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越来越多野生动物选择“安家”北京

黑羽白腹、红喙红腿,大型涉禽黑鹳在水边“优雅”捕食的画面,往往让观鸟爱好者“眼前一亮”。近年来,从“中国黑鹳之乡”房山,到鱼虾丰美、空气清新的密云水库,黑鹳优美的身影出现在北京越来越多的地方。(11月20日新京报)

得益于生态功能的改善,北京湿地生物多样性正持续增加,湿地成为北京野生动植物的“乐园”。除了黑鹳、鸳鸯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种群数量稳步上升,震旦鸦雀、青头潜鸭、白尾海雕等珍稀濒危鸟类也在北京湿地内相继被发现。目前,已经有369种野生植物,202种野生动物在北京湿地内安家。

越来越多野生动物选择在北京安家,这一变化无疑让很多市民感到惊喜。毕竟,对于城市而言,高耸的水泥森林虽然能代表光鲜和繁华,代表城市的快速发展,但却缺少了灵气和活力,那么,究竟是什么吸引如此多野生动物回归北京呢?

城市发展理念的转变让野生动物回归更安心。近年来,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更多从推动人和自然和谐发展角度出发的细节出现在城市发展规划的理念、法规中,比如《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中明确“制止追逐、惊扰、随意投食、引诱拍摄、制造高分贝噪声、闪烁射灯等干扰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行为”、“禁止擅自实施放生活动”等内容,为有效维护野生动物栖息环境提供了法律保障。比如北京将小动物的“宜居”纳入了绿化设计,进而吸引更多野生动物安心回归。

森林城市建设让野生动物回归更放心。近年来,北京通过规划建绿扩绿、疏解腾退建绿、拆违还绿、留白增绿等方式,推动新造林与原有零散林地联通成片,构建大尺度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进而全面推进森林城市建设,确保2023年建成“全域国家森林城市”。而森林城市的建设必然会为野生动物带来更为宜居的生存环境,吸引更多野生动物放心回归。

湿地保护的推进让野生动物回归更开心。北京是一个缺水城市,但是近年来,北京下大气力推进城市湿地建设,无论是大手笔引水入永定河,确保永定河北京段全线通水;还是精细化推进大运河森林公园、温榆河湿地公园建设,北京市民身边的亲水环境越来越多,目前,本市400平方米以上湿地总面积已达5.87万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3.6%。越来越多的湿地必然会推进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助力湿地生物多样性持续增加,让湿地成为更多野生动植物的“乐园”。

越来越多野生动物“安家”北京,正是北京正态环境不断改善、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结果。相信随着北京绿色发展脚步的不断推进,随着生态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改善,北京将会成为更多野生动植物的“宜居”之城,真正实现“让生态文明成为首都这座城市的亮丽底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4

标签:永定河   震旦   野生动物   房山   北京   鸟类   湿地   总面积   城市建设   野生动植物   生态   森林   环境   更多   城市   旅游   何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