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公交站命名,“通俗易懂”最重要

即日起至12月25日,本市公交站名规范方案向市民征集意见建议。方案在命名依据和要求中指出,公交站名以地名为主,新增站位不使用企事业单位或商业机构命名。同站或不足半个站距的相邻站位,应使用同一站名,不能出现“同站不同名”或“近站不同名”。此次规范方案涉及1000余处站位、500余个站名。(12月17日北京日报)

 公交站名的更迭与城市发展密不可分。北京公交集团曾先后于2005年、2014年两次在全市范围内对公交站名进行集中统一规范。近年来,随着外部实体变化、站位挪移等原因,部分公交站名存在不能准确标识车站位置的问题,给乘客辨识和出行带来不便。因此,公交集团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推出了此次规范命名方案。

根据方案,规范站名的基本原则,是尊重历史、好记易背、命名先行、规范有序,命名要准确、简练、唯一。具体命名依据和要求方面,以地名为主,可以小区名称、道路名称等较为稳定的命名实体为命名依据,新增站位不使用企事业单位或商业机构命名。同时,按照《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关于“最大限度留住历史印记”“保留传统地名”的要求,对于核心区内传统地名周边站位,现状站名指代相对模糊的,优先调整为传统地名。例如:“东花市大街”拟恢复为“铁辘轳把”;“龙潭路西口”拟调整为“东四块玉”。

根据城市发展及时调整规范公交站名,无疑是一件“接地气”的便民之举,对于市民而言,规范公交站名最重要的的目的就是“便于出行”。而根据此次规范,对于因为城市规划调整、道路变更等原因造成的变化及时调整站名,将最直接服务于更多市民,让市民更好适应这种变化,少一些因为城市发展而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

但是,在此次规范公交站过程中,出于“最大限度留住历史印记”“保留传统地名”的考量,对于核心区内传统地名周边站位,现状站名指代相对模糊的,优先调整为传统地名的做法,虽然会更加有利于传统文化、传统地名的推广,但是如果为了追求“传统”而忽略了群众的感受,那么这样的调整势必会给群众带来一些“不便”。比如“东花市大街”拟恢复为“铁辘轳把”,铁辘轳把是老北京地名,位于崇文区灶君庙原址(现为回民小学校舍)以东,曾有一口水井。虽然一些老北京、老崇文区居民会对“铁辘轳把”有一些了解,但是对于大部分年青一代北京市民、新居民而言,这个地名或许过于“陌生”,只能通过网络去查询其中渊源,因此,如果将大家熟知的“东花市”变为陌生的“铁辘轳把”,虽然一定程度上会对老北京文化进行传承,但是却可能为更多人带来一些理解上甚至出行上的不便。

规范公交站名,其“出发点”正是在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更好服务市民。如果一味追求恢复“传统”,就有可能给群众会带来一些“陌生感”和“疏远感”,而这种“陌生感”势必会为群众带来或多或少的麻烦,带来一些出行上的不便。因此,对于规范公交站名而言,一个好的“出发点”还需要一个好的“落脚点”,而这个“落脚点”恰恰是通俗易懂、贴近时代、便民利民,唯有如此,规范的公交站名才能更好地服务市民、便民出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崇文区   辘轳   公交   站位   商业机构   落脚点   区内   地名   易懂   通俗   便民   不便   陌生   群众   市民   传统   方案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