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高铁手机有信号,背后的代价远超你想象

这些年,如果要问,对我们生活产生影响最大的是什么,那答案肯定是高铁。中国拥有高铁里程近30000km,约占世界高铁里程的2/3。毫无疑问,中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强的高铁网,高铁建设速度之快,令世界惊叹!

如今,高铁已成为了人们出行的首选,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坐高铁手机有信号,背后的代价远超你想象

可有一个问题,却一直困扰着大家,那就是火车上的手机信号。与高端,大气,上档次,给国人长脸的高铁相比,高铁上的手机信号多少显得有些不争气!

“不好意思,刚才火车过隧道,没信号!”

“我先挂了,火车要进隧道了”

在以前,做火车,这样的场景常常会发生,人们也已经习惯了坐火车,进隧道没有信号天经地义。

那么这样的难题是否可以解决呢?答案是肯定的。

2016年底,沪昆高铁开通,小编坐着高铁去云南旅游,进入云南后,非常惊奇的发现,动车进入隧道,手机信号竟然是满格的。我赶紧打开手机上的测速软件,进行了测试,下载速率竟然达到了惊人的99Mbps。

坐高铁手机有信号,背后的代价远超你想象


海南西环信号全覆盖;西城高铁,信号全覆盖;沪昆高铁云南段,信号全覆盖;云南所有开行动车组的铁路信号全覆盖等等,这几年只要关注高铁相关的新闻,就不难发现许多高铁已实现了信号的覆盖。

高铁上手机信号覆盖难的问题,已得到了解决,至少在技术的层面我们是完全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近年来,随处可见,在坐高铁的时候,看到有人进行看直播,打游戏,发微信,视频聊天等等。


坐高铁手机有信号,背后的代价远超你想象

可为了实现高铁上手机有信号,坐高铁像在家里一样玩手机,这背后的代价超乎你的想象,不只是辛勤汗水的付出,更是强大的技术支撑。今天我们就聊一聊,高铁手机信号背后的技术。

首先,我们要解决手机信号的覆盖问题。信号不是凭空出现的,有信号,就必须要有信号发射台,也就是基站。建设基站,大家都并不陌生,可是高铁基站和普通的基站建设,可不一样,考虑的因素更多。

光站址的规划,就有很多讲究。为了实现信号的均衡和无缝覆盖,要分不同的场景进行选择。我们知道高铁要穿山越岭,有隧道,有高架桥,信号覆盖的场景及其复杂。

对于直线轨道,相邻站点宜交错分布于铁路的两侧,形成“之”字型布局,有助于改善切换区域,有利于车厢内两侧信号质量的均衡;

对于铁路弯道,站址宜设置在弯道的内侧,可提高入射角,保证覆盖的均衡性。


坐高铁手机有信号,背后的代价远超你想象

基站离铁路的距离,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距离太远了信号覆盖弱,加上车体本身的损耗,无法满足手机的信号强度的要求。距离太近了,会出现“塔下黑”现象,反而信号覆盖不好。

综合以上分析及现场的工程经验,基站到铁轨的距离应该控制在100米-200米为宜,最远不超过500米。

基站铁塔的高度,在基站到铁轨的距离100米-200米的情况下,运营商天线的挂高15米左右最佳,可确保信号的主覆盖区域与列车的车窗齐平,确保信号覆盖的质量。

可是,当高铁经过隧道时,信号覆盖如何解决?


坐高铁手机有信号,背后的代价远超你想象

毫无疑问,有信号,必须要有基站。也就是说在隧道内也要进行运营商基站的建设。但在隧道内,我们又不可能建设铁塔?那怎么办呢?

我们知道在高速公路的隧道里边,运营商是通过安装天线来解决隧道内信号覆盖问题的。那在高铁上,是否也可以在隧道壁上挂天线来解决呢?答案是不行的,因为高铁速度太快,当时速350km的高铁经过时,相当于12级风,会把天线刮落,导致安全事故。

在高铁的隧道里边,我们通过壁挂泄漏电缆的方式解决信号覆盖问题。泄漏电缆的结构与普通电缆基本一样,电磁波在泄漏电缆中纵向传输的同时,通过槽孔向外界辐射电磁波。也就是说,安装在隧道壁上的电缆,实现了天线的功能,在隧道内通过泄漏电缆进行手机信号的发送。

综合多项技术要求,在隧道壁上一般要安装两根漏缆,并用专业的漏缆卡具进行安装。安装高度在2.1米和2.6米,间隔50cm,确保漏缆安装高度在与车窗齐平,保证最好的覆盖效果。

标准的高铁,在建设的时候,在隧道里边,每间隔500米,会建设一个洞室,来布放变压器、通信设备及信号设备等,在紧急的时候,铁路工人还可在洞室里边进行避让火车。运营商的RRU设备,可在这个洞室进行安装,实现机房的功能。

坐高铁手机有信号,背后的代价远超你想象

在隧道口,有的地方还建设一个场坪站,场坪站一般是由2根9米的抱杆组成,安装运营商的设备和天线。主要起到隧道内外信号的衔接作用,确保信号的连续覆盖。

场坪站点

通过以上的技术,我们解决了高铁信号的覆盖问题,但光有信号的覆盖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对于高铁这种特殊的场景,在覆盖保证的前提下,想手机用的好,通话不掉线,上网不卡顿,可看视频,还要解决很多问题。

信号切换问题

高铁沿线基站间距只有500米,当高铁经过的时候就要面临不同基站信号间频繁切换的问题,会导致电话,用户体验差,明明手机信号是满格的,却无法下载数据等情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用了两项技术;第一采用专网方案组网,也就是说高铁沿线的基站就只为高铁上的乘客服务,不与其他基站进行信号切换,当然高铁上的乘客也不用其他基站的信号。实现了,高铁专网信号不与其他基站切换,减少了切换的失败率。

第二,是多小区合并技术,简单讲就是将高铁沿线的基站合并起来,一般来讲4到6个基站合并成一个小区,这样以前500米就切换一次,变成2到3km,切换一次。这样就大大地减少了切换的次数。

坐高铁手机有信号,背后的代价远超你想象

下载速率的问题

为了提高下载的速率,我们在隧道内建设有两根漏缆,运营商的4G网络可实现MIMO技术,也就是两根漏缆进行协同工作,多收多发。这样可大大的提高下载速率,同时可提高网络的容量。

多系统合路问题

三家运营商,2G,3G,4G总计6个系统的网络,通过POI技术进行合路共享一根漏缆,这样就可以大大的降低建设成本。POI是多系统合路器,可实现不同系统的合路,解决多系统之间的干扰问题。

坐高铁手机有信号,背后的代价远超你想象

案列分享

覆盖解决案例

广大铁路,有一段线路约5km通过高架桥建设,桥墩高达60米,如信号覆盖要建设通信塔解决,塔高要在75米左右,才能确保覆盖,但建设这么高的通信,不但成本会非常高,而且会存在倒塔的安全隐患。

解决方案:创新性的共享了距铁路150米,塔高94米的电力塔进行了解决。

坐高铁手机有信号,背后的代价远超你想象

下载速率案例

沪昆高铁云南段,在公网建设的时候,采用了双缆漏缆的建设方案,分别在2.1米,和2.6米处建设了两根漏缆,三家运营商4G采用MIMO技术,下载速率达60Mbps,打游戏,看直播没有任何压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信号   基站   云南   壁上   沿线   速率   天线   隧道   运营商   手机信号   电缆   代价   铁路   距离   旅游   系统   手机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