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出头就在一把手的位置上一干就是5年,他那么年轻,凭什么?

阅读前请点击“关注”,每天2篇职场文章陪你成长哦。

30岁出头就在一把手的位置上一干就是5年,他那么年轻,凭什么?

作者|on the way 编辑|燕子

领导和员工,职场中的大部分情况,都是互相协作,高效完成业务,为公司创造价值,但相处时间长了,员工难免会对老板或领导的一些行为产生一些吐槽心理。

比如太抠门、太偏心、或者对上层领导的命令惟命是从等,不知道进入职场的大家有没有产生过类似的感受。

不过我今天邀请大家换一个角度看待一下我们的领导,扪心自问:我们的老板或领导之所以能坐到现在这个位置,而不是和我们这些人一样只是普通的小员工,真的仅仅只是靠的歪门邪道或者运气吗?

其实答案是肯定是否定的,他们一定是有什么过人之处,才坐上了今天的这个位置。今天我就来分享一下自己与前后两个领导的经历。

30岁出头就在一把手的位置上一干就是5年,他那么年轻,凭什么?

01

我的第一任领导,属于年轻有为型,刚刚三十出头,就坐上了即将奔四的年纪的人的位置。如果说他当初能坐上这个位置,80%是靠机遇的话,那他能在这个位置上稳坐四五年,肯定是100%靠实力了。

因为笔者所在的公司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中层领导每隔两年都要轮岗。换个说法就是,部门业务和员工不变,领导之间部门移动。

我跟了这个领导两年半时间,现在回想一下,跟着他干活最大的收获是:不管属于谁的失误、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优先解决问题的意识。

我的业务属于资料整合类型的,概括一下就是,向下方各个平行的部门收集信息、确认准确性、数据整合。

因为笔者所在的公司体量非常庞大,且国内外同一类型的事务由总部统一管理,这就要求各分公司要在统一规定的时间完成业务汇报。

30岁出头就在一把手的位置上一干就是5年,他那么年轻,凭什么?

在一次业务整合时,距离总部规定的时间节点只有2小时的时间了,我发现管辖的一个部门的工作数据出现了纰漏,有问题的数据需要马上确认原因并及时消除。

我赶紧与对应部门的员工沟通,确认到了问题是由员工的个人失误造成的,而修正这个失误需要另一部门的同事A(要用汉字名字,有代入感)协助,但是当时已经过了下班时间,同事A也没有带电脑回家。

眼看着因为员工的失误造成的问题有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风险,我的心情又急又气。便去和领导报告了整个事由,言语态度表现得对责任部门很是不满。

我报告完以后,本以为领导的反映也会跟我一样气急败坏,并且还可能直接打电话给对方的领导责备这个员工。我心里还默默为责任部门的员工捏了一把汗。

但是领导的反映却出乎了我的意料:他先是给负责解决问题的同事A的领导打电话,描述了事情的背景和紧迫性,问对方能不能找人打开A的电脑帮忙解决,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挂完电话以后,领导告诉我同事A的领导已经跟他沟通过了,让我直接通过电话远程和A沟通操作办法来解决问题;

30岁出头就在一把手的位置上一干就是5年,他那么年轻,凭什么?

最后给负责对接公司总部的领导打了电话:说了我们这边出现了什么问题,大概多长时间能够解决,可能会推迟多久。

领导的整个问题应对流程一气呵成,我当时都没反应过来,就直接按照领导的要求去干活了。

后来等这个紧急事情处理结束,我放松了下来,才反应过来:刚才领导那一拨操作真是专业。

回首分析这段往事,真的是很难不承认:领导坐在这个位置,真的不是浪得虚名。

看来职场中的紧急情况处理真的非常考验人的专业实力。

初入职场的新人,可能会手忙脚乱,连问题都说不清楚;而我这种入职三年多的“老油条”,则很容易陷入被别人影响情绪的怪圈,从而拖垮自己的工作节奏;

优秀有实力的人,应该是像这位领导一样,不被自己或周围人的情绪影响工作判断,快速响应并积极解决问题。光这一点,就能让其从大部分员工中脱颖而出。

30岁出头就在一把手的位置上一干就是5年,他那么年轻,凭什么?

02

笔者的第二任领导,属于中年压力山大型,简单来说,就是上有老,下有小,还有高额房贷,从平时的工作聚会或业务聊天中,都能感觉到他的消费观十分节俭。

我和这位现任领导,目前只合作了半年不到的时间,前几天发生的一件事,让我见识到了他作为领导的专业实力:能和员工一起思考、对症解决问题。

那是上层领导布置的一个任务:就说自己想看xx资料,要在xx会议上用,让我们整理一下发给他。

Xx资料有一个性质,就是之前从来没有整理过,也没有官方的判定指标或者基准。

被通知做这个业务时,我一脸懵。但是上司很快就想好了初步的办法:第一,从xx渠道获取基础数据,第二,按照时间基准分类整理,第三,编辑成直观的图表展示。

笔者听完上司的指令后,觉得非常清晰,便全部按照要求整理了,当中遇到的一些小问题都自行解决了。

领导看完呈现效果后,发现按照时间顺序整理的资料,可以清晰了解xx的整体效果,但是觉得分析不出什么结论。

30岁出头就在一把手的位置上一干就是5年,他那么年轻,凭什么?

便把我叫到跟前,和我讨论了一番:先是肯定了我的工作结果:资料做出来,能让人清楚地了解整体情况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然后就直接指出问题。这份资料如果被上层领导看见了,感觉只是了解了整体情况:

数量最多的是哪年哪月,xx类型做的数量最少。但是这是一个拉长的时间背景,公司在这个时间范围内,一直在发展,各个时间背景下的实际情况都是不同的,它们不在同一个评价体系里。所以我们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当即反应过来:我们需要把数据放到同一个评价体系里,利用平均值,把时间差异消除掉。

领导听完非常赞同:虽然求平均值的办法不是最理想的,但是确实可以消除时间的影响。

后来我把更新后的版本发到领导邮箱,领导看完以后还是觉得不行,他表示:因为用了平均的概念后,数据就变成了一个非常小的数字。

但其实上层领导对数字的大小还是没有概念的:你说100这个数字很大,那别的部门做到10000,难道就代表这个部门一定是优秀的吗?那不见得,做到10000可能是因为产品成本低或者生产工艺简单。

30岁出头就在一把手的位置上一干就是5年,他那么年轻,凭什么?

所以我们还应该把部门间的差异消除掉,用自己部门跟自己的历史水平做对比,来判断是做的好了还是做的差了,而且数据呈现方式不能是数字,得是百分比,这样上层领导看了才能对整个情况的好坏得出结论。

我听完了,真的是大写的服:心服口服。然后赶紧回去把资料整理好以后共享。

我之前听别人说过,不同的数据呈现方式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当时只是觉得有道理,没想到这次领导竟带我亲身体会过了,最终效果做出来,真的是满满的成就感。

通过这次经历,我意识到,我们在做领导交代的业务时,要学会站在领导的角度看待问题,分析出领导交代这项业务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想要达到什么效果,然后再思考对应的解决办法。那些能解决领导的痛点的业务成果输出,才是高效的、受到领导认可的。

03

所以,我们工作其实不仅仅是为了工作或赚钱,还包含见识到更多比我们优秀的人的一面,借鉴他们的长处能让我们自己成长的更快、更好

希望大家看完这篇文章后,也试着转变角度去关注身边领导的闪光点,说不定会发现让自己职场道路一路高升的关键奥,最后,希望大家早日升职加薪。

关于作者:On the way,95后打工人,社会主义接班人,健康、安全第一,发财第二。

30岁出头就在一把手的位置上一干就是5年,他那么年轻,凭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岁出   位置   笔者   同事   实力   员工   部门   效果   领导   情况   年轻   业务   时间   数据   旅游   工作   资料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