子是怎么猜的。实在想不出来,可以这样启发:

看,这个乘法放正了就是加法,它跟加法是有联系的。

再给大家分享一次,关于数学计算启蒙,专家亲授好方法

2

让孩子根据发现的规律

自己出题,自己去验证

孩子自己出题,根据自己的能力,出一些乘法题,确保孩子比较清晰地理解乘法的意义。

关键提问:3×2=6到底是表示3个2,还是2个3?

不管孩子理解到什么程度,一定要教孩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叫数形结合

再给大家分享一次,关于数学计算启蒙,专家亲授好方法

告诉孩子,数字、符号其实是代表生活中的真实物品意义的。大人叫数形对应,专业叫给乘法建形。

请你用棋子摆出3×2=6的样子。

孩子摆的散开的话,不断的提示:还可以怎么摆。

待孩子摆成一个矩阵了(给孩子说这叫长方阵),告诉孩子,这就是3乘2的样子。再指导孩子多角度地理解算式。

专业语言:3×2=6的样子是一个长方阵,把3个2摆整齐了,以2为标准,有3个2,换个⻆度看,以3为标准,会有两个3,6是总数。

再给大家分享一次,关于数学计算启蒙,专家亲授好方法

3

在算式中运算乘法的意义去计算

我们就是要在孩子不会乘法口诀的时候做一些看样子有点难的题,目的是不让孩子直接根据乘法口诀去算题,而是根据乘法本源的意义去解决问题,这也是溯源教法的要点。

比如,孩子刚理解了乘法的意义,就让孩子计算:2×100=?

孩子觉得100个2加起来太麻烦怎么办?启发孩子换角度思考,把100个2摆整齐了,换个角度看就是……

如果孩子不理解,想不到,不要急着教孩子答案,让孩子学习化繁为简。大数不好算,我们可以研究小的数的计算规律。然后用这种规律去解决复杂的问题。

这个时候,再回到动作层面,用棋子摆出3×4的矩阵,帮助孩子深入理解乘法的意义,然后,再回到2×100=?这道难题。

指导孩子:

100个2不好算,我们可以把它变成两个100。

我们还可以这样启发孩子:

100只小鸡有多少腿?

我们换个角度,让100只小鸡都伸出左腿,有100条,放下左腿再伸右腿又有100条,看100个2就变成两个100了,一会就算出来。

看,这种算法,多角度的让孩子理解乘法的意义,培养了孩子多角度思考的能力。数形结合,本身就是提升思维,因为让直观与抽象的符号对应起来,理解这些,就是在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接着再让孩子猜想:

1×9=

345×1=

0×8=

10×10=

1×76=

465×0=

100×3=

孩子会做会说的完成这些题,说明对乘法的题解比较通透了。

再给大家分享一次,关于数学计算启蒙,专家亲授好方法

4

尝试会用乘法

问问孩子:我们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2×3呢?也就是说什么时候会用到三个2加起来,或者两个3 加起来呢。

指导孩子:每个人吃两个包子,三个人一共吃多少包子?

除了包子,我们可以再编点其他的。编得越多越好,类型越丰富,对乘法的理解就越深。

为什么要让孩子编题?

前面是把具体的实物抽象成乘法算式,现在反过来了,再看算式回到生活,就是从符号再回到具体, 这就是传说中的数形结合的思想,只有这样,这个思维的圈才基本画圆。

再给大家分享一次,关于数学计算启蒙,专家亲授好方法

5

把乘法抽象成数学语言

我们编了很多很多的乘法应用题,3×2的3在生活中,可以表示每人都分3块糖,也可以表示每个碗里都放3个苹果,或者表示每排都有3颗棋子等等。

在这里,3在每人、每碗、每排都是一样的,这个3叫每份数。接着讲2就叫份数,表示一共有两份。

再给大家分享一次,关于数学计算启蒙,专家亲授好方法

一开始学,思维就要变通。接着要让孩子知道,2也可以是每份数,那3就变成了份数。

这样,我们给乘法算式中的每个数都命了名,乘法算式中每个数就有了一个新的概念。要知道,理解概念是非常难的。

不要一次教育就一劳永逸。后面要反复追问,乘法中每个数叫什么?只到孩子能用语言说清楚,并且还能在生活中举例,这才能说明孩子理解了。

再给大家分享一次,关于数学计算启蒙,专家亲授好方法

6

学乘法口诀

乘法口诀先要写成9×9的形式,共81句,然后把意思相同的再删去。比如2×3与3×2是一个意思,删去后面的。这样不断删去意思重复的,就成了现在通用的乘法口诀表了。

再给大家分享一次,关于数学计算启蒙,专家亲授好方法

关于1的乘法口诀,孩子会算就可以了,以后也不要再算再背。

然后计算2的乘法口诀,算完一遍,再算一遍,反复算。我就是用最辛苦的乘法让孩子反复算乘法口诀,而不主要背,就是为了反复巩固乘法的意义,培养计算能力。

后面乘法口诀中的数越来越大了,要让孩子比较乘法口诀之间的规律,根据规律进行计算,以培养数感。

特别难的几个乘法口诀,可以算好后背下来。毕竟,全部都算,效率也太低了。

这里给大家提供点好玩的关于乘法口诀的故事,讲给孩子听,再让孩子复述,帮助孩子增加记忆。

再给大家分享一次,关于数学计算启蒙,专家亲授好方法

话说唐僧师徒去四人去西天取经,孙悟空本领最强,他会八九七十二般变化,一个筋斗二九一十八万里。他看见妖怪,不管三七二十一,举棒就打。唐僧总是说,悟空,别打了,别打了,你打错好人了。你再打,我就练那七八五十六紧箍咒了。

孙悟空还因大闹天宫,被太上老君关在炼丹炉里,练了七七四十九天,只练得钢筋铁骨,火眼金睛。

猪八戒肚子大,肩扛一把破钉耙。三三得九九根齿,四九三十六般变化。一顿能吃五九四十五个大馒头,遇到麻烦想开溜。

沙僧忠诚又实在,肩挑二七十四年的重担,最多的一句台词就是:大师兄,师父被妖怪抓走了!

他们经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回真经回到了东土大唐。

再给大家分享一次,关于数学计算启蒙,专家亲授好方法

不得不说,作为一个娃已经把乘法运用的挺熟练的老母亲,我依旧觉得周爷爷这一套组合拳方法确实太实用了。

预估猜测——归纳总结——验证结果——数形结合——生活联系实操——搞定乘法口诀

这完全就是一个科学实验项目的思路和方法,能够极大的培养孩子的主动思考力,并从中获得巨大的满足感。

如果启蒙学习,我们都按照这种思路来走,又何愁孩子没有内驱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呢?

欢迎点赞、在看、转发把周爷爷真传分享给更多小伙伴。没有培训机构,在家带娃更需要好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4

标签:算式   方法   加法   乘法   口诀   归纳   抽象   符号   爷爷   规律   思维   意义   两个   能力   数学   孩子   专家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