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立方”变“冰立方”,看北京如何实践“绿色办奥”

据市重大项目办介绍,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改造工程11月27日正式完工,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第一个实现完工的改造场馆。目前,场馆比赛大厅内已开始新一轮的场地转换结构搭建,全新的冰面将于年底前完成。(11月27日北京日报)

“水立方”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标志性场馆,承担了游泳、跳水、花样游泳等水上比赛项目。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将承接冰壶和轮椅冰壶比赛项目。该场馆在2019年首次完成游泳池与冰场的转换,成为世界首座完成“冰水转换”的场馆,实现了“水立方”变为“冰立方”的华丽转身。当年12月,场馆成功举办了中国青少年冰壶公开赛,并完成了赛道认证,成为第一个开启了高规格冰上赛事、并率先进入实战测试阶段的冬奥场馆。

“水立方”变身“冰立方”,无疑正是北京绿色办奥的生动体现,“可持续发展”是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提出的理念之一,且“绿色办奥”位居“四个办奥”理念之首。北京冬奥会从申办到筹办,始终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原则。

奥运场馆、工业遗址可持续利用。北京赛区是北京冬奥会冰上项目核心区,冰上项目仅新建国家速滑馆一座竞赛场馆,充分利用北京 2008 年奥运会 8 座场馆改造后承担冬奥比赛任务,是北京赛区落实绿色办奥、实现场馆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举措。而“水立方”变“冰立方”正是这种绿色改造的典范。同时,除了奥运比赛场馆,包括北京冬奥组委、四块冰训练馆都是利用首钢工业园区旧厂房改造而成,而这些,都被国际舆论视为绿色办奥的最佳范例。

节能减排融入场馆设计理念。在北京冬奥场馆建设中,节能减排始终作为一项“铁律”被贯穿其中,比如北京冬奥会将成为奥运历史上第一届全部使用绿色清洁电能的奥运会。就在今年6月,世界首条50万伏张北柔性直流输变电工程投用,来自张家口的风电、光伏电能等绿色清洁电能已正式进入北京。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所有场馆将实现100%使用“绿电”。同时,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是全世界最大的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蒸发制冷的冰面,也是全球首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蒸发制冷的冬奥速滑场馆,这一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环保的制冰技术,碳排放趋近于零。种种这些,都是北京冬奥践行“节能减排”理念的真实写照。

黑科技助力北京冬奥践行绿色环保。在北京冬奥场馆设计中,一些“黑科技”的应用也起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效果。比如小海陀山中的延庆赛区是雪车雪橇赛道依山而建,落差超过120米,由于赛道位于阳坡,如何有效避免阳光直射冰面,成为一大难题。而设计者通过为赛道支起“太阳伞”,让这条赛道成为世界上首条整体加盖遮阳棚的赛道,从而最大限度降低赛道的能源损耗。而这样的黑科技在冬奥其他场馆同样屡见不鲜。


北京冬奥会的脚步日益临近,除了“水立方”变“冰立方”,其他冬奥场馆的改造也接近尾声,越来越多践行“绿色、环保、可持续”理念的场馆将揭开面纱,向人们展示北京“绿色办奥”的真实一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立方   小海   北京   比赛项目   冬奥会   冰上   水立方   赛道   电能   可持续   临界   场馆   赛区   节能   理念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