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告诉你:对孩子前6年的良好抚育,决定他一生的幸福

大家还记得《阿甘正传》中的珍妮吗?幼年失去母亲,从此生活在父亲的暴虐之下,甚至还遭遇过父亲的性侵。长大后的珍妮一方面反对男权 ,将父亲送进监狱,另一方面又极度依赖男人,自虐式的滥交。她卖唱、吸毒、流浪、自杀……过着离经叛道的生活,深陷在矛盾纠结、深深的自卑和无尽的自我怀疑之中,却一次次逃避阿甘对她的诚挚的爱。


珍妮的经历,印证了奥地利精神病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话:"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童年的抚育质量真的影响到一个人将来的方方面面。

心理学家告诉你:对孩子前6年的良好抚育,决定他一生的幸福

被英国《泰晤士报》誉为"国民心理学家"的奥利佛•詹姆斯在《原生家庭生存指南—如何摆脱非正常家庭环境的影响》一书中,把多年的研究成果加以整合,"将人生最早的6年拆解开,为我们分别展示了一个人因何变得严厉或和善、冷淡或粘人、病态或健康。"不仅有助于我们解读自己的童年经历,认清真实的自己,更有助于我们在抚育孩子的过程中,摆脱原生家庭的枷锁,给孩子提供一个阳光温暖的成长空间。

心理学家告诉你:对孩子前6年的良好抚育,决定他一生的幸福

自体感弱的成年人主要表现为成年后仍不成熟,"容易像小孩子一样有鲁莽和不道德的行为;或像婴儿那样,自我中心化、自私和自我膨胀。"自体感弱的人无论取得多高的成就,都依然伴随着极度的痛苦。


心理学家告诉你:对孩子前6年的良好抚育,决定他一生的幸福

那么,如何避免养育一个自体感弱的孩子呢?因为0~6个月是自体感形成的关键期,所以对这一时期的孩子进行良好的抚育是至关重要的。对0~6个月的婴儿进行良好抚育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 满足婴儿的生理需要。在婴儿出生后的最初6个月,吃喝拉撒睡是婴儿最主要的需求,照顾者应该让尽量让婴儿吃得饱、喝得足、睡得舒服,如果婴儿最基本的需求得到的可靠的满足,就积累了关于身体感觉的记忆库,形成了自体感的基础。

(2) 满足婴儿的精神需求。千万不要以为刚出生的婴儿什么都不懂,其实他们对精神的需要也是很强烈的。而照顾者的共情能力对满足婴儿精神需求至关重要。良好的共情能力表现为调整自己的行为,适应婴儿的节奏,少做或不做侵扰性的举动,使婴儿感到快乐。比如,要按照婴儿的时间而非自己的时间表给他喂奶,当婴儿目光注视你的时候及时以微笑或轻拍回应而非置之不理等。


对于0~6个月的婴儿,缺乏共情的抚育会导致婴儿狂躁或压抑,要么婴儿过度警觉和清醒,要么对刺激没反应,这些应对快乐缺失的方式,会刺激和影响婴儿的大脑,很难修复,从而为其埋下了成年后出现自体感弱以及人格障碍埋下隐患。


心理学家告诉你:对孩子前6年的良好抚育,决定他一生的幸福

根据英国医生和精神分析学家约翰·鲍比尔提出的依恋理论,在人际关系中,有四种依恋模式,分别为回避型、缠人型、混乱型、安全型。


四种依恋模式有不同的表现:

(1) 回避型依恋者通常表现为不愿意和别人有密切交往,既不依赖别人,也不被别人依赖,在别人面前往往显得尖刻、固执、专横、盛气凌人。

(2) 缠人型依恋者通常表现为想和别人在情感上亲密无间,对别人的溺爱、保护等往往会令对方感到窒息,因此没有人想和缠人型依恋者那么亲密,于是他们通常会感到不自在和孤独。

(3) 混乱型依恋者通常表现为既想和别人在情感上亲密无间,但又很难去想信或依赖别人。在别人面前显得变幻莫测,令人费解,甚至显得十分怪异。

(4) 安全型依恋者通常表现为能够十分容易地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也可以十分自在地依赖别人或被别人依靠;既不会担心独处,也不会担心被拒绝。


其中,前三种依恋模式属于不安全型依恋模式,不安全型依恋模式不属于精神疾病,但更易导致各类精神疾病,而且不安全型依恋者成年后往往会在交友、婚恋甚至抚养孩子等方面出现问题,很容易深陷在焦虑和烦躁当中,而安全型依恋者成年后则不会存在上述问题,通常会感受到和谐、友善与幸福。


心理学家告诉你:对孩子前6年的良好抚育,决定他一生的幸福

那么如何才能抚育出安全型依恋模式的孩子呢?有一点我们必须要知道,"我们的依恋模式主要受早期抚育方式影响,"0.5~3岁是婴幼儿形成安全依恋关系的敏感期",我们在这个时期形成对其他人的基本期望。"对这一时期的孩子进行良好抚育,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固定的照顾者。这一时期的孩子通常仍是由母亲来照顾,但如果母亲需要工作,6个月的产假结束,就面临着和孩子分离的状态,从而引发孩子的焦虑或恐惧。解决的办法是母亲产假结束之前,物色一位好的替代者,让孩子熟悉这位替代照顾者之后,由她来代替母亲来照顾孩子。替代者找到后,最好不要换来换去,因为"从6个月起开始形成对一个特定照顾者的强烈依恋",孩子的安全感就建立在与照顾者之间安全的依恋关系上。

(2) 敏感的照顾者。照顾者应善于捕捉这一时期婴幼儿的需求,并给予积极的回应,温柔的拥抱、慈爱的眼神、轻轻的絮语都可以让这一时期的婴幼儿感受到爱和温暖,即使有负面情绪也会努力克制,不在孩子面前显示,在这类敏感照顾者的抚育下,孩子就会形成安全型依恋模式。相反,如果照顾者对这一时期婴幼儿要么强制、要么忽视、要么不理睬,那么,这种无法让孩子体会到爱和温柔的照顾就会让孩子形成不安全型依恋模式。

心理学家告诉你:对孩子前6年的良好抚育,决定他一生的幸福

"良心是关于对与错的一套信念,它通过内疚和羞耻(分别关乎个人道德准则和社会习俗)来管制本我(潜意识,代表欲望)。它的职责是管制贪婪的本能,迫使其延迟满足。"良心有三种类型,分别是惩罚性的良心、脆弱的良心和善良的良心。


三种不同的良心在对权威的态度、犯罪行为、工作责任心以及性等多个方面有不同的表现:

(1) 具有惩罚性良心的人往往会屈从权威;无法容忍别人的邪恶、堕落和不检点;很勤奋,但缺乏创造性;可能会压抑性欲,又或者产生洁癖。

(2) 具有脆弱的良心的人往往会反感权威,很叛逆;即使受到惩罚,也不太会吸取教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工作以后,与他人关系一般不太融洽;性生活不稳定,倾向于滥交。

(3) 具有善良良心的人既不反感权威,也不屈从权威;偶尔会犯错,但会很快改正;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工作以后,都能与别人相处得很好;享受性生活,大多有固定的伴侣。


心理学家告诉你:对孩子前6年的良好抚育,决定他一生的幸福

可见,具有善良良心的人能够在人生的各个方面更好的保持平衡,从而会生活的更幸福。3~6岁是良心形成的关键期,那么如何才能抚育出具有善良良心的人呢?


值得一提的是对孩子进行"权威型"教养。"权威型"教养方式同时具备两个方面的特点:


(1) 严格要求孩子。采用"权威型"教养方式的父母会教给孩子做事的正确规则,当孩子犯错时,不是强硬的批评指责或制止,而是采用告诉后果,解释或讲道理的方式去教导孩子,以帮助孩子进行自我控制。

(2) 关爱孩子。只有教导是不够的,采用"权威型"教养方式的父母更关注孩子的合理需求,进而会创造条件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对孩子不吝赞美,以使孩子充满自信,并且这种关爱不是断断续续,而是持续不断的。


同时具备这两个方面,才能使孩子在犯错时,因为不想让父母失望而产生羞愧和内疚的心理,从而使孩子更愿意做符合父母要求的事,最终使道德内化,从而成为一个自觉遵守道德,具有善良良心的人。

心理学家告诉你:对孩子前6年的良好抚育,决定他一生的幸福

《原生家庭生存指南》告诉我们,剖析人生的前6年,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良心、依恋模式以及自体感,有助于我们摆脱非正常家庭环境的影响,改写我们自己的人生剧本。同时,也告诫我们,痛苦并不代代相传,而对孩子前6年的良好抚育,足以决定他一生的幸福。愿世间少一些"珍妮",多一些拥有善良的良心、安全型依恋模式、以及自体感强的幸福的人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珍妮   孩子   幸福   心理学家   教养   婴幼儿   良心   婴儿   善良   时期   母亲   需求   模式   权威   方式   家庭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