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之正路为义,但义与利并不是排斥关系

世人谈国学,必先曰仁义。仁和义是道德合体,义由仁生,由仁而行,是仁的思想延展,但毕竟是和仁不同的儒学范畴,具有独到的内涵。亚圣孟子说:“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他指出仁是人类最安适的住宅;义是人类最正确的道路。把最安适的住宅空出来不去住,将最正确的道路舍弃不去走,是多么多么可悲可惜!“居仁由义”,义是行仁的人实现仁的道路,意即行人之正路就是义。


行人之正路为义,但义与利并不是排斥关系


义者,宜也。宜就是应该做什么、应当怎么做。义代表在各种情况下,人说话做事的正当性,是内心约束、道德自律,它没有礼、法的外在刚性和强制性,只能对自觉的君子和有可能教化的生民,与小人谈义无异于对牛弹琴;义是道德命令中的“当然而然”,无条件的应该,行其所当行,处其所当处,正己不害人,而民间江湖哥们义气,有时在一定程度上牺牲或妨碍了社会群体和他人的利益,恰恰是不义的;义规定了君子行仁的范围、等级、边界和分寸感,使言行举止适宜、得宜、合宜,符合行为尺度,当为而为之,不当为而不为,这里面的性质、程度、边界、分寸的拿捏是义之修炼的自然体现。


行人之正路为义,但义与利并不是排斥关系


君子经过之处有一股气:“上下与天地同流”,与万物相通,塞于天地之间,这就是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它依靠“义”(正当)、“直”(真诚、正直)、“道”(光明之道,如行善避恶、孝顺守信等)来循序渐进地培养,其中“义”的作用很大,正所谓“集义所生”、“集义养气”,义之聚成气。而义的修炼正是长期的内外合一、身心齐一的道德领会与实践的互动过程。一曝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造就不了义的人格。在平凡的做人做事、工作生活中坚持用是否正当、应该、适宜的标尺丈量、要求、约束自己,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做到这一点,就是“义之聚”,就能养成正气。


行人之正路为义,但义与利并不是排斥关系


生活中的善人义举不胜枚举。昨天央视《新闻联播》报道7月10日晚7点多,一辆运送危重病人的救护车因为拥堵,被困在了宜昌市城区的东山隧道里,听到警笛声,上百辆车纷纷靠向两边,为救护车让出了一条生命通道。7分钟后,救护车顺利驶出隧道,因为抢救及时,这位在卫生院做了一半手术的患者成功完成手术,目前正在康复中。危急时刻,货车、客车、私家车司机都自觉避让,这就是正当,就是义。


行人之正路为义,但义与利并不是排斥关系


义和利是一对矛盾,祖宗留给我们一套义利观,值得今人发扬光大!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不治产业,对乡土不太留恋,不会见利忘义,被小恩小惠收买,小人则刚好相反。君子“义以为上”,心安理得,光明正大,泰然自若;小人唯利是图,为争利勾心斗角,不择手段,蝇营狗苟,诚惶诚恐。这是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一阳一阴、一正一邪,君子行正路修正果,小人走邪路误入歧途。


行人之正路为义,但义与利并不是排斥关系


诚如《人民的名义》中的高育良,汉东省委副书记,原先是一名有党性、有涵养的领导干部,底线意识很强,经受住了各种物质诱惑,但最终还是因贪恋权力和美色,卷入了腐败圈子而不可自拔,被关进了牢笼。许多观众对此人也抱有同情,但仔细想来也罪有应得。我们并不是一味地反对获利,但必须审视利的正当性,这里面有高低两个层次:1.是否合乎道德;2.是否合乎法律、制度等硬约束。剧中的高育良养小三,生育私生子,生活奢靡,道德沦丧,完全违反了家庭伦理道德;同时置党纪国法于不顾,玩弄官场潜规则立政治山头,破坏汉东省政治生态,变相贪污受贿数额惊人;高育良的人生路高开低走,先正后邪,关键在于没有在罪恶萌芽的时候分辨清义和利的关系,对不义之利果敢舍弃。


行人之正路为义,但义与利并不是排斥关系


值得强调的是,在儒家看来,义和利不是完全排斥的关系,而是在正当性原则下可以协调、相容的。正当的利,谁都需要,它是我们物质、精神生活的前提,是实现人之自由的基础。有人问孔子我有一些美玉,是该收藏起来还是该卖掉呢?孔子连说:“沽之哉,沽之哉!”看来孔子也是极力支持买玉获利的嘛!而孔子对其弟子甚至是间接跟读的弟子所侍奉的干肉之礼也是来者不拒。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违背义的原则,不侵犯他人利益的获利有何不可?


行人之正路为义,但义与利并不是排斥关系


孔子说“见得思义”,就是强调要想一想得到的东西是否正当,是否应该得到。不是我的东西我拿了,就违背了“义”,就会为良知所谴责而寝食难安,真不知是得利还是受罪。我们讲拾金不昧是美德,实际上是为了鼓励人们拾到别人的物品要归还,其实自己窝藏就无异于偷窃,是一种不知具体对象的偷。


行人之正路为义,但义与利并不是排斥关系


集义养浩然之气,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终身课题,它是指导我们做人做事的指南针,树立正确义利观的保证。有人说国学是大道理,我不想被仁义道德所累,只想随心所欲,自由做自己,那些义举善事只和境界高尚的人相关,与我何干?然而你可曾想到当你坐公交时,公交司机因心脏病突发时是先考虑你等乘客安危停下车为好,还是无所作为酿成车祸呢?当你因病手术,主刀医生是为病患着想不顾麻烦连站数小时为你抽丝剥茧般去除病灶而保留身体有效部位为好,还是图省事一切了之呢?当你外出用餐时,备料小工是遵守职业道德把菜洗、切干净为好,还是在脏水里泡、地沟油里炸呢?义可大可小,大到国家生民大义,关云长之如义神,小到我们每个人、每件事,将心比心,你想人对你义,岂能对人不义焉?

行人之正路为义,但义与利并不是排斥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正路   浩然之气   孔子   生民   义利   安适   义举   救护车   分寸   君子   小人   行人   正当   手术   道德   道路   关系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