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外媒称中国植树造林作用“被低估了”?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一个国际团队近日研究发现,中国森林碳吸收量对全球的贡献被低估了。这一报告于10月28日发表在《自然》(Nature)科学期刊上,研究人员基于实地考察和卫星观测,分析出中国两个区域的新造树林吸收二氧化碳规模被低估了。(11月29日人民网)

报道称,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发现在中国两个地区的新造树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程度被低估了。该团队表示,两个地区加起来, 占中国整体陆地“碳汇”的35%多一点 。(作者注:碳汇 carbon sink,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而这两个被严重低估的碳汇地区,是中国的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BBC在报道中写道: “此前被低估的两个碳汇地区是在中国西南部的云南、贵州和广西三地;以及东北部,主要是黑龙江和吉林。”

之所以这两个碳汇地区被严重低估,正是由于这些省份大面积快速造林的格局超出西方媒体想象,在过去10到15年里,省级森林面积每年增加4万至44万公顷 。西南地区的陆地生物圈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碳汇,约占中国陆地碳汇的31.5%,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东北地区的生物圈则具有季节性,约占4.5%。对此,参与研究的西方学者指出:这些森林碳吸储库的规模虽然令人惊讶,这个结论值得信赖 。

这两个被严重低估的碳汇地区,正是中国你近年来全力推动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中国的绿色植被增长有目共睹。最近数十年已经新种了数以十亿计的树木,来抵抗沙漠化和水土流失,同时还发展起了蓬勃的木材和造纸产业 。数据显示;全国森林面积为2.0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1.63%,森林蓄积量为151.37亿立方米。种植面积6900万公顷,累计24.83亿立方米。而如此规模,足以证明中国成为全世界变绿的重要力量,正如NASA所指出的:“中国的植被面积仅占全球的6.6%,但全球植被叶面积净增长的25%都来自中国。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绿色植被的出现,中国完全有能力在未来实现净零排放目标。

此外,近年来,中国在为迅速发展的城市增加树木和绿色空间计划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功。自2004年以来,大约170座城市开展了“森林城市”运动,意在绿化城区,限制污染。如在距离北京130公里的雄安新区,“千年秀林”项目混合种植了100多种树木。今年秋天还要增加3600公顷树苗。中国计划在这个十年末,每10座城市中有7座城区土地绿化率达到40%。而这些不断拓展的绿色空间,必将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打好基础。

尽管中国的森林资源连续30年持续增长,不过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中国绿色植被逐年增加,但是我们时刻不能忘记,中国仍然是一个森林少、生态脆弱的国家。人们期望更绿的山、更干净的水和更适宜居住的环境。植树造林和生态建设任重道远。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加快林业改革和发展,加大造林绿化力度,加强清查、保护和管理,不断提高森林资源总量和质量,而不断跨越发展的植树造林,不仅将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做出新的贡献,更将推动中国持续成为支撑世界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植树造林   新造   中国   西南地区   东北地区   生物圈   森林资源   植被   陆地   树木   面积   作用   森林   两个   地区   城市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