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岁末年初的交接点上,以诗与远方的名义

站在岁末年初的交接点上,以诗与远方的名义

站在岁末年初的交接点上,以诗与远方的名义

这期作品是2019年5月,数十位诗人们应我们的邀请前往肥东“爱情隧道”, 歌颂爱情,吟咏自然,以诗会友,赞美时代的诗作,全文刊发在《诗刊》之中。于诗人们来说,“爱情隧道”是他们的远方;于芸芸众生而言,生活则是我们的诗篇。

在诗作中畅想远方,于远方中憧憬诗意,特别选择这组诗作,作为2019的收尾,是回望,也是期待,更是我们特别奉献给所有“We友”们的一份新年礼物!

站在岁末年初的交接点上,以诗与远方的名义

站在岁末年初的交接点上,以诗与远方的名义

花朵落下,春天的头颅满地都是

是时候写一首关于我们的诗了

爱过我的人,嫌弃过我的人

是时候落在同一张纸上了

我们走过的浅滩,回避过的深海

假装不存在的沟壑,终于共用同一种语法

它取走我们被照亮的部分

也取走我们之间的荆棘

它写着,用波涛,用我们的肉体

用黑暗,也用埋在我们心里的黄金

它甚至在渺小的种子里工作,身后拖着长长银河

我看见它的脚步,也看见它的笔

每个物种,都是闪耀千年的星星

也是悬浮万代的监狱

我们为谁贮藏毕生的苦涩

又为谁长出绝不妥协的刺

是时候了,金针闪烁,背负古老的使命

只须留下一枚,给怀抱乱石疾走的我

在桥头集爱情隧道

站在岁末年初的交接点上,以诗与远方的名义

站在岁末年初的交接点上,以诗与远方的名义

有铁轨的地方,似乎都降临过天上来客

村庄在两旁,高起来或者低下去

头顶的星斗有的已经不在,但这里

依然叫桥头集,只有它知道

什么叫不容荒凉。

大自然自己就是翻译家

它有一桩旧事,说出来却无比新鲜

废弃的铁轨仍是青春的老本

被叫做“爱情隧道”时被少女们念成了经文。

一切都在活命中,走不通的地方

爱情偏偏又来了。仿佛

过往的时光都进入了天空

只有爱,有点超自然,在铁轨与彩虹之间

作了简洁而精准的对换

我压低嗓门,说自己现在就在这里现身。

早年,读《赤壁赋》

把“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抄为金句。是对的。

桥头集镇,走过爱情隧道

站在岁末年初的交接点上,以诗与远方的名义

站在岁末年初的交接点上,以诗与远方的名义

这个岁数,谈一场恋爱

已是力不从心。

而这个岁数,回忆起爱情

仍然有一幅美好的长卷。

在桥头集镇

我们走上了一条爱情隧道。

从钻石婚、金婚、银婚、亚麻婚到纸婚

石刻的命名让人发出惊叹

回望来路——跌跌撞撞

并不明了爱情的真义。

古老的婚姻代代常新

只有纯真年代的爱情已被琥珀保存。

我看着身边走过一对恋人

物质时代的新新人类

他们穿过树阴遮盖的轨道

携手向着未知的路途走去。

520爱情隧道

站在岁末年初的交接点上,以诗与远方的名义

站在岁末年初的交接点上,以诗与远方的名义

以前是铁路,走着火车

火车满载着货物,把南方的大米

钢铁、水泥运往北方,又把北方的

煤炭、木材、土豆运往南方

火车开往该去的地方

物质运送给需要的人

也带给亲人短暂的相聚和欢愉

使人们的生活充满了速度

后来铁路废弃了

但铁道两旁的植物疯狂地生长

长到高处弯成椭圆形的弧度

搭起一条爱情隧道

两根长长的铁轨

使爱情又多了双翅膀

对称着前行,比翼齐飞

520又到了,一对对恋人

找到了最适合表白的地方:520爱情隧道

在这里,他们更能敞开心扉地

向对方表白“我爱你”

走进爱情隧道,就是爱情找到家了

这时的隧道像拥挤的车站

爱情的火车即将向未来开去

小包村

站在岁末年初的交接点上,以诗与远方的名义

站在岁末年初的交接点上,以诗与远方的名义

很难相信,龙图阁直学士包拯的老家

只有一口古井,滋润着大片苔藓

只有半亩荷塘,埋藏着洁白的莲藕

只有两袖清风,安抚着丛生的芦苇

其他,都是别人家的

连村边的小庙,都是村民们新盖的

里面的神仙更小,像个布娃娃

庙小了,人就高大

官风正,人就挺拔

肥东县小包村的农民,房前屋后的树木

都叉着腰说话

这里,每一座山都是包拯的靠山

每一个人都自称是包拯的后人

每一种农作物都洁身自好,善始善终

水稻抽穗了,油菜结籽了

胡萝卜开着簇簇清白的小花

万里长江跑到安徽,都把龙头低下

祥云飘荡,青天高悬,像一口刀铡

我愿你是慵懒的

站在岁末年初的交接点上,以诗与远方的名义

站在岁末年初的交接点上,以诗与远方的名义

我想在桥头集搭个帐篷,越野车停在一边

晚霞隐去之后,星星升起来

我想在田野里捉萤火虫,捡麦穗

放进帐篷。把浪漫与丰实献给你

我想和你一起抱膝坐着

回忆初相见的日子。铁轨上的锈迹

枕木上的青草

那些代表恒久与迅疾的事物

保留一定距离

万物欢喜,万物叹息

我想和你十指交握,熄灭灯光

晚风带来的虫鸣,忽远忽近

就这样做一对闲人,活在

入世与出世之间

帐篷外,越野车加满油,

当我们倦怠,可以随时离去

我愿你是慵懒的

河流安静、缓慢,流逝从未停止

此刻,我起身,打开音乐

并再一次深深吻你

爱情隧道或回忆之诗

站在岁末年初的交接点上,以诗与远方的名义

站在岁末年初的交接点上,以诗与远方的名义

一首回忆之诗,这条通往上帝的隧道,

它在变幻中停顿下来,两边的桑树依旧在伸展。

建筑因一些重要的细节,变得洁净

但空空荡荡,并且隐藏好结尾。

真的爱过了吗?真的彼此需要吗?

那两具火车一样的肉体——那小概率的事件。

只有他在过去的铁轨上奔跑,像漫长的时日,

可能下了一场并不真实的雨,或者中途的萤火虫,

从四野闪动着绿光,蜂拥而至。

他确信,他再也找不到那个他想要找到的人。

*选自《诗刊》二O一九年十一月号下(半月刊)

站在岁末年终的交接点上,回望2019——

我们“阅读”,我们“走读”。我们把书中的精彩、阅读的思考与大家分享。历史、人文、经济、社会……我们不跟风,不追热点,只是想静静地阅读、思考、分享,活出自己的模样。我们行走在路上,将一路的历程、行走的感悟及时呈现。从身边的小桥流水,到远方的西藏高原、新疆的独库公路……我们一路走过,留下生命的足迹,带着你们一起看世界。

我们希望,每周一次的分享,都能给您带来一丝陪伴与温暖。

我们是“精英”的,也是“大众”的。我们一如既往地邀请作家、学者、诗人、教授等撰写读书心得、走读感悟、人生体会。同时,我们还面向社会、面向大众,从“We友”创作的作品中遴选,编辑刊发,甚至是孩子们的还稍显稚嫩的作品。

我们相信,哪怕一点的鼓励,可能都会点亮社会的希望之光。

我们是“公共”的,更是“公益”的。『We领读』是个开放的空间,面向社会敞开着怀抱,与同道中人一起找寻自我、放飞自我。『We领读』更是个公益的平台,这一年,我们又先后五次走进校园,与大学、中学学子们畅谈阅读心得,交流成长经验,给他们注入前行的动力。

我们期待,策划的每一场活动,能给他们带来别样的人生体验。

“同读有益之书,共走有趣之路”。这是『We领读』的宣言,也是『We领读』执着的追求。

2020,从零开始,重新出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肥东县   远方   诗刊   集镇   诗作   大众   面向社会   铁轨   桥头   岁末   帐篷   隧道   名义   诗人   年初   火车   地方   爱情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