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3市争创国家科学中心,武汉脱颖而出,将成为全国第5城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快马加鞭,走完了西方国家近200年的工业化发展进程,所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而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也逐渐进入到了工业化的中后期,现在已经到了经济发展的十字路口,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已经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无法绕开的必经之路!

我国3市争创国家科学中心,武汉脱颖而出,将成为全国第5城


而要想成功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就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前提,没有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就是空谈!而说到科技创新,其实可以分为应用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基础科学的创新,应用科学技术的创新,我国其实做得非常不错,以华为为代表的科技创新企业,将一项项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技术,并代表中国参与全球竞争,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我国3市争创国家科学中心,武汉脱颖而出,将成为全国第5城


但是,我国在基础科学方面的创新,依旧是非常薄弱,因此在许多方面经常受制于人!而基础科学技术的创新就如同房子的地基,是应用科学的底层技术支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就是主攻基础科学技术创新重要平台,因此关系到国家未来发展的战略大局。目前,我国先后共批复了4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城市,它们就是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及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我国3市争创国家科学中心,武汉脱颖而出,将成为全国第5城


而我国第五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城市,经过最近几年的建设和发展,也逐渐浮出了水面。根据我国目前的基本规则,一个城市要想申请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除了拥有较强的科教、科研实力以外(满足条件的有武汉、南京、西安等市),还必须拥有大科学装置等必备的软硬件。

我国3市争创国家科学中心,武汉脱颖而出,将成为全国第5城


目前我国最有望成为全国第五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城市有3个,即上面提到的湖北武汉、江苏南京和陕西,这3个城市不仅是我国仅次于北京和上海的科教强市,而且它们还是各个大区的中心城市(南京曾经是华东地区的中心城市,但后来逐渐被上海所取代),因此都有资格和希望申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那么哪个城市最有希望成为我国第五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城市呢?

我国3市争创国家科学中心,武汉脱颖而出,将成为全国第5城


首先我们来看看国家大科学装置。国家大科学装置是指那些能够为国际前沿和前瞻性科技创新研究提供支撑条件的大型的科研装置,这其中大家最熟悉的国家大科学装置有贵州的“天眼”,目前我国只有极少数城市拥有国家大科学装置,其中最多的是合肥、北京和上海等3个城市,而这3个城市都已经成为我国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城市。

我国3市争创国家科学中心,武汉脱颖而出,将成为全国第5城


而在武汉、南京和西安这3个城市中,目前武汉已经拥有了脉冲强磁场、精密重力测量2个大科学装置;但是南京和西安仍然没有自己的国家大科学装置。而且,武汉即将启动建设生物医学成像、武汉光源2个大科学装置;预研预制作物表型组学研究、聚变中子源等5个大科学装置。因此,未来武汉和国家大科学装置数量有望进入我国前三,这对于武汉申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城市,无疑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据!

我国3市争创国家科学中心,武汉脱颖而出,将成为全国第5城


其次我们从国家实验室方面来看。国家实验室是进行基础科学研究、并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国家级科研机构,虽然不是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必备条件之一,但也是重要的加分项目。目前我国仅有北京、合肥、沈阳和兰州拥有国家实验室,另外还有5个国家实验室正在建设中,而武汉的国家光电实验室就是其中之一;而南京和西安的国家实验室,尚处于筹建阶段,这无疑于再次为武汉加分。

我国3市争创国家科学中心,武汉脱颖而出,将成为全国第5城


综合以上信息可知,武汉不仅是我国的科教强市,拥有数量庞大的科研人才和科研机构,而且还有国家大科学装置,且国家实验室也正在建设中,因此各方面条件也都优于南京和西安,必将成为我国第五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城市。而武汉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城市,不仅有利于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还将为中部地区的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核心动力,将加速中部地区的崛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武汉   我国   科学   国家   基础科学   合肥   中心   西安   南京   脱颖而出   上海   北京   综合性   装置   实验室   城市   旅游   全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