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笔写信,让“见字如面”永流传

“期待我们一起,见字如面,对话故宫!”昨日,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与故宫博物院、国家大剧院联合主办的“见字如面·对话故宫”书信交流活动启动,9名学生代表向全市中小学生发出提笔写信的倡议。(11月28日北京日报)

  市教委主任刘宇辉说,此次发起“见字如面·对话故宫”书信交流活动,是依托教育融媒体平台,探索馆校合作、融合育人。通过文物活化利用,丰富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提升育人效果。活动启动仪式选在故宫博物院举办,因为这里已经是一座“大学”,课程体系覆盖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不同学段。

“我已经很久没有收到过手写的信了,最近我收到了一封北京中学生给我的信,我很开心,所以用自己非常‘难看’的字回信了。”启动仪式上,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向青少年发出邀请:“未来,故宫欢迎更多学生走进故宫,了解故宫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拿起纸笔记录心中感悟,让古老的故宫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见字如面·对话故宫”书信交流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今年疫情期间,本市7名初中生发起了“拿起纸笔·见字如面”书信交流活动,号召同学们以书信形式交流,弘扬传统文化,感受独特魅力。9月10日,市教委发出第二期活动通知,倡导同学们远离手机,拿起纸笔,参与书信交流和朗诵活动。

其实,无论是“见字如面.对话故宫”,还是“拿起纸笔·见字如面”,种种倡议更多是为了鼓励学生们拿起笔来、写起字来。对此,或许会有人认为:学生写字天经地义,有什么必要大张旗鼓的鼓励呢?

但事实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更多学生习惯于电脑打字、手机码字,拿起比来却面临着“提笔忘字”的尴尬。同时,随着学生们电脑、手机打字速度越来越快,更多人的字也出现了越来越“难看”的趋势。此外,随着更多人习惯于用网络、QQ、微信联系交流,传统的书信却越来越被人忘却,因此,对于当下而言,“拿起纸笔·见字如面”活动不仅可以让更多学生参与到写信、写字的过程中,更是对社会发出一种莫忘传统书信、莫忘传统书法、写字文化的呼吁,警示人们不要因为电子化越来越便利而忘却了老祖宗留下来的“基本功”。

同时,此次北京市教育部门还推出“见字如面.对话故宫”活动,不仅是鼓励学生重视写字、写信,更是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的一种尝试,相信更多学生在参与给紫荆城写一封信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增加对故宫博物院、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更可以通过书信的形式在练字的同时感受一下“见字如面”的庄严感和仪式感。

未来,更多本市中小学生将提笔写信。北京市第五中学、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北京市第八中学京西附属小学等26所中小学校已被列为“见字如面”书信交流活动试点学校。市教委将定期开启“云展览”,展示学生们的信件。相信随着更多青少年参与到“见字如面”书信交流活动中,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将成为众多青少年的“心灵打卡地”,越来越多的学校“写字教育”将得到进一步深入,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将从中了解更多传统文化知识,体会更多传统书信的仪式感、把字也练得更好,让“见字如面”永流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东向   北京师范大学   故宫   北京市   教委   中华   书信   中小学生   传统文化   附属   青少年   传统   更多   学生   旅游   手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